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幾時進行如廁訓練?不是一歲,不是三歲,建議這個時候

2020-01-20     懷孕百科知識

我們80後估計小時都繞不開在風和日麗的日子,奶奶或者媽媽抱著自己一邊和別人聊天,一邊把我們的小身子靠在懷裡,兩手拉著我們的兩條小胖腿給我們"噓噓"

在我國,把屎把尿十分普遍,2009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 :

7% 的養育者(父母、老人或者保姆)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把尿;

73% 的養育者從寶寶出生 2~3 個月開始把尿;

13% 的養育者從寶寶出生 5 個月開始把尿,直到寶寶學會自己尿尿。

但是我們以前一直這樣帶孩子就一定是對的嗎?就像以前的孩子母乳不足就直接喝粥,那是養得活就要,養不活就是不好運。時不時看到新聞報告沒到3個月就吃米糊的孩子導致腸壞死的。

就像以前孩子6個月後就吃有味道的有鹽飯就一定是好的嗎?現在眾多醫生和營養學家卻覺得這對孩子腎臟和胃口的形成大不利。

而很多老人家說:你們哪一個不是把尿過來的話時,你會怎麼想?會不會覺得從小讓孩子把尿無所謂?

事實上眾多醫生都建議不要給小於1歲的孩子把尿,最好在孩子一歲半左右進行自己大小便的訓練,讓拉這件事情可以更自然一些。

把尿不好,為什麼很多家長還給孩子把屎把尿?

1、認為這對孩子沒有危害

根據家長多年的」經驗」而言,他們並不認為為孩子把屎把尿會對孩子造成任何的危害。他們心裡覺得」這個行為我們都是老祖宗延續下來的,你說有問題就有問題嗎?」並且他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行為,如果你真的去提醒他們,還有可能遭到質疑。就是這樣錯誤的思想,讓很多家長繼續著自己錯誤的行為。

2、認為這樣更加方便

孩子年紀還小,自己解決上廁所的問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就是因為家長不願意浪費這個時間和精力,就採用了最為直接的方法,自己上手把屎把尿就是最簡單的行為。

孩子既不會尿在褲子上,還不用花費自己的精力去教會孩子各種各樣的規矩,反正孩子長大之後自然而然就會了。就是為了圖方便,家長給孩子把屎把尿成為了常態。

3、認為孩子年紀還小

在家長的定義中,自己的孩子年紀還小,這樣不能做,那樣不能做,限制孩子做很多的事情。包括自己去上廁所也被家長嚴格控制著。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尿褲子,家長經常給自己家的孩子把屎把尿。就算被問及」為什麼你還給你家孩子把屎把尿啊?」他們照樣能夠理直氣壯地回答你」我家孩子還小,把屎把尿怎麼了?」

有研究發現過早給孩子把尿的,在一歲前,孩子可能會到4歲才學會自己大小便。,而等孩子到了1歲半再慢慢訓練孩子自己大小便,一般到孩子三歲之後就可以學會自己大小便了。

孩子很多好習慣都是從小時候培養起來的,家長不能因為自己的孩子年紀小,就不去訓練培養自己孩子的行為習慣,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家長的愛對孩子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家長有理智的愛,不是無止盡的溺愛。

對孩子把屎把尿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危害呢?

1、影響孩子的生理

很多家長會奇怪的問:」我就給孩子把個屎把個尿,怎麼會要有這麼多的規矩和危害呢?」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家長堅持給孩子把屎把尿的話,就會對自己孩子的生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把屎把尿對寶寶的脊柱不好,寶寶的骨骼都還沒發育好,就會出現骨骼很軟很脆的現象。給孩子把屎把尿孩子的脊椎會受到擠壓,不利於孩子脊椎的發育和生長,埋下脊椎病的病根。在一個就是把屎把尿也會容易導致寶寶脫肛,長期讓寶寶處於下墜姿勢會讓寶寶的器官偏移,就會導致寶寶脫肛。這些危害都是由家長為孩子把屎把尿造成的,並且都是不可忽視的危害。

2、影響孩子的心理

除了生理危害之外,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危害。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家長給孩子把屎把尿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但是,有時候孩子在這個時間點並沒有想要上廁所的意思,家長給孩子把屎把尿就是在強迫孩子排便。這對孩子來說是一非常痛苦的過程,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孩子害怕上廁所,開始憋屎憋尿的習慣。

