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角尖
「從它開始,台劇有了超越韓劇的可能」,在《想見你》的豆瓣評論區中,這條評論排在首頁,收穫5418個贊。《想見你》是台灣製作公司與HBO聯手打造的偶像台劇。首播於台灣電視台中視,播出5集後,由於在內地市場引發巨烈反響,故被內地視頻網站愛奇藝、騰訊買下版權,於每周日晚22:00與中視同步更新兩集(註:內地的兩集是台版的一集)。
今晚,《想見你》即將迎來大結局。在此之前,該劇已經連續在內地收穫了將近兩個月的關注。從首播時期的追網盤資源,到內地買下版權後的每周更新必上熱搜,再到大結局前夕該劇經歷的「資源被盜」風波.......《想見你》可以說在內地市場完成了「高口碑、高熱度」的雙高轉化。
藝恩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想見你》在內地市場收穫的播映數據已突破76.3,位列在播劇第六。更新日當天,該劇的播映指數,往往會沖至前三。微博話題#想見你#當前閱讀量已突破46.6億,討論數達612.3萬。
劇紅歌曲也很紅。作為劇中最重要的線索之一,《想見你》中的「插曲」《LAST DANCE》(伍佰2016年發行於《MADE》專輯),不僅刷爆朋友圈、QQ空間等社交平台,在網易雲音樂、QQ音樂等音頻APP上,評論條數突破十萬。
劇中男主角「李子維、王詮勝」的扮演者許光漢,也憑藉該劇走紅內地市場。截至目前,其個人微博超話位列新星榜單NO.13,與今年開年走紅的任嘉倫、宋威龍等影視演員,影響力不相上下。目前,許光漢已簽約大陸經紀公司合力極光,未來發展之路,有望成為下一個台版「陳柏霖」。
從劇集熱度,到歌曲翻紅,再到劇中男演員出圈,《想見你》是如何做到「步步皆話題」的?它的走紅背後,於內地市場而言,又有著怎樣的意義?
豆瓣9.1被「封神」,《想見你》走紅於「口碑」
「是真的沒有想到過,包括在台灣目前這種火爆程度也沒有想到過」,《想見你》的導演黃天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實際上,不僅僅是《想見你》團隊未曾料想,就連內地觀眾起初也並未對這部劇多加在意。
《想見你》在台灣內地播出首周,其收視率僅達到0.54%,並不算好。但隨著「熬過三集就好看」、「第五集開始引入內地平台後」,《想見你》的口碑與聲勢突然逆襲,截至目前,該劇在豆瓣評論區上已經有超22萬人打出9.1分,不出意外,這將會是今年首部入圍華語劇經典行列的熱門作品。
(《想見你》中視收視率)
《想見你》是如何一步步走紅於網絡的?首先,從故事本體來看,這是一個包裹在愛情外衣下的懸疑劇。與國內諸多青春劇略有不同,《想見你》的故事背景設定是介於1998和2019兩個時空,男女主人公於不同時期、不同地點,在過去、與現實兩個時空「互相穿越」,他們或在過去、或在未來,找尋到與自己長相一致、身份與靈魂卻截然不同的一個人,用小說體形容則是「兩個靈魂共用一個身份」。
奇幻穿越的設定,也將本劇的題材看點無限拓寬。但如果只是一味追尋「題材看點」,對於該劇而言則有點大材小用。在「平行時空交錯」的過程中,1998年的李子維遇到2019年的黃雨萱,而2019年的黃雨萱則是為了「去世的男友」王詮勝才回到1998年,兩人穿越時空的彼此暗戀是該劇情感向的一大看點。
而莫比烏斯環鑲嵌著的「宿命論」,也讓當年那場發生在1998年的校園慘案,逐漸浮出水面。陳韻如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她為何利用男二莫俊傑「殺死」自己?班長謝芝齊與弟弟到底又潛藏著怎麼的秘密?而身處於2019年的李子維(註:此時是王詮勝的肉體、李子維的靈魂)又是否能夠甦醒?他與黃雨萱「穿梭」21年的愛情又能否圓滿收場?.......種種懸念背後,是網友對該劇每一次的熱切期盼。
(網友自發繪製《想見你》燒腦劇情關係圖)
而上升至價值觀層面,則是如製片人麻怡婷所言「探索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觀眾可以在劇中看到成績好但受人冷漠的陳韻如、因聽力障礙被同齡欺負的莫俊傑,以及有著心理疾病的謝芝齊和「同性」取向的王詮勝......每一個人物動機背後,對應的其實是家庭矛盾、校園謀殺、社會價值觀所帶來的無法趨同與異樣感,這也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心理問題。
網絡上有網友總結:初看《想見你》以為是一部「翻版」《我的少女時代》;往下看你會發現,它其實是《不能說的秘密》+《情書》;再往下看,你會發現它是《少年的你》、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便是《想見你》能夠走紅於網絡,並被網友「封神」的重要原因。而它的持續走紅,對國產劇而言,又有著怎樣的意義?
