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世界對事物的認知程度決定了他的高度,認知力可以讓人停留不前,也可以讓一個人突飛猛進。
認知來源於自己的自信與不自信,堅信自己能做到,那你就有可能成功,但是如果一個人連想都不敢想,那麼就永遠不可能成功。
比如,古人傳遞消息用飛鴿或是人力,費時費力;但是現在我們一個電話,就可以讓相隔千里萬里的兩個人即時交流。古人認為天空是神秘,並對這種神秘充滿了幻想,但是卻從來沒有上去一探究竟;而現在飛機可以時常帶我們飛上藍天,與白雲擦肩而過,而航天員也已登上月球,印上了人類的腳印。
一個的認知最重要的是自我認知,自我認知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自我認知的意識,才能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控制和調節,是自己形成完整的個性。
所謂「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認識不清,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自負的境地。我們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從而更愛自己的理由是,我們想要成為更優秀的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們值得與之相匹配的優質生活,沒有人會拒絕,但前提是你真的了解自己嗎?李明是個精明能幹的職員,學識淵博,工作經驗豐富,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卻常常恃才自傲,極愛炫耀自己,常與別人發生糾紛,同事對他極為反感。一次,一位新主管上任,開會時將一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交給了另一位員工,李明只被分配到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次要工作。他不服主管的決定,竟和主管吵了起來,言語咄咄逼人,最後被公司辭退。人不是一開始具有清楚的認知,也需要從小培養,受環境等因素,不斷提高進步。智商高的人他的認知不一定很強,但認知強的人,智商一定不會低。所以,家長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認知。
首先,生活方面提高孩子的認知。
有的孩子比較依賴父母,上幼兒園了還要家長幫忙穿衣服,吃飯也要家長喂,不然就不吃,生活中的一切都離不開父母。這是因為家長沒有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得孩子一點獨立能力都沒有。父母可以培養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提升的不只是孩子的生活技能,還有孩子對生活工具的認識。其次,多讀好書。
讀書是提高認知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們生活的世界很大,所以我們不可能瀏覽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是書中文字組成的世界,並不亞於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雖然書中的事情我們可能沒有經歷過,但是觀別人的故事,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啟示,認識到很多在現實中沒見過的事物。面對書中的故事,多問問孩子他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
最後,增加孩子的實踐經驗。
孩子有自己幻想的小世界,他們在這個世界中自由暢遊,這裡是以他們自己為中心的。但孩子不能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總要出來進入現實
所以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增長見識,使他們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清楚的認知,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並不像自己想的那麼簡單,提升自己的情商。
認知對人的發展至關重要,認知清晰可以幫助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走的順暢一點兒,不至於磕磕絆絆,走上彎路。認知可以決定與一個人走多遠,格局決定一個人走多久,不要讓認知限制了你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