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大頭菜」脫貧又增收——解碼成佳鎮產業扶貧新模式

2020-05-05     自貢網

4月28日清晨,一場春雨過後,貢井區成佳鎮徐家村成片成片的高粱地綻放新綠,新一年栽種的上萬畝高粱長勢喜人,一片生機勃勃。三五成群的村民們在地里忙碌,笑容綻放臉龐,歡聲笑語蕩漾。

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成佳鎮把「高梁+大頭菜」新輪作模式作為精準扶貧到戶、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特別是針對有勞動力缺技術的貧困戶,全力打造「專業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與「最低保護價+最終收購價」的價格保障機制,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增收致富。

專合帶動

鼓起農民增收腰包

徐家村11組陳貴庭一家是2014年評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專合社的帶動下,通過種植「高粱+大頭菜」,於當年實現了脫貧,如今,產業收入一年近3萬元。「上半年種高粱,下半年種大頭菜。在專合社的指導下,種銷都不用愁,自己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說起種大頭菜帶來的經濟收益,陳貴庭笑得合不攏嘴。

王信寬是成佳鎮大頭菜專業合作社社長,也是鎮上大頭菜「龍頭企業」自然香大頭菜加工廠總經理。通過1000元一噸的價格把陳貴庭等人採收的大頭菜收回去,加工廠的工人們篩選、清洗、晾曬、腌制、調味……每一天,只需通過手機連接「全國冷鏈流通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王信寬就能掌握廠里大頭菜的生產情況,讓所有產品一年四季都能保質保量,實現智能化管理。

借力電商,王信寬的大頭菜特色產品早已飛往了全國各地的千家萬戶,「不管這些大頭菜銷得再遠,掃一掃產品身上的二維碼,都可以通過這個信息平台進行溯源,確保綠色優質。」2019年,該廠年產值達到6000萬元。

「近年來,村民們在種植、加工實踐中不乏創新之舉。他們發現,大頭菜與高粱輪種具有時間短、效益高、增收快的優勢,於是在多個村廣泛推廣。」成佳鎮黨委書記劉行軍介紹說,目前成佳鎮大頭菜種植面積約1.8萬畝,其中,成佳大頭菜專合社種植基地面積約1.6萬畝。以成佳大頭菜專合社種植基地為核心,向周邊鄉鎮延伸,目前已經覆蓋貢井區、榮縣、威遠縣等20餘個鄉鎮,帶動近3萬農戶種植大頭菜20餘萬畝,累計促農增收6000餘萬元。同時,從2017年起,創新推廣「大頭菜+高梁」輪作模式,目前已在全鎮種植釀酒專用紅高粱8000多畝,實現每畝收益4000元以上,幫助全鎮260多戶困難家庭擺脫了貧困。

「三種模式」

放大產業扶貧效應

吃過早飯,楊柳村3組脫貧戶劉漢宏,來到自然香大頭菜加工廠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操作著機器,將裝袋的大頭菜抽真空、密封、裝箱,工作雖然簡單,劉漢宏卻幹勁十足:這當中有我家種的、自己親手腌制的大頭菜,現在又親手包裝,發往全國各地。想到這,劉漢宏不禁抬頭看向自己莊稼地的方向,仿佛看到了茁壯成長的高粱正迎風招展。他暗暗決定:明年再多種點大頭菜和高粱。

楊柳村位於貢井區與威遠縣交界地帶,過去產業基礎薄弱,全村1600多人,有一半以上常年在外務工,土地撂荒嚴重。如今,高粱種植面積增至近500畝,大頭菜種植面積達到700多畝,全村土地耕種率達98%,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進廠當工人、種大頭菜和高粱,牢牢吸附在產業鏈上。

楊柳村近年來的變化,得益於成佳鎮把發展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點項目來抓,通過「高梁+大頭菜」、「專業合作社+企業+農戶」和「企業+貧困戶」三種模式,最大放大產業扶貧效應。

「高梁+大頭菜」模式。新輪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採取免費為貧困戶提供種子、技術、培訓等方式,引導貧困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增收,2019年發展高梁8000畝,畝產量平均達300公斤以上,總產量超過300萬公斤,僅447戶貧困戶種植高粱546.56畝就實現直接增收49餘萬元。同時,還對貧困戶實行項目扶持和技術指導,引導他們採用「高梁+大頭菜」新輪作模式,並在播種、育苗、移栽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每個環節指定專人幫助,增強大家脫貧增收的決心和信心。

「專業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通過政府和合作社共同搭橋與知名企業郎酒集團簽訂生產訂單,並制定「最低保護價+最終收購價」的價格保障機制,在保證高粱增產的同時,確保貧困農民實現增收。2019年以2.95元/斤的價格簽定訂單農業1729戶,其中貧困戶274戶。

「企業+貧困戶」模式。積極引導企業加入專合社,根據企業崗位要求對貧困戶進行技術培訓,提供務工崗位32個,其中貧困戶16人,實現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152戶種植「高梁+大頭菜」的貧困戶與泰福、自然香、郎酒集團等企業簽訂長期訂購合同,為鞏固脫貧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撐。

規劃長遠

打造「中國大頭菜之鄉」未來可期

眼下,成佳大頭菜已列入貢井區委、政府《自貢市成佳大頭菜產業園區規劃》:將通過優化生產加工體系,構建完善市場、品牌體系,積極拓展新功能、新業態,重塑大頭菜產業發展新格局,將園區打造成「中國大頭菜之鄉」。重點圍繞傳統非遺腌制體驗區、千畝有機大頭菜科普示範區、萬米鹽煤古道大頭菜風乾晾曬長廊,萬畝大頭菜融合觀光區、萬噸大頭菜智能化加工展示區、萬噸大頭菜冷鏈發酵展示區,萬壇大頭菜古法發酵場,聚力打造多產業融合的現代大頭菜產業及高粱+大頭菜標準化示範基地。

「高粱+大頭菜」脫貧又增收——解碼成佳鎮產業扶貧新模式

未來,將建設標準化的「高梁+大頭菜」育苗育種基地30畝,綠色「高梁+大頭菜」產業示範基地15000畝,核心村徐家600畝、雙觀500畝、楊柳500畝、祥龍800畝、花椒800畝,建成全省最大的「高梁+大頭菜」現代化種植示範基地。以企業為龍頭,以專合社為橋樑,以家庭農場為基礎,全面實施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管理、統一防病治蟲、統一採收標準、統一分級標準,健全生產標準、原料標準、產品標準等標準體系,並全面推廣應用。加大對提高發酵、貯運保鮮及綜合加工技術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延長產業鏈,全面提升產業效益。

聽說了關於「中國大頭菜之鄉」的規劃,王信寬不免也有些心動,「如果園區集中打造起來,我們自然香也會爭取入駐,爭取和成佳大頭菜產業一起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增收。」(李華 記者 周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try5HEBnkjnB-0zbXh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