妮妮已經一歲半了,平時在家裡上廁所都是由爺爺奶奶帶著的。但是,最近妮妮的爸爸媽媽發現妮妮好像不怎麼喜歡上廁所了,在過了一段時間,妮妮竟然出現了便秘的現象。妮妮的爸爸媽媽就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了,醫生說孩子是因為最近老是憋著不上廁所才導致便秘的。

回家一問原來是因為孩子的爺爺奶奶一直在固定的時間給孩子把屎把尿,孩子對上廁所產生了恐懼,才會出現憋著不上廁所的習慣。還好糾正的及時,不然還指不定會出現什麼危害呢。

而且從小讓孩子習慣在外面裸露自己的生殖器,並不利於孩子自我保護,會讓孩子覺得露生殖器官給別人看是沒問題的。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3、孩子缺乏安全感

美國兒科專家布萊澤頓醫生認為,當父母不願等待,過早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把尿),孩子可能會感覺被侵犯,甚至會在馬桶前尖聲哭叫,或是躲進角落悄悄地大便,用眼角餘光瞥視他的父母 。

排便是受寶寶自己的大腦所控制的,如果孩子真的想要排便的話,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排出來。但是,如果家長給孩子把屎把尿的話,就會改變孩子自己的意願,這就是強迫排便。這不是孩子心裡所想的,孩子的內心受到打擊,就會出現缺乏安全感的現象。

孩子排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的,家長的強迫會讓孩子改變自己的意願,這樣的強迫排便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孩子自己排便?

1、合適的時間開始

美國兒科學會(AAP)關於大小便訓練的指導也建議在 18 個月後開始如廁訓練

澳大利亞建議父母從 24 個月開始訓練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也建議從 24 個月開始如廁訓練,而且認為越晚開始、越快學會。

1歲半以後等孩子學得懂大小便,可以自由的走動,站起來蹲下去沒問題再訓練孩子大小便,也就是不建議把,而建議訓練。

2、準備合適的小馬桶

要是想要訓練孩子自己上廁所,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的小馬桶。因為家裡的馬桶對於孩子來說還是太大了,不太適合孩子,孩子看到這樣的馬桶會產生一種不適應的感覺,就更加不喜歡上廁所了。

我家侄子在一歲半的時候就被要求著自己上廁所了,家裡人給他買了一個他最喜歡的奧特曼圖案的馬桶。小侄子看到這個可愛的馬桶很喜歡,家裡的人教會他怎樣使用之後,他就開始喜歡上自己上廁所了。也不用我們去督促他,到了一歲半之後,孩子已經基本上能夠自己上廁所了。

3、家長要多提醒

孩子的忘性是很大的,一旦孩子玩上癮之後,他們會忘記很多的事情,包括上廁所在內。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說自己想上廁所的時候,已經到了憋不住的地步,當你想要帶著他去廁所的時候,半路他就自己尿出來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給孩子多做提醒,告訴孩子自己是不是想要上廁所了。問孩子是不是想要上廁所了,這樣的話,能讓孩子想起自己要去上廁所的事情,儘量的避免了尿褲子的毛病。

4、能聽懂你的指令並乖乖的照做

寶寶在一歲半以後就已經可以自己排便了,他的排便意識已經變得很強烈了,而且他的腿部肌肉也有力量,能夠支撐他們自己上廁所了。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孩子引導,讓孩子能聽懂你的指令並乖乖的照做,慢慢的學會自己上廁所的習慣。

麗麗在她家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就開始教她家的孩子自己上廁所了。她買回一個可愛的小馬桶,買回來的時候就給孩子講解馬桶的意義,並且示範給孩子看,一邊示範一邊給孩子講解到底該怎麼用。慢慢的孩子習慣了這個馬桶的存在,也慢慢的學會了怎樣去自己上廁所,雖然說還不利索,但是好在也是有了這樣的意識了。

寄語:不要讓那些所謂的經驗騙了自己,當你把這些錯誤的經驗使用到孩子的身上的時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家長不要急於求成,孩子的學習是需要時間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qmq-m8Bgx9BqZZIBB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