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愛心餐火了!武漢60位鄰居媽媽輪班掌勺,每天不重樣

2020-11-20     楚天都市報

原標題:這份愛心餐火了!武漢60位鄰居媽媽輪班掌勺,每天不重樣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慶 鄒斌

視頻剪輯 李儀

「花菜燒肉真好吃。」

昨晚7時30分,

12歲的甜甜(化名)坐在餐桌前,

大口吃著熱氣騰騰的晚餐。

桌上的保溫飯盒裡,

有胡蘿蔔燒牛肉、千張炒肉絲、

清炒小白菜,都是甜甜愛吃的菜。

這份特別的晚餐,

是社區愛心媽媽韓婷為甜甜專門烹制的,

除了可口的飯菜外,

韓婷還給她準備了牛奶、水果、蛋糕……

這樣的晚餐,

甜甜已經吃了一個月了。

每天晚上放學回家的路上,

她都會經過社區,

取走一個沉甸甸的保溫飯盒,

裡面裝滿了她愛吃的飯菜。

為她做飯的是

社區里60位陌生的愛心媽媽。

愛心媽媽餓著肚子給小女孩送飯

昨日下午5時許,韓婷處理好手頭的工作,向領導說明情況後,匆匆忙忙往家裡趕。約半個小時後,她回到家中,開始做晚飯。洗菜、切菜、下鍋、翻炒,40多分鐘後做好了4個菜:胡蘿蔔燒牛肉、花菜燒肉、千張炒肉絲、清炒小白菜。

韓婷拎著飯菜,一路小跑,幾分鐘就來到社區居委會。社區書記陳麗娟站在社區門口等她。

「不知道合不合她的胃口。」韓婷說,為了做好這幾道菜,她提前學習了幾天,並讓家人幫忙買好了菜。

7時許,一個身著校服的小女孩在夜色中走近。「甜甜,快進來。」兩人熱情招呼,陳麗娟幫她拿書包,韓婷拿起保溫飯盒,陪著這個叫甜甜的小女孩回家。

甜甜抬頭看著兩位「媽媽」,不好意思地笑了,臉上寫滿了感激。

12歲小女孩獨自生活惹人憐愛

12歲的甜甜家住武漢市武昌區白沙洲街長江紫都社區,讀初一。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她獨自撐起一個家——爸爸幾年前患病去世,去年,媽媽因嚴重的精神疾病被送入醫院長期封閉治療,無法外出。一人一個家,讓她比同齡的孩子更加成熟懂事。

「有一次我們發現她晚上在路邊的小餐館吃炒飯。」社區群干告訴記者,當時她們並未在意,直到前不久,群干幾次巡查發現甜甜獨自一人在家,這才引起重視。

陳麗娟介紹,社區幫她申辦了低保,疫情期間,甜甜住在親戚家裡,「後來防控形勢好轉後,甜甜回到自己家。」

10月上旬的一天晚上,陳麗娟上門看望甜甜,她一看空蕩蕩的冰箱和乾淨的廚具,就明白甜甜幾乎沒有在家裡開火做飯。

甜甜告訴她,晚上放學回家後本來就晚,還要做作業,所以就用泡麵、零食當晚飯。親友們都不在附近,她也不想麻煩別人。

看到這個孩子消瘦的臉龐,陳麗娟心頭一陣難受,「我的孩子和她年齡相仿,但她們的差別太大了。」陳麗娟說,儘管學習緊張,但懂事的甜甜依然把家裡收拾得整整齊齊,讓她既欣慰又辛酸,決心要幫這孩子一把,「我把想法和社區里的幾位熱心媽媽一說,大家都表示支持。」

60位愛心媽媽輪班做飯給她吃

「早餐好解決,中餐我們也協調她在學校食堂免費吃,就是晚餐不好解決。」陳麗娟說,甜甜當前最需要的,就是準時吃上營養可口的晚餐。她在居民群里提出想法後,一群從未見過甜甜的居民紛紛響應。幾天後,有60位居民向社區表示願意幫忙。

10月13日,30多位愛心媽媽來到社區,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做好愛心晚餐,讓甜甜吃飽吃好。

愛心媽媽周玲建議:按照7人一組、每組負責一周來排班,每人負責一天的晚餐,當天值班的愛心媽媽送餐後,要在群里貼出飯菜的照片。愛心媽媽晏妮提出,要確保晚餐準時,不能耽誤孩子回家做作業。

社區將愛心媽媽全部拉進微信群,大家承諾,要對菜品質量負責,確保衛生安全。此外大家還就晚餐標準達成多項一致:至少要兩葷一素,注意營養搭配;要提前將飯菜做好,在社區等著甜甜;一周內要避免菜品重複;一定要自己親手做,不允許點外賣……

「這些愛心媽媽都不認識甜甜。」陳麗娟說,為了摸清甜甜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愛好,當天會議結束後,不少愛心媽媽還主動在社區等著甜甜放學,想與她有近距離交流。

「我首先就問她喜歡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愛心媽媽周玲告訴記者,得知她不愛吃魚、不想吃得太辣,她就默默記在心裡。愛心媽媽程麗薇聽說甜甜喜歡吃蒸肉,當場表示當她值班時,就做這道菜。

從當天晚上起,愛心媽媽的群里就開始熱鬧起來,陳麗娟回憶,至今,所有的愛心媽媽都在按照排班表為甜甜做晚餐,大家都自覺把時間騰出來,有應酬的推掉,住得遠的開車回社區,只為給這個素不相識的孩子做上一餐飯。

愛心餐將會一直為她供應

昨晚,陳麗娟向記者展示了愛心值班表。記者看到,這個愛心活動從10月19日開始,表上有每天值班的愛心媽媽的姓名和聯繫方式。至昨日,愛心晚餐已經整整提供了一個月。

在愛心媽媽的微信群里,記者看到,每天值班的愛心媽媽,在將做好的飯菜送到社區後,都會拍照傳到群里,「主要是告訴大家,最近不要把菜品做重複了。」陳麗娟說,同時,當天值班的媽媽,還要在群里提醒第二天的人員注意接力。

為了讓甜甜吃上熱飯,社區買來保溫飯盒,愛心媽媽將飯菜送到社區後,群干立即裝進保溫盒。「不管甜甜什麼時候來拿晚餐,我們的大門保證一直開著。」社區頤養中心的工作人員說。

記者翻看以前的送餐照片發現,幾乎所有的晚餐都會超標:按照標準是兩葷一素,但實際上愛心媽媽們都準備了四個菜品,「有一位愛心媽媽送了5個菜,她說『孩子吃了,我也就飽了。為了這個孩子,我願意做我最拿手的好菜』。」陳麗娟感動地說,在她們的眼中,甜甜是大家共同的孩子。

幾乎所有的愛心媽媽在送餐的同時,還會送上水果、牛奶、麵包等,這似乎也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每天晚上都吃得很飽,這段時間都感覺長胖了。」甜甜笑著說,她叫不出愛心媽媽的名字,但她心裡充滿感激。

幾天前,愛心媽媽晏妮在送餐後,還特別給甜甜寫了一封信:雖然我們素未謀面,但我從心底為你的堅強點贊,我們這群「媽媽」願意一直關心、愛護你。

昨日,社區書記陳麗娟告訴記者,待60位愛心媽媽值班結束後,將再次輪班。

「只要甜甜有需要,

愛心餐就會一直持續供應。」

編輯:姚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J2B73UB2uKmW_kOtl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