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調味品,用最多的是炒菜時熗鍋,生薑是一種很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經濟作物,除含有姜油酮、姜酚等生理活性物質外,還含有蛋白質、多糖、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集營養、調味於一身。
姜確實是個好東西,但是對種植技術也有較高的要求,通常都需要在種植過程進行培土。
培土是決定姜產量和品質的一項重要措施,只有培土合適,才能使姜生長健壯,產量高,姜的根莖需生長在黑暗、濕潤的環境中,見光即停止生長,因此,應隨姜的生長進行培土。
種植姜的培土步驟:
第一次培土:在生薑的根莖有3~5個分杈,但未露出地表時開始,培土約2厘米厚;這時只需用小鋤或鉤子等農具,將姜種植溝兩側4~5厘米寬的壟土 (一般壟寬25~30厘米)沿壟邊划下到種植溝內,澆水即可;第一次培土切不可過厚,否則容易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造成姜新芽生長受阻,根莖分杈減少、生長緩慢,產量和質量都受到影響。
第二次培土:應在第一次培土20天後進行,培土厚度2~3厘米;此時,可將姜種植溝兩側的壟土,用小鋤或鉤子等農具平入姜種植溝內即可;此次培土也不可過厚,否則容易造成姜的根莖生長困難,影響產量。
第三次培土:又稱 「大培」,在第二次培土後15天進行,厚度以7~8厘米為宜;這時需將原來壟上的土全部培到種植溝內,使原來姜生長的溝變為壟,原來的壟變為溝。
另處,姜培土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握培土追肥的時間,不要過早或過晚,若培土追肥過早,因氣溫過高,晝夜溫差小,易造成地上部莖葉旺長,根莖營養積累少,發育慢。
2、每次培土都要結合施肥、澆水,應先施肥再培土後澆水;第一次及第二次培土前,可每畝施入5公斤復合肥和40公斤生物有機肥,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處條施,不可將復合肥施於植株基部,以免造成燒苗,施後培土、澆水;最後一次培土應加大施肥量,這時正是姜的根莖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需肥量大,可每畝施入50公斤復合肥及75公斤生物有機肥。
3、注意培土追肥2~3天後再進行澆水,儘量不要立即灌溉。
在我國,生薑的食用的歷史很長,生薑的開發利用也比較早,主要產品有薑片、甜姜、姜醬、薑汁等,可以說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調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