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抓耳撓腮寫不了作文,你也許用錯了方法

2019-07-26     錦色的花園

幾天,石老師交給我一篇學生習作,讓我簡單寫上幾句點評。我欣然提筆,開始了一場快樂的筆上旅途,之後又誕生了以下這篇意外收穫。

稿件是一篇描寫夏夜的文章,孩子的描寫不是很具體,表達也有不清楚的地方,可還是在產生共鳴的基礎上深深打動了我。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二十幾年前的夏夜,我常常和夥伴們在月光下玩耍的情景。玩兒什麼都記不清了,只記得那時巷子口有一排楊樹,月亮就高高地掛在樹梢上,銀白色的月光特別明亮,吸引我們圍著楊樹鑽進鑽出,你追我趕,常常到很晚才回家。

現在想來,仍然有一股子快樂從心底透出來!

我想,這就是童年的快樂,這就是孩子動筆時心裡的快樂。他們的心裡肯定還裝著這樣的傷心、這樣的沮喪、這樣的興奮、這樣的難忘……既然有這麼多的快樂、傷心、沮喪、難忘,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忽略豐富到俯拾即是的生活素材,常常筆下言之無物 ,或者寫一些連他們自己都搖頭不止的假話,空話呢?

我想,首先是我們不了解孩子的世界。

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對什麼感興趣,他們會有什麼奇思妙想?我們常常不甚了解。

很多媽媽有這樣的經驗,那就是孩子在學說話的時候,經常會冒出許多意想不到的語言和感到意外的想法,讓人欣喜而驕傲。

言為心聲,這就是孩子的成長。

可是,孩子在藉由寫作表達思想的時候,我們卻沒有靜下來,走到孩子的文字間,感受藏在文字里孩子意外的思想或是讓我們欣喜的表達,常常用武斷逼其就範。

我們想到的更多是這篇習作符不符合要求,語句是否通順,老師會不會喜歡?所以,孩子的習作在我們的指導和評價下,總或多或少的帶有一些功利的色彩。因此傷害了孩子表達和寫作的熱情和慾望。

其次,「就範」的孩子感受不到習作的價值。因為他們總在為別人而寫,或為老師,或為完成一次作業,或緣於一次考試,甚至是一次懲罰(哈,這裡指的是寫檢查),這樣為別人而寫 ,由別人評價的東西,怎麼能讓孩子感興趣呢?不得已,寫一篇假大空的文章交差嘍!

葉聖陶先生也來說兩句:「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寫作是為了傳遞信息,表達情感,交流思想 。只有自己的認識、感悟,自己的思想才能打動人,引起共鳴,才能與別人交流,進行思想上的對話,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保護孩子表達和寫作的熱情,而一旦冷漠,神馬都成浮雲了。

哈,有人問了,具體到孩子身上,我們要怎麼做呢?

我的回答是:經常寫日記,讓孩子不斷地表達自己,可長可短,哪怕一個片斷,一個一閃而過的念頭,都值得記錄。

特別要告訴小朋友們,老師相信你一定有一些小秘密,小想法,就寫在日記里,練筆嘛,甚至吐槽老師也無所謂----反正校長又看不到!

於是,日子一久,"言為心聲"的文章寫多了,變成了一種習慣,筆頭練熟了,應試考場作文也會信手拈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是貨真價實的考場作文)。

可有人說,現在的學習負擔那麼重,哪有時間寫日記呀?那我們要怎樣保護孩子的表達和寫作的熱情呢?

那我們就要在孩子好不容易寫出的習作中,捕捉孩子思想的火花,給予中肯的評價,這讓我想到了石老師所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只要我們能找到那個發糖的點,讓孩子在一次次的習作中,獲得表達和寫作的成就感,他的習作會越寫越好的!

一場透雨使古城西安的夏夜頓生無限詩意,難道我們的教育就不能多一些詩意嗎?

以上一些淺見,與大家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84HLmwB8g2yegNDrM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