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的中國人,運用各自智慧,巧妙的利用自然,獲得質樸美味的食物。石磨將穀物研成粉末,再用篩過濾掉粗粒雜質,真正意義上的麵食就得以出現。在西北,柔和的麵食融化著硬朗的黃土地,經過時光洗禮與沉澱的溫暖口感成就了各種各樣的誘人美味。
陝北人對於麵食可以說是在灶火上費了心思精細烹育的食物。他們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面、蕎面、莜麵等粗糧做出不同的風味,麵食被做得花樣翻新,達到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這使得每一種麵食都有獨特風味,擁有著不斷翻新的生命力。其中,很多人並沒有很熟悉的「抿節面」,就很好的把「粗糧細作」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同於牛肉麵的一碗子面多湯滿,「抿節」則是面的花樣不同,一碗面小而精,七種面輪著吃,直到飽為止。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特色。
【老賀家陝北抿節麵館】
窯洞似的門頭一剎間喚出了陝北氣息,小店不大,南瓜造型的燈溢出溫暖的光暈映於木質桌椅上,牆上被賦予著時代氣息和地域風情的繪畫讓人不禁忽覺身處陝北,似是已然耳邊響起民歌聲聲了。
落座後,服務員便端著一個大托盤置於桌上,藍白瓷的小碗里盛著十幾種調料,一個個碼放整齊,花生碎、香菜、韭菜花、蔥花、西紅柿醬等,每一種單看都是那麼普通且不起眼,融合在一起後卻可以生生打動味蕾,在舌尖繞上幾個圈,誘惑著一碗又一碗的下肚。
民歌有詞:「挖的那個雜麵抿成節,挖的那個白面揪成木楂」。抿節在陝北方言中讀「抿節兒」,所以也寫作「抿尖」,是榆林的一種粗糧細作的傳統麵食小吃,抿尖的「抿」字表示這種麵食的製法,尖則是指該麵食出鍋後的形狀。「抿」在漢語中有「抹」、「收斂」的含義,一邊壓一邊做「抿」的動作,即可將麵糰擠壓成一小截一小截。
「粗糧細做」是精明的陝北人恪守的悠久傳統。高原的豐歉不定和乾旱貧瘠,迫使人們把有限的作物進行最大限度的製作和發揮,即以催生了極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小中見大,平中見奇,這是陝北人對生活自有的一份不甘與艱辛。
因此陝北「抿節」,也是粗糧細作的一種。高粱面、雜麵、蕎麥麵、豌豆面、莜麥面、玉米面和白面,七種雜糧面輪流上桌,喜吃那種拿那種,每碗面量少而精,看似一節節的短面少了幾分柔韌感,吃起來卻也是不失面的勁道。
抿節的傳統吃法有兩種,一種是干吃,盤中調料各取一勺,拌入新煮出的抿節中,加以少量店裡調製的特色醬,可以提味提鮮,再佐以黃瓜絲、胡蘿蔔絲清新口感,直接用筷子攪拌一下便可食用,也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用量。第二種湯吃法則更為樸實簡單,盛一大碗臊子湯,分而食之,也可以佐以其他喜愛的調料。(若是第一次吃不會調,可以叫店裡的阿姨幫忙哦!)
蒸騰著熱氣的抿節,發揮著麵食特有的質樸味道,各味調料發揮著自身的特色把這一碗面發揮到最好,舌尖余香未散,下一碗面就又端上了桌。
肉食主義必配上一碗味道淳厚的小炒肉或是豬蹄,散著香味入口,面香肉也香,在陝北粗獷民風的氛圍里,大口而食,自是豪氣。黏黏糯糯的炸油糕也可以一嘗,油糕色澤金黃、細膩柔軟,經久而褪那一身金黃色,一口咬下去,外酥內糯,食用時佐以白糖,味道盛佳。
陝北特色的抿節面,七種雜糧面高粱面、雜麵、蕎麥麵、豌豆面、莜麥面、玉米面和白面,輪流上桌,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吃多少碗都沒問題!管飽!店以陝北鄉村文化為元素,傳承了陝北抿節麵食文化,特色即為多種粗糧面、十餘種調味料、秘制臊子湯、特色小炒肉以及炸油糕。當然,在這些被賦予地域情懷的美食里,我們品味的不僅是味道,還有歲月平淡的流影,升騰的不僅是香氣,還有記憶旖旎的回芻。
地址:皋蘭路街道王家莊10號101
(舊大路近皋蘭路 馬國棟大鬍子面片隔壁)
電話:18609472221
價格:所有面16/位 不限量
(其他小吃另算價錢)
吃飽吃好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