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購物中心逐漸開放堂食,逛商場的人越來越多。許多商場開始採用嚴格的限流措施加強現場管理,「煙火氣」瀰漫的同時秩序井然。
但商場的防控措施參差不齊,有些商場的就餐管理和平時無異,扎堆兒用餐嚴重。不少市民放鬆了警惕,將單人座變成雙人座。錯位就餐的規定難以落實,一桌坐幾人愁壞了商家,也讓不少消費者感到擔心。
薈聚強化限流分餐管控
昨天中午12點剛過,薈聚購物中心3層的餐飲區再次熱鬧起來。這是自2月3日暫停營業以來首次恢復餐館堂食,不少消費者聞訊趕來,大廳里又迴響起此起彼伏的叫號聲。不過排號等位並不是因為人員飽和,而是店裡普遍嚴格限流。
在薈聚中心的食天通美食廣場,幾十種小吃檔口將上百張桌椅圍成一圈,在往常這裡總是最熱鬧的地方。現在,大廳里餐桌撤掉大半,每張餐桌前僅留有一至兩把椅子,其它位置則擺上寫有「此位暫不開放」的標牌。整個區域的出入口全部封鎖,僅留有一條進出通道,並且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在門口把守。「11點多裡面就坐滿了,我們只能等有人吃完出來才能讓等位的顧客進去。」
旁邊的一家火鍋店門口正圍站著10多名消費者正在等位,但透過玻璃窗能看到店內卻相對空蕩。「要求店內人均面積不低於2.5平方米,最多只能同時進來46位顧客,麻煩您在店外等待。」3名工作人員忙著為顧客取號的同時不停地維持秩序。當記者表示有3人同行時,工作人員告知每張桌子不論大小最多都只能坐兩人,但可以點一份鍋底分成兩份來上。
目前,五棵松華熙購物中心的餐飲商戶已經全部恢復堂食,同樣普遍採取限制進店客流、減少就餐位、錯位就餐等防控措施。部分餐館的連排卡座之間除了放置隔桌牌,還會豎起桌板進行隔檔,大人小孩都要隔開就座。「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和朋友一起來,餐館的防控讓人很放心,在家宅了這麼久終於能出來下館子了。」家住附近的徐女士高興地說。
部分室內街區就餐隨意落座
在部分商圈做足準備有序恢復堂食的同時,一些購物中心中也出現了令人擔憂的一幕。
昨天下午,有網友到家附近的朝陽合生匯購物,本想逛完超市買點兒美食解解饞,卻被眼前的熱鬧場面嚇了一跳。在網紅小吃聚集的「21區BLOCK」室內街區,不少餐館都坐滿了顧客,大部分都是面對面而坐。在一家頗受歡迎的麵館里,20多個座位已經幾乎滿座。
另一家售賣螺螄粉的餐館裡,顧客可以在長桌前隨意落座,面對面、肩並肩的聚餐「小團體」不在少數。此外,街區公共區域的餐桌也有近八成的上座率,人們可以隨意落座。
「聽說疫情期間要求餐廳隔開座位,不能扎堆兒用餐,但看這場面和平時沒有什麼區別。」網友發現,街區里大部分餐館都沒有間隔一米的提示,餐桌布置和平時並無兩樣。「進商場停車場時只檢測了司機的體溫,副駕駛壓根兒就沒檢測,再看到餐飲區這麼多人,真的很擔心!」只好忍住美食的誘惑,和家人匆匆離開現場。
相比前段時間,商場裡的客流近日有了明顯回升,大部分都是前來「逛吃」的年輕人。到了周末的飯點兒,合生匯「21區BLOCK」的客流量大約是疫情之前的六七成。
多數餐飲商家不敢強制客人分桌
位於天通苑的龍德廣場周末也迎來客流回升。前天中午,商場裡的大食代美食廣場上座率約有八成。「我們的就餐區都是一桌配一椅,要求錯位就餐,但依舊有不少顧客把鄰桌的凳子搬到自己桌前和同行的人坐成面對面。我們最多也只能提示,但沒法強制客人分桌。」現場工作人員頗感為難。
在一些已經恢復堂食的獨立餐飲門店,記者注意到,商家調整了就餐區桌椅密度,控制人流,但一家人聚餐的情況較為普遍。「不得面對面就餐對分撥來的客人有效,如果是親朋好友來聚餐,說得分桌坐,客人扭頭就走了。我們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不強制。」一位餐廳經理表示。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少城市都鼓勵餐廳陸續恢復堂食,一些地區的領導還帶頭「下館子」,以提振消費信心。這也讓北京消費者按捺不住外出吃大餐的衝動。
疫情期間到底應該怎麼用餐?市商務局和餐飲行業協會、烹飪協會都曾陸續發布多版防控指引,明確提出餐桌間隔要在1米以上、固定桌椅要標識出非就餐座位、不得面對面就餐、3人以上要分桌、兩人以上要使用公筷公勺等堂食服務規範。
這些指引不具有強制性,主要作用在於行業引導,因此需要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地採取防控措施,消費者也應自覺配合。鑒於北京目前還處於疫情輸入型風險很高的特殊階段,市民外出就餐還是要自我保護,避開人流密集的時段和區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W35InEBrZ4kL1ViUo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