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在家是怎樣的體驗?古代的宅男大佬讓人不得不服

2020-02-19     有兩夏子


去年我偷偷許了個願望:要是假期可以長一點就好了。

萬萬沒想到,今年因為疫情,被迫隔離在家,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到武漢。

因為隔離,很多小夥伴都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是真的「宅」。

宅在家裡不許動,對於我們來說,只是「忍忍有責」。但對於某些真·宅男來說,宅是一種氣質,宅是一種堅持!

今天我們來聊聊古代宅男大佬們的生活。


陶淵明


陶淵明去過很多地方,當過很多官,但他心裡一直有個夢想:回家種田

50多歲時,陶淵明已經在出仕與耕讀之間掙扎了很多年。這次,他終於辭去了彭澤令的工作,決定再也不要做官。

那個時候,土地管理還不是特別嚴格,陶淵明說干就干,開荒種田。

雖然他的行動力很強,但他的種田技術不行,即使每天早出晚歸,種的豆子也是「草盛豆苗稀」。不過他仍非常開心,因為這就是他夢想中的生活。

只不過,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幾年後,陶淵明家遭遇火災,只能搬家。

但是陶淵明依然覺得在家種田比當官幸福,朝廷召他去當官,他依然稱病不去。



辭職之後的陶淵明,收入和生活水平遠不及當年,但他交了幾個當官的朋友,所以過得也還算不錯。

出身於琅琊王氏的大官王弘,和陶淵明非常聊得來,因此格外照顧陶淵明的生活,專門派人給他送酒,還留下了「白衣送酒」的佳話。

和謝靈運齊名的文學家顏延之,也和陶淵明關係不錯,經常替陶淵明付酒錢。

後來,劉宋開國元勛檀道濟也想和陶淵明交好,沒事就跑去看望陶淵明,還贈送粱肉。陶淵明非常感動。

萬萬沒想到,檀道濟接下來就勸陶淵明去做官。陶淵明果斷拒絕,連檀道濟送去的禮物也退回去了。


宅男的快樂,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林和靖


林和靖是北宋著名隱逸詩人,他年輕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年紀大了之後就找了個依山傍水的地方隱居起來。

真的宅男,敢於直面孤單的日常,敢於正視寡淡的生活。

林和靖每天宅在家裡幹啥呢?種種梅樹,養養白鶴,還自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

這麼有才華又有個性的人,毫不意外地火了。很多人,包括皇帝,紛紛請林和靖出去做官,但林和靖全部婉拒。

他說:「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


宅男的快樂,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王安石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改革家。這種既有文才又當大官的人,在古代算是人生贏家。

但是,王安石有個眾所周知的缺點——邋遢

王安石沉迷學習無法自拔,從來不注意儀表和飲食。

蘇洵這樣形容他:「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

史書也有很直白的記載:「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現在的人,三天不洗頭都不好意思出去見人,而宅男王安石別說洗頭了,連洗臉都不願意,有傳言說他一個月才洗一次臉

沈括在他的小本本《夢溪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王安石臉色黧黑,他的門人擔心他生病,就跑去問醫生。醫生說:這是污垢,不是疾病。

然後門人帶了澡豆,讓王安石洗臉,但王安石並不想洗臉,他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臉,給我澡豆也洗不白!(「天生黑於予,澡豆其如予何!」)



因為長期不注意個人衛生,王安石身上長了虱子。有一天君臣討論國家大事,王安石作為宰相非常認真地向皇帝彙報工作,皇帝憋了很久終於忍不住笑出了聲,王安石很疑惑。同事告訴王安石:你的虱子爬到鬍鬚上了

王安石非常尷尬,想抓住虱子,同事卻說:這是宰相臉上的虱子,還被皇上親自鑑賞過,不可殺,不如放了它吧。

這個……莫名覺得很有道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王安石出生時的玄幻故事。

《邵氏聞見錄》中提到:「王荊公之生也,有獾入其室,俄失所在。

《蒙齋筆談》也提到:「荊公初生,家人見有獾入其產室。

啥意思呢?就是說王媽媽快生孩子時,有一隻獾跑進了產房,然後王安石就出生了。後來,王爸爸給王安石取了個小名「獾郎」。

唉,邋遢也不怪他,誰讓他上輩子可能是只獾呢。



王安石不僅對外在形象毫不在意,還對吃的一點追求都沒有。所以王夫人嫁過來之後,居然不知道自家老公愛吃什麼。

有人告訴王夫人,王安石喜歡吃鹿肉絲,因為他親眼見到王安石把一整盤鹿肉絲吃完了。

王夫人準備好鹿肉絲之後,特意把那盤鹿肉絲挪了一下位置,離王安石比較遠。結果吃飯的時候,王安石全程只夾面前那盤菜。

嗨,這哪是愛吃鹿肉絲啊,根本就是懶。


為什麼王安石這麼不講究?因為他要擠更多時間出來讀書

慶曆五年春,20多歲的王安石成為揚州知府韓琦的幕僚。王安石經常廢寢忘食地讀書,早上來不及洗漱就去上班

韓琦見小王年紀輕輕就精神萎靡,邋裡邋遢,於是懷疑小王晚上跑去喝酒蹦迪了。他忍不住勸小王:你還年輕,不要忘了讀書,不要自暴自棄。

王安石也不辯解,只說「韓公非知我者」。時間長了之後,韓琦才發現王安石其實非常有才華。


所以,不要看到一個人天天宅在家裡,不注重生活品質,就覺得人家不行。說不定人家正在默默積攢能量呢。



史書上這樣形容王安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大意是,天降變故不值得畏懼,祖宗定的規矩不值得盲目遵從,別人的議論不值得憂慮。

這句話用於當今的疫情也非常恰當,如果我們都保持信心和理智,不信謠不傳謠,聽醫生的話,聽國家的話。即使宅在家,也做好自己該做的,那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tV5ZHAB3uTiws8KFj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