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生如何寫出符合規範的SCI論文

2019-10-11     達晉醫學

一般來說,醫學英語論文的規則和格式,不同期刊往往有其特殊的規定。因此,達晉編譯提醒大家,在論文撰寫及投稿之前,應仔細閱讀這些要求,避免或降低因為文章架構不規範導致的拒稿。在結構上,SCI論文一般包括標題、摘要、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致謝和參考文獻等部分,具體寫作要點如下:

一、標題。標題一般採用名詞詞組或名詞短語的形式,個別期刊也允許陳述句的形式。標題必須簡單、明了,醒目。通過標題,讀者能明白論文所要描述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以及論文的主要創新獨到之處。標題是否合適往往影響著編輯/審稿人是否進一步閱讀摘要乃至全文。

二、摘要。摘要是整篇論文的縮影,對其的要求是簡練明快,易於閱讀,信息量大,能涵蓋論文的重點。摘要有結構性和非結構性2種形式,但均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個基本要素。摘要應格外注意語言規範,句子結構宜簡單、嚴謹,準確表達論文原意,儘量使用簡單句。期刊對摘要通常還有字數方面的限定,應嚴格遵照執行。

三、引言。作為論文正文的開頭,引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出問題,說明本研究的必要性。引言的基本框架,首先簡單扼要介紹研究相關的歷史、現狀,目前的研究熱點,以及作者對已有成果的評價。目前研究現狀尚有什麼缺陷或不足之處,尚有什麼困難和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從而引出本研究的目標和目的。這樣層層遞進,最終要突出本研究的創新性、經濟社會效益和應用前景等。

四、方法。方法部分主要介紹實驗步驟和流程,該部分要自成體系。根據作者描述的有關方法、步驟,不必藉助參考文獻,可以將研究進行重複。對於首創的技術方法,應將其技術原理及公式推導形成等細節均敘述清楚。即使使用前人使用的標準方法,也要進行簡潔完整地敘述。研究方法的可重複性利於本研究技術和結論的推廣,同時也是衡量研究真實性重要指標。

五、結果。結果部分要求直接、客觀描述遵照本研究方法獲得的結果,包括觀察、檢測、比較和分析的結果等。結果的描述,圖和表格的形式,因簡潔、直觀,較單純文字更能清楚說明相關事實,儘量採用。可配以必要的文字描述,但切忌累贅、重複。期刊一般對圖和表的總數有限制,所以要堅持以最少的圖和表,提供最多信息的原則,必要時可利用圖片編輯工具將過多的圖片予以合併。

六、討論。討論部分是根據研究結果結合參考文獻得出最終研究結論的過程。討論部分要對關鍵的研究結果進行簡明扼要的解釋,並分析出現或未出現預期結果的原因。對文獻中同類或相關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指出與本研究的異同,突出本研究的創新性。在充分的事實和文獻理論支持基礎上,提出本研究結果潛在的學術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七、結論。結論是對全文的總結,是根據研究的主要發現和成果並經過分析討論進行的概括和歸納。結論必須立足本研究結果,切忌盲目放大。行文力求簡潔,重點突出。在本部分還就本研究的應用前景、後續研究展望,提出建議。

八、致謝。致謝部分要面向項目的資助者(單位或基金)、探討過學術思想的同事、審閱過原文的同行,以及其他在課題完成和論文撰寫過程中提供幫助,但尚不足以成為作者的個人。致謝部分展示的是科學研究團隊的協作精神和感恩的情懷,應予以重視。但個別期刊不允許將針對個人致謝放在本部分,此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九、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的選擇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直接關係著論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聲譽。文獻應當引用原始研究,而不是文獻綜述。應閱讀全文,而不是僅僅閱讀摘要。也就是做到精確引用。另外,不同期刊有不同的文獻格式要求,應仔細閱讀投稿要求,務求達到標準。建議應用參考文獻管理軟體,這樣可降低參考文獻格式方面的錯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nEnvW0BMH2_cNUgJe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