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薦一本歷史書:《明清俗語辭書集成》古今兼收,源流並重

2019-11-13     專屬西安楊軍的帳號

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明清俗語辭書集成》這本歷史書,希望大家喜歡。

想看更多歷史書推薦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明清俗語辭書集成》封面

1989年出版(日)長澤規矩也編的《明清俗語辭書集成》,是研究漢唐以來語言、民俗、名物制度發展的資料性工具書。此書收有《俚言解》、《世事通考》、《雅俗稽言》、《目前集》、《常談考誤》、《異號類編》、《稱謂錄》、《通俗常言疏證》、《談徵》、《俗語考原》等20種,大多是稀見的善本及流傳不廣的明清刻本。影印時,增附四角號碼索引。《明清俗語辭書集成》由日本已故著名漢學家長澤規矩也輯集,他從日本公私庋藏的中國古籍中精選有關書籍二十種,於1974年由日本汲古書院影印出版。這些辭書多是俗語辭書,也有部分雖不是俗語辭書,但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或列舉詞條,或釋義,或引證,或探源,或兼有數者,彌足珍貴。上海古籍出版社於1989年將此書重新影印出版,嘉惠學林。

筆者在閱讀過程中,深感這二十種明清俗語辭書在中國歷代辭書史上應該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尤其是對今日大型語文辭書的編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明清俗語辭書在中國歷代辭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於今日大型語文辭書的編纂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大詞典》是一部大型歷時性詳解語文詞典,其編纂方針是「古今兼收,源流並重」,力圖反映出漢語詞彙的歷史演變。所以在每一詞條的書證中,既要溯源,又要探流,這樣才能反映該詞的歷史發展過程。而這中間的工作,尤以探源最為重要,因為最早的用例標誌著一個詞語的正式產生。但不可否認,《大詞典》中尚有不少詞條所舉例證過晚。明清俗語辭書可以部分彌補這一闕失。這又可以分成兩種情況,有的是明清俗語詞書本身的釋義等可提前《大詞典》書證的時代性,有的則是其引文可以提前《大詞典》書證的時代性。

詞語的歷史發展源流是既要強調「源」—— 這是一個詞語產生的時代,又要強調「流」—— 這是一個詞語在產生之後的發展軌跡。《大詞典》有部分詞語未探流,如上舉「四時八節」條;又有部分詞語所舉書證時距過大,這同樣不利於考察詞語發展的歷史源流。明清俗語辭書亦可部分彌補之。

《大詞典》在引證方面,資料翔實。但是,從上面的例子中已可看出,它有不少詞條的某一義項書證僅為單例,如「白飯」、「總指揮」、「準星」、「警戒線」、「戰況」、「明天」、「昨天」、「野戰軍」等,這當然不能反映詞彙的歷史面貌,除非該詞確實只出現在某一個時代;而且,單例孤證容易導致釋義錯誤。

一個詞語的歷史發展脈絡如何,必須靠書證顯示出來

長澤規矩也,日本中國學家、目錄學家。字士倫,號靜庵。神奈川人。1902年6月4日生於小田原市。1980年11月21日逝世。1925年東京帝國大學中國哲學文學科畢業後,任靜嘉堂文庫囑託,同時在東京帝國大學繼續學習。1961年以《日漢書的印刷及其歷史》獲文學博士。1930年任法政大學講師,後任教授。從事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化史和中國目錄學的研究。並講授日漢書目學。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從中國劫去大量書籍, 其中有不少善本, 這些書籍通過文部省移交當時的帝國圖書館收藏。該館館長松本喜一把這些善本委託給長澤規矩也進行整理。他除對每種書進行詳細著錄外,還做了解題。1970 年將其解題稿本《靜庵漢籍解題長篇》出版。1959~1962年參加《亞洲歷史事典》編寫工作。1965~1966年參加《世界文學小辭典》編寫工作。 1970年從法政大學退職後獲法政大學名譽教授和愛知大學客座教授之職。 1971~1974年參加《大現代世界百科事典》編輯工作。1975年起主持編輯的《日刻本漢詩集成》共有 114輯。長澤規矩也的主要著作還有《書目學論考》(1937)、《中國版本目錄學書籍解題》(1940)、《漢籍整理法》(1974)、《古書目錄法解說》(1976)、《日漢古書編目法》等。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您評論、關注、轉發、收藏。或加入頭條號、微信公眾號「專屬西安楊軍的帳號」,發布一些個人喜愛的紀錄片推薦文章內容,歡迎關注。

《明清俗語辭書集成》目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5wTZm4BMH2_cNUg1x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