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育肥是利用羔羊早期生長快的特點,在較短的時間內,用儘可能少的飼料獲得儘可能高的日增重,並生產出優質的羊肉,縮短出欄時間,增加經濟效益。40日齡斷奶,經過60-80天強度肥育後出欄,一般可達40-45公斤,羊肉鮮嫩味美,經濟效益大幅提高。羔羊育肥的關鍵技術如下:
一、利用肉用品種及其雜交羊
雖然說所有品種的綿羊、山羊都可以育肥屠宰作肉用,但不同品種類型產肉性能和育肥性能差別確很大。優秀肉用綿羊、山羊品種的共同特點是早熟、生長快、飼料報酬高、繁殖力強、胴體品質好、產肉量多。而我國大多數地方綿、山羊品種通常生長緩慢,體型欠豐滿,產肉量低,並不適應市場需要。因此羔羊育肥儘可能利用國外引進的肉用品種羊和我國的地方良種進行雜交改良,羔羊當年育肥出欄,既能利用了雜種優勢,也能保存當地品種的優良特性,這樣育肥羊有良好的增重潛力,飼料報酬較高。
羔羊育肥
二、及時斷尾
羔羊3-20日齡均可斷尾,但以3-10日齡為適宜。一般選擇在晴天早上進行。方法是:用彈性較好的橡皮筋,套在羔羊第2-3尾椎之間,使羔羊尾下部得不到營養而萎縮,經過10天即自行脫落。也可用細繩捆住尾根,斷絕血液流通,然後用快刀離尾4-5厘米處切斷,用紗布包紮好,當天下午即可將細繩解開,一周左右即愈。通過斷尾可以加速肉羊生長,改進肉質、減少膻味。
三、科學搭配日糧,生產優質羊肉
羔羊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增重的主要部分是肌肉、內臟和骨骼,所以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應該高一些。另外羔羊消化機能不如成年羊完善,因而對飼料的品質要求較高。一般育肥羊日糧中的粗料應占40%-60%,即使到育肥後期,也不應低於30%,或粗纖維含量不低於8%-10%。在上述的飼料條件下,應儘量設法改善粗料品質,提高羊對乾物質的採食量,從而增加日糧營養水平,而不應單純追求增加飼喂精料的數量。
要快速育肥羔羊,就應使其所給的營養物質高於維持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在不影響正常消化的前提下,飼喂的營養物質越多,獲得的日增重就越高,而單位增重所耗費的飼料就越少,並可提前出欄。若希望得到含脂肪少的羊肉,育肥前期的日糧中能量不可太高,而蛋白質數量應充分滿足,到育肥後期可再提高能量水平;反之,則會獲得脂肪多的羊肉。不同品種的肉羊,育肥期內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是有差異的。
羔羊育肥
四、圈舍飼喂
實行圈舍、飼料喂養,適當放牧。首先驅蟲,按每公斤體重口服驅蟲凈5-10毫克1次灌服;針劑按每公斤體重5-10毫克皮下1次注射。其次是配製精料飼喂,配方是:玉米粒54%、豆餅15%、草粉22%、石灰粉1.5%、麥麩7%、食鹽0.5%,混勻飼用,每日3次,羔羊15-20公斤體重,每日0.75公斤,隨體重增加,飼料逐漸增加,並適當放牧或飼草。
五、羔羊早期斷奶,進行肥羔生產,縮短生產周期
利用羔羊幼齡期生長快、飼料報酬較高的生物特性,生產肥羔肉。羔羊最好在2-2.5月齡斷奶,羔羊斷奶後,進行短期育肥,育肥至5-6月齡即可出欄或屠宰,可加快羊群周轉,縮短生產周期,提高出欄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最大經濟效益。
六、創造適宜的環境
環境溫度對育肥羊的營養需要和增重影響也很大。平均溫度低於7℃時,羊體產熱量增加,採食量也增加,但由於低溫增加熱能散失量,使飼料的增重效率也隨之降低。低溫環境育肥的肉羊應相應增加營養水平,才能維持較高的日增重,若空氣濕度高和大風天氣,更會加劇低溫對羊的不良影響。氣溫高於32℃時,羊的呼吸和體溫隨氣溫而增高,採食量減少,過高時食慾下降甚至停食、流涎,嚴重時會中暑死亡。高溫高濕會加劇對羊的危害,育肥後期高溫對羊的危害更大。另外,保持安靜環境和減少羊只活動,可以使營養物質消耗減少,從而提高育肥效果。
羔羊育肥
七、合理利用羔羊預混料
羔羊預混料主要包括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添加劑,能提高飼料適口性和利用率,促進羊的生長發育,改善代謝機能,預防疾病,防止飼料在貯存期間質量下降,改進肉品品質等,正確使用羔羊預混料,可提高羊育肥的經濟效益。
八、注意事項
喂給精料後要讓羊飲水,羔羊剛開始採食飼料,有時會從口角邊掉出,隨日齡增大,此現象會逐漸消失。正常情況下,羔羊糞便呈團狀、黃色,天氣變化或陰雨天,可能出現拉稀現象。注意冬春季防、寒夏季防暑、秋季防潮,平時注意各種疾病。羊只有啃圈舍現象時,在飼料中適量增加食鹽和石灰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