頂峰、低谷與復甦:那些年「台劇」之於國產劇的啟發
《想見你》之前,內地市場對於寶島台灣製作的偶像劇還基本停留於2000年初期。從風靡一時的《流星花園》,到引進內地市場的《惡作劇之吻》《命中注定我愛你》,台灣偶像劇之於內地市場的啟發與推動,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成敗皆在偶像劇,2011年,由林依晨、陳柏霖領銜主演的《我可能不會愛你》風靡內地市場一段時間之後,台灣偶像劇的發展事業徹底落寞。
《想見你》導演黃天仁在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談到了此問題出現背後的原因,「那陣子類型相似的劇不斷重複。同樣的橋段和人設,大家也都看疲勞了」。再加上,台灣地區文娛市場發展有限、藝人片酬較低等外部因素,台灣演員、台灣製作人紛紛尋求「北上」早已成為業內共聞。而這也成為直接推動台偶劇乃至於整個台劇走向全面落寞的重要原因。
(阮經天、彭于晏、趙又廷紛紛走紅於內地)
舊事物的落寞,往往意味著新事物的崛起。只是,這次崛起的不再是台劇,而是一直以來追劇圈鄙視的大陸劇。《宮》《步步驚心》《美人心計》等古裝偶像劇的播出,讓內地市場漸漸找到擅長並適合自己的「制劇」領域,從此國產古偶劇一騎紅塵,以超低的價格賣給寶島台灣、香港兩大國內市場,以及東南亞的其他國家。
可隨著內地「IP+流量」模式的日漸失靈與題材趨於同質化,內地市場很快也面臨著昔日台灣偶像劇所面臨的問題。但好在,懸疑、探案等其他類型劇的崛起,還是讓國產劇在國際市場占據了一定領域。可與後續重新起航的台偶劇,或者說是台劇相比,國產劇在國際市場中的口碑與地位,還是不如近幾年陸續復出的台劇更具影響力。
一方面,這與台劇近年來不斷拓展國際市場領域有關;另一方面,也在於其內核化的自我剖析與重組。黃天仁在接受娛樂資本論採訪時曾談到,台劇當前面臨的最大困境便是「資金不足」。而如何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台劇給出的答案是:與HBO、Netflix、FOX等國際平台合作,既可以快速有效的解決資金問題,也可以提高華語劇在國際平台的影響力。
今晚即將大結局的《想見你》,便是台灣中視電視台與FOX合作的首部之作。在此之前,台灣電視台曾與HBO合作的《我們與惡的距離》,與Netflix合作的《醉夢者》等等。
這中間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即台灣本土人推出的植村秀劇場與Q Place計劃,一個重在集中培養優質新人演員,另一個則重點放置在孵化劇本等內容創作層面,目前由「植劇場」推出的超8部劇集,都於同年售給Netflix,拓寬台劇的銷售量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台劇的國際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當中《想見你》的男主許光漢,與導演黃天仁都曾是植村秀劇場與Q Place計劃中走出的「優質人才」,此番兩人聯合一出手就是豆瓣9.1的高分華語劇案例,也無疑是在暗示該計劃的有效性。
(「植村秀」部分作品)
對比當下的國產劇發展現狀,內地市場雖在地貌面積、人口數量上較台劇具有優勢,但於創作類型、創作質量而言,卻不見得比台劇更具優越性。比如,近期在播的《下一站是幸福》,同為關注女性成長題材,台劇就曾打造出了豆瓣9.1的《俗女養成記》,而國產劇《下一站是幸福》則還在面臨著口碑高開低走等問題,截至目前該劇的豆瓣評分已滑落至6.5。
而從青春題材角度丈量台劇與國產劇,《想見你》已經初步完成青年人自我認同與談情說愛的龐大命題;國產青春劇卻已經逐漸向「甜寵愛情」、「校服劇」的方向行至一時。這也是為何後播的那些青春劇再難超越《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等精品佳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時候了,國產劇也應該在某種類型、某個領域中,不斷提高與升華自己,而不是一味的陷入「跟風重拍」的怪圈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