「沒有wifi我怎麼活?」:手機上網,正在一步步毀掉中國旅客

2019-07-18   西門君不吐槽

文 / 西門君

圖 / 網絡

1.

「你這有wifi嗎?」

你一定對這句話不會感到陌生。因為許多人來到一個新環境的時候,脫口而出便是這句話。

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說的:某位女性帶著老公的ipad去閨蜜家做客,結果......ipad自動連上了無線網絡。

可想而知,兩個女生當場就撕逼了起來。

荒誕不?

但跟我基友小灰的經歷比,這根本不算什麼。

小灰是做日韓的境外導遊,全年幾乎很少在國內。有一次好不容易逮到他吃飯,酒過三巡之後,他跟我們說了一個啼笑皆非的故事。

大概在前年的時候,小灰帶著一群中國旅行團遊玩日本。在前往京都的大巴上,他剛一開口講解就被某位遊客打斷了。

「導遊,你們大巴有wifi不?」

「沒有誒。」

「那你想想法子。我們還要開一個小時誒。」

「您聽我講解一下歷史,時間過得很快的。」

「不是吧,」另一個遊客也插嘴說,「你們這配置也太不人性化了,我要投訴你們。」

無奈之下,小灰打開了自己的手機熱點,這才勉強平息了眾怒。

後來,小灰學聰明了,自己掏腰包買了一個境外可以通用的路由器,這樣不僅可以解決旅客wifi的需求,而且還可以吸引他們「靠攏」自己,簡直一舉兩得。

「灰啊,你這招真是絕了!」我們嘖嘖稱讚道。

「但怎麼說呢,」小灰輕嘆一口氣,「他們雖然熱情地圍在我身邊,卻不過是為了更快的手機上網......幾乎沒什麼人聽我的講解,實在是太傷人了。」

看著小灰鬱鬱寡歡的表情,我不禁感慨——手機上網,恐怕正在一步步毀掉中國旅客。

在景點沉迷手機的中國旅客

2.

現在手機上網的普及率有多誇張呢?我查了一組數據,說中國手機上網用戶數規模已達12.9億戶。

乖乖,整個中國現在也就14億人口吧!

所以你可以想像,每個中國人(包括小孩子)已經根本離不開手機了。

吃飯的時候,刷手機。

入廁的時候,刷手機。

沒電的時候......當然刷不了手機了。於是人會瞬間陷入莫名的不安和暴躁情緒之中。

有時候我甚至忍不住感慨,到底是人類控制著手機,還是手機奴役著人類?

也許你覺得是西門君小題大做了。「我們享受著科技的便利,怎麼了?」

我來告訴你「怎麼了」,就拿旅遊來說好了。

去埃及金字塔旅遊,別人正潛心鑽研著法老王的謎團,而你卻因為王者榮耀輸了一盤而憤懣不已。

去自由女神像旅遊,別人正為了能俯瞰紐約的全景而興奮,而你爬到頂端卻只是為了拍一張你媽都不認識你的自拍。

去巴黎羅浮宮旅遊,別人正沉醉於藝術家構建的幻緲世界,而你如同打卡器一般,走馬觀花,發個定位就走人。

你說這是科技的進步,而我卻說這是人類的悲哀。

我們跋山涉水去一個城市旅遊,竟然是為了換一個環境玩手機!

為什麼會這樣?

很多人以為,人之所以強烈依賴手機,是出於對社交網絡的依賴。

其實在我看來,這並不準確——與其說是對社交網絡的依賴,不如說是對現實世界的逃避。

這種情況,在旅遊的時候尤為明顯。

假設你一個人抱團參加旅行,整個團你一個人都不認識,所以為了掩飾你自己的不安定感,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開微博。

或者公司團建的時候,平時那些只聊工作的同事坐在你旁邊,莫名的尷尬感湧上心頭,兩個人默契地掏出了手機......

甚至,就連一對小情侶出去旅遊也一樣,男生要不斷地擺弄手機給女朋友拍照,而後者一不小心就沉迷在修圖里無法自拔。

比起期待下一個景點去哪,他們更好奇最近能連上wifi的地點是哪。

平時無精打采,一連上wifi就精神抖擻.......這不就是新時代的「網癮」麼?

忍不住開個惡毒的玩笑——可能這個社會真的需要楊永信吧。

3.

有時候我特別懷念手機沒有普及的童年。

父母牽著我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著山路。哪怕我摔了一跤,他們也不會立馬抓拍然後發朋友圈,而是趕忙過來扶起我。

景色瑰麗,人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摸出手機拍照,而是選擇用眼慢慢品味,然後用心去銘記這一刻。

菩薩有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而我想說:「放下手機,立地成人。」

時時刻刻攥著手機,找著wifi的我們,根本就不是「人」,而是科技的奴僕,網絡的走狗。

很喜歡《少有人走的路》里的一段話:「自律就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其中必然經歷放棄的痛苦,其劇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對死亡。」

擱下手機確實很痛苦,但是更痛苦的,是你80歲回首人生的時候,後悔28歲沉浸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裡,沒有好好靠在他的肩膀看風景。

以上。

作者簡介:西門君,前《跑男》一二季現場導演,目前就讀浙大傳播學在職研究生。關注我,毒雞湯管夠。商務合作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