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風起雲湧的小短篇,來自《喻世明言》。
經常看我們故事會的朋友應該知道,越是小短篇,情節越是得勁,今天這個也不例外。
事情發生在有錢任性愛貪玩的宋朝。
男主是東京汴梁的一個貴官公子,姓張名生,剛好十八歲,長得英俊瀟洒玉樹臨風,人稱「三重劉德華」,而且還是純正單身狗一枚。
那年元宵,張生閒得無聊,出去看燈。之前我們有寫講過,古代的元宵節基本就是情人節,所以在這個浪漫的日子,一定是要發生一些浪漫的事情了。
張生在那裡逛得好好的,突然撿到了一塊手帕,帕子的一角還系了一個香囊。
張生打開帕子一看,上面繡了一首詩:
囊里真香心事封,鮫綃一幅淚流紅。
殷勤聊作江妃佩,贈與多情置袖中。
詩的結尾,又附了一行小字:有情者,拾得此帕,不可相忘。請待來年正月十五夜,於相藍後門一會,車前有鴛鴦燈是也。
是不是很浪漫!偶像劇都不敢這麼拍啊!因為這詩寫得太有水平了!
張生看了之後,心情無比激動,就和了一首詩:
濃麝因知玉手封,輕綃料比杏腮紅。
雖然未近來春約,已勝襄王魂夢中。
嗯,雖然沒有見過這個手帕的主人,但是張生已經深深地愛上她了。
自此之後,張生就開始了他的等待,簡直度日如年。
終於又到一年元宵,張生早早就把自己打理乾淨,去相藍後門等著。
到了晚上,果然看到一輛馬車,掛著一對鴛鴦燈走了過來,四周隨從一堆。
車輛在門那停了一下,張生走上前去,又不敢冒然相認,就吟了一首詩:
何人遺下一紅綃,暗遣吟懷意氣饒。
料想佳人初失去,幾回縴手摸裙腰。
車中的女子一聽,就知道來人是誰了。於是就輕啟窗簾,看了一眼張生,發現居然是個容貌皎潔,儀度閒雅的俊公子,頓感心動得不行。就在那裡說公子的詩吟得好,聽得讓人很開心,還讓侍女代贈了些小禮品。
張生拿了禮品,抬頭和車內的女子四目相對,兩人迅速達成默契。
不一會兒,馬車便走了。張生站在原地,目送馬車遠去,心裡已經在盤算明天的事了。
到這裡,故事的內容還是唯美的、浪漫的、正常的,但熟悉我們的朋友都知道,我們的「周末故事會」,就沒什麼正常的故事。
接下來,故事就開始放飛了,而且飛得很高!很遠!
第二天夜裡,張生還是來到相藍後門。等了一會,果然又來一輛馬車。
只不過這車在外觀上比昨天的要低調很多,旁邊也沒有隨從,但車前仍掛著一對鴛鴦燈。
等車輛走近一看,裡面居然坐著一個尼姑!
張生很崩潰啊!怎麼來了個尼姑啊??昨天那位美女姐姐呢??
正在那裡崩著,車夫突然對張生說了句,「我正要送師父回寺院。」
張生很崩潰啊!你送師父回寺院關我什麼事啊??
正在那裡崩著,女尼突然對張生招手,讓他一起走。
張生很崩潰啊!我為什麼要跟你走啊?
然後,他就很聽話地跟在後面一起走了……
嗯,男主就是這麼一個聽話的乖寶寶。
一路跟到了乾明寺,出來一個老尼,問車內的女尼,怎麼回來得這麼晚?
女尼也沒說什麼,帶著張生進了寺院,去到了旁邊的一個小軒。
那小軒早就已經布置得妥妥噹噹,掌了燈,還備了宴。
女尼脫下道服,張生一看,居然就是昨天的美女姐姐!
然後兩人就非常愉快地喝酒聊天。
美女說,你把去年撿到的東西拿出來給我看看?
張生就把那帕子和香囊拿出來了。
美女說,京都來往的人那麼多,偏偏就被你撿到了,真是猿糞哪!
張生聽了十分認同,還把自己當時和的那首詩吟給美女聽。
美女說,好樣的!不愧是我老公!
然後,兩人就去行夫妻之事了。
書中寫得也很直接,八個字,「與生就枕,極盡歡娛」。可見古人是真的很開放啊!
再然後,真正的高潮部分來了!
第二天起床之後,美女就告訴張生,「妾乃霍員外家第八房之妾。員外老病,經年不到妾房。妾每夜焚香祝天,願遇一良人,成其夫婦。幸得見君子,足慰平生。妾今用計脫身,不可復入,此身已屬之君,情願生死相隨。不然,將置妾於何地也?」
意思就是,我是霍員外的八姨太,員外又老又病,總不來找我。我每天焚香禱告,希望能遇到一個良人,結為夫妻。沒想運氣好,遇到你了。這一次是我想了辦法才脫身出來,也不可能再回去了。既然我已經是你的人了,那我就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不能不管我。
簡單點說就是,你要對我負責。
風雲變幻啊有木有!!
雖然我也覺得,那個霍員外半截身子都入土了還跑去娶小妾確實不應該,但是這種明目張胆每天焚香禱告求出牆的操作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關鍵她還真的求到了!可見佛祖真的是憐憫眾生啊。
張生聽對方這麼一說,立馬在那裡表態,我絕不是那種不負責任的人,如果東窗事發,我就和你一起懸樑自盡,做一對鬼夫妻!
說完,兩個人就在那抱頭痛哭。
這個時候,老尼登場了!告訴他倆,哭什麼哭死什麼死啊?想做夫妻,直接私奔就行了啊!
嗯,出家人果然是真性情,說話就是一針見血。
除此之外,老尼還告訴了他們具體操作步驟,你們先溜,溜得遠遠的,然後改名換姓,以夫妻相稱,就沒事了!誰還找得到你們?
接著還拿出一包東西,交給張生,說這些都是小娘子平日裡寄給寺院的香火錢,你們就拿去當路費吧!
張生感激不盡,立馬回去收拾了細軟,連夜帶著美女姐姐私奔了。
兩人雇了艘船,一路從汴京跑到了蘇州平江。從此兩情好合,偕老百年。
說實話,相比中國傳統愛情故事中動不動就死死分分的結局,這倒是個難得的反抗封建舊制度,還得了善果的。可見以前的人,也並不是那麼迂腐。
最後,在《喻世明言》里,這個小故事下面,還接了一個類似的,但是更加曲折離奇的故事,下次給大家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