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媽媽說的都是對的,但是她說話的語氣太難聽了。」
一位上初中的「叛逆」女孩曾經這樣抱怨道,和媽媽已經一個月沒講話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輸在了不會和孩子好好說話上:
陪孩子寫作業時,「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簡單都不會!」
孩子不聽話時,「再不聽話,就把你扔了。」
孩子考砸了,「考成這樣還有臉回來?不嫌丟人。」
孩子在學校受挫了,「這點小事就哭哭啼啼,能有什麼出息。」
······
仗著自己是孩子最依賴、最愛的人,說話不注意方式,肆無忌憚,這實在不是為人父母應該做的事。
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變得敏感、脆弱,或是叛逆、暴戾。
《慾望山莊》里說:「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有時候比暴力更能傷人。」
做一個智慧的父母,不管什麼時候,都和孩子好好說話。
好好說話,真的有用。
一、好好說話,更利於解決問題
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某一期節目中,爸爸朴柱昊起床後,客廳變成了「災難現場」:滿地的麥片,姐姐趴在地上吃麥片,弟弟光屁股坐在麥片上。
一向好脾氣的朴柱昊見到這樣的「大場面」也愣住了,本以為他終於要發飆了,但是他卻克制住了脾氣,彎下腰問了姐姐一句:
「因為爸爸不在,娜恩給建厚做的飯嗎?」
原來是因為弟弟餓哭了,娜恩想要照顧弟弟,所以把麥片和牛奶拿出來和弟弟一起吃。
問清楚了原因,朴柱昊不但沒有批評姐姐,反而對她說「謝謝」。
現實生活中,能做到這樣克制的父母太少了。
他們最擅長主觀臆斷、情緒激動,借著滿腔怒火,在沒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就斥責孩子。
對孩子大吼大叫,可能會讓孩子暫時「聽話」,但真正的問題還在最深處沒有被發現,很容易故態復萌,甚至會引起孩子的憤怒、叛逆、不配合。
那不是教育,是壓制、中斷、阻礙了發現孩子行為背後動機與需求的進程。
比如孩子一直黏著媽媽,媽媽嫌煩就罵孩子,殊不知孩子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渴望媽媽的關注。
所以訓斥之前,請先學會傾聽和理解。
用溫和與耐心,和孩子好好溝通,更能觸及到事情的本質,方便父母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育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好好說話,親子關係更好
很多父母,明明很愛孩子,卻不願意好好說話。
孩子感冒了,明明是心疼和關心,話說出來卻變成:「讓你不穿多點,感冒了吧,活該。」
孩子出去玩很晚沒回來,本來是擔心得不行,見到孩子回家卻一股怒火:「再回這麼晚就別回來了!」
看到孩子的壞習慣、調皮搗蛋的行為,內心焦慮,想讓孩子變得更好,知道發脾氣沒用,卻還是忍不住。
結果只會將親子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孩子直接感受到的是責怪、嘲諷、壞脾氣,而不是愛。
《荀子·榮辱》中有句話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語言的能量,有時候是超出我們認知的。
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你一句諷刺挖苦的話,可能會澆滅他僅剩的一點自信,從此自暴自棄;一句鼓勵的話,卻可能讓他重拾信心,充滿勇氣去戰勝困難。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話要慎重。
父母不注重說話的方式、態度,很難贏得孩子的信任,也很難建立起高質量的親子關係。
而親子關係,大於教育。
當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更多的情感交流,關係和諧,教育才會發揮積極的效果,否則孩子根本聽不進去父母的話。
說話之前,換位思考一下,假設如果是你的另一半對你說這樣的話,你是什麼感覺。像這樣提前體會一下孩子的感受,再決定要不要說。
多用「春風化雨」般的語言,信任、商量、鼓勵的語氣,而不是「疾風驟雨」式的斥責,懷疑、命令、諷刺、打擊的語氣。
好好說話,就是在經營高質量的親子關係,也是對孩子內心的一種滋養。
三、好好說話,給孩子好的性格和修養
英國詩人本·瓊森說:「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了解你。」
能夠好好說話,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好性格和好修養。
在我的老家有一戶人家,從爺爺開始就是大嗓門,一點小事就急眼,經常對親近的人大吼大叫。
幾十年過去了,兒子和孫子都活成了爺爺的翻版。
已經上初一的孫子,平時待人接物一點不懂禮貌,和父母說話也沒個好語氣,大人和孩子總是扯著嗓子對話。
外人聽他們家講話,常常誤以為在吵架,對他們一家人的印象不自覺就會變差。
越是討厭那個人的樣子,反而越是會變成那個樣子。
這句話在父母與孩子代代相傳中,簡直是一個可怕的魔咒。
討厭父母說話難聽,動不動朝自己發脾氣、潑冷水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會變成和父母一樣不會好好說話的人。
日本教育學家木村久一說:「有小孩的父母,即使對家畜等,也不可使用粗野的語言。」
這正是在告誡父母,在好好說話這門課上,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因為父母說話的語氣、方式,孩子都會在潛移默化中模仿、吸收,內化成自己的性格。
在家庭學會的溝通方式,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想要給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修養,父母應當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方式:有分寸、能克制、保持情緒的平和。
父母好好說話,是孩子的福氣,更是一種教育的智慧。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