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要學繁體字?教育部回應了!網友:繁體寫「憂鬱的烏龜」試試

2019-12-11     花生寶貝

有一個段子:台灣小學生和大陸小學生都被老師罰抄寫。一個詞抄寫100遍。結果,台灣小朋友抄寫到「憂鬱的烏龜」五個字,抓狂了!

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


大陸小學生,笑了。

近期,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近日還衝上了微博的熱搜。

教育部日前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
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
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1478號(教育類177號)提案答覆的函

教提案〔2019〕第42號

您提出的《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一、關於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問題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作為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漢字就有了簡體形式;南北朝以來楷書、草書、行書中也不斷有簡體字產生。現行簡化字即是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通過搜集、整理、篩選千百年來在民間通行的簡體字,在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確定簡化字體並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後確定的,具有歷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從漢字形體構成的規律看,形聲構字是主要的構字方法,如果僅從會意字方向去理解漢字,就背離了漢字構形事實。

此外,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過漢字記錄下來的。要讀懂這些信息首先要能讀懂漢字記錄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語書面語,但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漢語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現在通過文字資料了解古代文化信息的困難主要在於記錄這些信息的語言從古至今發生了很大變化,認識繁體字的人不經過專門的古漢語、古代文化知識等的學習、培訓,也一樣讀不懂古典詩文,不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同樣,現在古典詩文都已經有簡化字版,如果不經過專門訓練,也一樣讀不懂。

另據國家11個部委(局)組織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對全國閱讀繁體字書報困難程度調查的數據顯示,閱讀繁體字書報「基本沒有困難」和「有些困難但憑猜測能讀懂大概意思」的比例占58.69%;「困難很多」的比例占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這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

二、關於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經典閱讀方面,教育部積極推動中小學經典閱讀,按照《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相關要求,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教育體系創新計劃等,使廣大青少年親近中華經典,青少年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會接觸繁體字文本,認識繁體字。書法教育方面,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教基二﹝2013﹞1號),明確書法教學中文字的使用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有關規定,硬筆教學應使用規範漢字,毛筆臨帖要以經典碑帖為範本」,經典碑帖中也會涉及繁體字。

當今語言生活中,繁體字仍將在發展文字藝術、加強兩岸四地以及海外華文區溝通交流等方面發揮作用。我們將在堅持國家文字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調研,開展繁體字相關研究,更好地為社會提供語言服務。

感謝您對教育和語言文字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教育部

其實,早在2015年,馮小剛和張國立在兩會上就聯合提案:恢復部分繁體字。呼籲國家恢復部分繁體字以傳承傳統文化,讓部分繁體字進入小學課本的提案,並形象的表示「親要相見,愛要有心」。

來源:視覺中國

馮小剛希望能夠恢復部分的、哪怕是數量很少的、非常有文化含義、生活含義的、反映祖先智慧的繁體字。

比如說「親愛」這兩個繁體字,一個親,一個見,組成了親;愛,在現在的簡體字里,是沒有心的。

「這個其實是很有意蘊的,所謂的親要相見,愛要有心。但是現在我們的簡體字變成了親不見,愛無心。」此外,他認為當年實行簡體字,是與當時迫切需要「掃盲」的社會環境有關,但隨著時代的更迭,如今若能通過恢復一部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繁體字,那更能傳承中華文化之美。

「能不能恢復100到200個繁體字?讓其回到小學生中學生的課本里來,這樣不會給孩子增加多少負擔,但是他們能夠感受到漢字和中華文化的魅力。」馮小剛也希望相關部門可以讓一部分漢字形成繁體和簡體通用。

張國立也表示;「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文字的美,給他們多講講繁體字的好故事。我們過去丟了太多傳統文化的東西,希望現在找補回來一點。

對於學習繁體字這件事,中小學生家長怎麼看呢?在微博里,網友吵翻了:

反對派

「漢字由繁化簡是符合時代需求也是漢字發展的必然趨勢,文字本身是記錄和表達的工具,重要的是其實用性和方便性,繁體字難寫難記難用。

雖然提倡保護傳統文化,可以讓孩子當個興趣課來聽,當興趣愛好來學,不必強求,更不應該納入考試,讓孩子能大概了解一下繁體字即可,不用達到能識別和應用的層面

支持派

教育部回應中提到:目前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已有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很多在學習書法的孩子,也都是用繁體字學習的。

所以學習繁體字這件事,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其實已經在進行中了……

關於繁體字的學習,你怎麼看?留言區來聊一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HQx-G4BMH2_cNUg882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