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郟縣東風橋,70年代的水利工程,時代的見證者,現已成為文物

2020-03-28     中原趟將

作者:中原趟將(圖文原創)

卷首

東風橋位於平頂山市郟縣安良鎮的高樓村,與其相遇純屬偶然,當時去段溝尋找銚期大峽谷,從橋上路過時多看了一眼,就這一眼讓我意識到這個橋絕不簡單。於是在回來的路上我刻意的做了停留。這座橋通體紅石,橋上的道路是郟縣北部的交通要道「前石公路」,聽說往安良鎮方向有鋁土礦,所以每天都有數百輛大車飛馳而過,周圍的環境不容樂觀,而這座橋就這樣頂了四十多年還安然無恙,不得不服當時的工程質量。

東風橋概況


平頂山市文物保護單位石碑

平頂山市給立了一塊兒文保碑,證明這座橋不但有實用功能,而且還是一件不折不扣的文物。的確,如果憑藉上面的雕刻,再加上它特殊時代的意義,感覺評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都不為過。這座橋動工的時間是1975年3月,竣工時間是1976年9月。當時正值文革末期,全國還在延續「興修水利」的熱潮,而東風橋只不過是當時千千萬萬水利工程的一個縮影。它橫跨在廣闊渠上,下面是引汝灌溉工程。如今橋還在,橋下的水也還在流,只不過橋上跑動的都是「經濟」,橋下的水也已不再清澈。

橋北面


東風橋北面整體


東風橋北面中間局部


東風橋北面雕花

東風橋之所以能夠成為文物,是因為它上面那些充滿時代特色的雕刻,雕刻的內容以文字為主,並且多選自於毛主席的語錄,所以又稱為「語錄橋」。雕刻主要在南北兩面以及橋上的護欄和橋首之上。我們就先從北面說起,因為橋下有水,渠兩邊雜草叢生、垃圾遍地,所以拍張像樣的照片挺難的。北面正中寫「東風橋」三個大字,左邊落款有「1976」字樣,是竣工時間。再往兩邊豎著寫主席語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下面的主拱券中間有五角星和菱形紋裝飾,兩面寫:「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東邊的副拱券上寫:「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西邊的副拱圈上寫:「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滿滿都是正能量。

橋南面


東風橋南面整體


東風橋南面側拱


東風橋中間局部


東風橋局部

南面因為新修的橋離的太近,所以有部分遮擋,但依然掩飾不了雕刻的精美。中間一樣書「東風橋」三個大字,左邊有小字「1976」,右邊是小字「高樓大隊」。1976還是竣工時間,高樓大隊指的是當時大隊的支部書記高福志帶領高樓村民自行設計建造了這座拱橋。兩邊豎著的依然是主席的語錄「改造自然,人定勝天」。下面主橋拱券正中是五角星和三環裝飾,兩邊寫著:「舉旗抓綱學大寨、劈山開渠趕昔陽」。當時很流行農業學大寨,而大寨所在的縣是山西省的昔陽縣。西側小橋拱上刻:「春風化雨,山河增色」。東側小橋拱刻有:中華民族。氣壯山河。

護欄


護欄攔杆


護欄上工農兵雕刻


護欄上鯉魚戲水雕刻


護欄上212吉普車雕刻


護欄上三面紅旗雕刻


護欄上三面紅旗、乘風破浪雕刻

橋上兩邊設計有護欄,欄柱間各有9塊橢圓形紅石護板,護板兩面都雕刻有文字和圖案,北面護欄內側刻「八億人民齊前進」、外側刻「虎踞龍盤今勝昔」。南面護欄內側刻「紫氣東來滿地春」,外側刻「天翻地覆慨而慷」。另刻有汽車、工農兵、拖拉機等圖案。其中南面護欄的紅石護板丟失兩塊。

橋首


北面橋首

兩邊護欄的東盡頭各有一個橋首,北邊橋首,曾被大車撞到過,明顯有新補的痕跡。北橋首整體看去很像一個獎狀,中間是獎狀圖案,獎狀之下書「水利是國家的命脈,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緊挨著左右各有四字「全面發展,以糧為綱」。最兩邊雕刻「人民主沉浮,奴隸造世界」。其中「奴隸造世界」為新補字樣,到底是「奴隸」還是「努力」成了一個疑問。

南面橋首

南面橋首和北面橋首遙相呼應,中間是時代標語「農業學大寨」,左右挨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最兩邊刻「愚公移山,改造中國」。這面整體有多個字跡脫落。

寫在最後


呼嘯而過的大車

站在橋上最直觀的感受,是車來車往帶來的嘈雜,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這座東風橋生命力的頑強。我希望它一直能夠頑強下去,畢竟這樣的水利工程,承載著時代的記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g8MSHEBfwtFQPkdVi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