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可能是玩具,也可能是某件衣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東西對著孩子來說就沒那麼重要,容易被孩子遺忘。但有些孩子,對自己的某樣東西不僅僅是喜歡,而是全身心的依賴。
「不!今晚你不把你那件衣服找出來,我絕對不睡覺!」8歲的小文生氣的和自己的媽媽說。
8歲的小文特別依賴一件衣服,這件衣服她一直抱著7年了,也咬了7年,爛成渣了都不丟,小文媽媽很是頭疼。
「不就一件衣服嘛,媽媽給你買新的好不好?」小文媽媽試圖安撫小文。
小文聽到媽媽的話之後更委屈了,一邊哭一邊說:「它對我來說才不是一件衣服!你們這些年陪我的時間還沒有它多!」
聽到這話的小文媽媽,總算知道女兒為什麼那麼喜歡那件衣服了,但了解了原因之後她傷心落淚。這些年為了工作,夫妻倆確實沒怎麼陪女兒,沒想到自己才是「罪魁禍首」。
一件衣服被女兒咬了7年,變成破爛都不讓丟,詢問後媽媽忍不住哭了,原來問題出在了自己的身上。
孩子為什麼會特別依賴一樣東西?
無非就是缺少父母的陪伴,沒有安全感,才會把安全感都寄託到某樣物品上。
如何預防孩子出現戀物癖?
從小預防
孩子在3-5歲之前,都是全身心的依賴母親,但到了這個年齡之後,就要開始學著獨立,因此,要特別注意孩子戀母情結的轉化。
一般孩子會出現戀物情結的載體就那麼幾個,無非是玩偶,浴巾,衣服等幼兒物品,家長在選擇這些物品時,可以多備幾種樣式,例如多個玩偶,兩三條浴巾,這樣孩子就不會對這些東「專情」,也知道這種東西都是沒有生命的物品。
性格良好
作為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教育,且不僅僅是學習上的教育,孩子的性格教育也非常重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環境和父母無意識的言行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決定性的作用。
為了預防孩子出現戀物癖,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出門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並且讓孩子和他的朋友們分享他的玩具,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減輕壓力
每個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但家長要學會適當地減輕孩子的壓力,以免孩子承受不住。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家長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孩子犯錯時,家長不能一味的指責打罵,要正確地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改成。
作為成年人,或多或少自己也會有「一扔就拚命」的東西,那樣東西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無形的。孩子依賴某樣物品,其實這只是寄託著他的安全感和信賴,家長只要適當地加以引導,就能糾正孩子的這個習慣。
今日話題:
你家孩子有什麼特別依賴的東西嗎
?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