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一種常見的中醫保健療法,不少人選擇拔罐來調理身體,取得的效果很不錯。
但是,人在拔罐後,皮膚上不僅會出現深淺不一的罐印,有的還會出現水泡,這是為什麼?
有人認為這是體內濕氣重引起的,也有人認為是拔罐的師傅技術太差,錯誤拔罐導致的……眾說紛紜。真相到底是什麼?
拔罐患者會出現水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 體內風寒濕毒較盛,以濕氣最為突出
起泡也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也是濕邪的表現。
2. 留罐時間過長
這一點因人而異,也和體質有關。有人留罐20-30分鐘也不會起泡,有人5-10分鐘就會起泡。
3. 罐子溫度較高
這一點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時做閃罐,如果造成罐體溫度過高,這時留罐的話,會增加起泡的可能。
4. 部位差異
同一個人拔罐,有的部位沒問題,有的部位起泡。總的規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過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由此可知,濕氣重是會導致皮膚起水泡的,這一點與拔罐師傅技術無關。
拔罐溫度較高
那問題又來了,人要如何知道自己是濕氣重,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水泡呢?
方法也很簡單,可以這樣:
換個師傅,換個部位試試看;
體內濕氣重的表現:舌苔白膩、肥胖、身體乏力易疲勞、總睡不夠、大便溏粘難衝掉等。
不少人拔罐後起水泡,很犯愁,不知道水泡怎麼消除。可以在常規碘酒或酒精消毒後,用注射器在水皰的邊緣刺入將水抽出來。然後塗以抑菌液,用保鮮膜貼敷,半小時後可快速恢復。
換人試試
了解了水泡的真相後,我們再了解一點其他的拔罐知識!
為什麼拔罐多選擇背部?
人體的很多疾病都是由於氣血不通引起的,脊背作為氣血循行的主幹道,最害怕淤積。只有脊背這個樞紐通了,氣血運行通暢了,才能帶走淤積,滋養全身,祛除疾病。
再則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而後背是膀胱經主要循行的部位,治療的範圍極其廣泛。可以說身體內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經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它就像污水管道,如果不通,整個日常生活全都會被破壞。
留下的罐印有什麼特殊含義?
罐印的顏色表示了你的身體狀況: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積寒
紫色並伴有黑斑——氣血不暢通
紫點並有深淺不一的塊狀——風濕
鮮紅而顏、局部發熱——陽症、熱症、實症、熱毒熾盛、體質陰虛、火旺
紅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虛寒、濕邪
皮膚微癢——風邪、濕症
水泡、水腫、潮濕——寒症、濕氣盛
罐中有水珠者—— 寒濕重
紫紅、暗紅 ——陰症、寒症、血郁
潮紅、淡紅 ——虛症
局部很快恢復原樣 ——說明快痊癒
拔罐容易犯的4種錯誤
1、拔罐後立馬洗澡
容易發炎、著涼、風邪入體。
2、拔罐時間過長
容易出水泡。傷害皮膚、引發感染。
3、同一位置反覆拔
會對皮膚造成損壞。
4、拔胸口、肚子
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
拔罐對人體有諸多好處,但是不能盲目追隨。拔罐一定要用正確的拔罐方法。也可以自己學習拔罐,學會之後不用擔心師傅技術好不好,還能為家人的健康出力,實用性強,經濟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