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鋼羅河礦業 :
打造綠色和科技型礦山
馬鋼羅河礦業擁有全縣礦山最高塔樓,高83.6米,它的投資居全縣建國以來礦山投資之首,達到17億元;它的礦藏全省最大,有4.1億噸,它的工藝設備全國領先……這些令人驕傲的字眼,印證著它的與眾不同。10月11日,記者深入礦區,親身感受這座現代化新礦區展現的新魅力。
穿過寬闊的羅河大道,矗立在記者眼前的是一座高高的塔樓,在秋陽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走進礦區,車間裡呈現一派忙碌的景象,現代化選礦設備在有序運轉。
馬鋼羅河礦業礦區總面積4.8平方公里。擁有豐富的礦石資源,查明鐵礦石、硫鐵礦資源儲量4.1億噸,鐵礦石遠景資源量有望突破10億噸。礦區還伴生有硫、釩、硬石膏、銅、金、銀等資源。項目一期總投資17億元,設計開採規模為300萬噸/年,2007年9月,礦山開工建設,2014年9月投入生產,生產66.5%品位鐵精礦100萬噸,40%品位硫精礦30萬噸;二期開採設計規模為1000萬噸/年。
馬鋼羅河鐵礦整個項目融入「現代礦山,科技礦山」的設計理念,實行高起點建設。一期項目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尾礦環保、水循環處理、礦區綠化、土地復墾、水土保持等,有力地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為了打造綠色和科技礦山,羅河鐵礦建立研發中心,展技術創新平台建設,持續加大科研開發、技術攻關力度。
在開採工藝上,羅河鐵礦全面實行綠色開採模式,從根本上消除礦山生產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的不利影響,運用先進的充填工藝、採用一體化技術和無廢開採技術,大大降低礦石貧化率、提高選礦回收率和資源利用率,能耗水平位於行業前列。目前,礦區可綠化面積覆蓋率100%,固體廢物處置100%,廢水處置率100%,形成獨具特色的「色、景、形」環境生態,著力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科技礦山。
記者在車間裡看到,現代化的破碎流水線採用三段一閉路礦石破碎篩分流程,破碎產品粒度控制在12厘米以下。採用機械通風除塵與超聲霧化抑塵相結合的除塵工藝,實現就地抑塵。選礦車間開發磨礦分級數字化產線技術,實現一段磨礦分級系統的智能控制,目前已經穩定球磨機給礦達到每小時200噸。選礦車間新環水泵通過自動化改造,不僅提高了供氣、供水系統的安全係數。而且減少了10多個用工崗位,每年節省人工成本超過百萬元。現代傳感、信息與通訊技術的運用,提升了礦山應急反應能力和處置能力。
綠色礦山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是現代化礦山的一張名片,帶動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礦山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是現代化礦山的一張名片,帶動了企業高質量發展。馬鋼羅河礦業自2017年底正式達產以來,產量和產值穩步提升。今年1至9月,產量達到107萬噸,產值6.6億多元,上繳稅費1.43億元。
談到下一步打算時,安徽馬鋼羅河礦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許如亭語帶自豪地說:「目前我們正在策劃新一輪的礦山建設,計劃用兩到三年的時間,不僅要把我們羅河礦業有限公司打造成廬江本地區名片,也要成為安徽省的名片,乃到全國的綠色礦山示範基地 。」
據縣經信局非煤礦山辦公室主任莫家樹介紹,近兩年來,我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連續開展了非煤礦山綠色發展推進年、綠色發展提升年活動、以及綠色礦山創建活動, 全面實行「六化礦山」即「開採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企業管理規範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礦地關係和諧化」,不斷提升全縣非煤礦山綠色發展水平。今年,我縣培育了羅河礦業和沙溪銅礦2家國家級達標綠色礦山,帶動全縣非煤礦山行業高質量發展。
出品:廬江縣融媒體中心
一應俱全、拎包入住!廬江圓了鄉村教師「安居夢」
記者/錢良好
編輯/張媛
微
聚
廬
江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傳播廬江聲音
展示廬江風采
就知道你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thu9G0BMH2_cNUgOG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