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頗具喜感的新聞喜提熱搜,閱讀量1.2億。
是一篇關於「早戀」的新觀點。
海淀某著名初中里,一名老師發現了班上兩個孩子早戀。
本著對學生和家長負責的原則,老師請了家長過來談話。
然而,兩個家長就看對眼了。
直接跟老師說,您不要干涉,只要不耽誤學習就行。
這??大吃一驚是吧?
然而,老師接下來還吐槽。
這一屆的家長對「早戀」的包容度高了很多。
有的家長不僅不反對孩子們早戀,甚至逢年過節像親戚一樣走動,連壓歲錢都多封一份給未來女婿\兒媳。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學習不耽誤,成績不下降的情況下。
如果早戀耽誤了學習怎麼辦?
那就會警告他們,名次不能再跌了,再跌就把你們的座位安排到教室兩端。
相比於之前的談「早戀」色變,一味地「棒打鴛鴦」,或者痛罵孩子「不害臊」、「丟人現眼」,現在這一屆家長完全變了。
他們知道堵不如疏,能夠理解孩子的早戀情緒,懂得科學地去引導孩子走向一條正確的道路。
而且這種做法一舉多得,既可以讓孩子積累戀愛經驗,婚姻路上不會遇到太多的波折,更重要的是,這種情況下遇到的對象基本都是門當戶對的,知根知底,很大程度上避開了遇到「渣男」、「渣女」的可能性。
現在社會的單身青年找對象多難啊,「單身狗」都2億了,而他們一次性就解決了。
於是,網友們笑稱:這是戀愛贏在起跑線上啊。
在這條熱搜下,還有很多網友留言說起自己當年早戀的故事:
高中談戀愛,老師給調成了同桌,方便互相談論題目,只要成績好就行。
我高二早戀的同學,現在已經上了清華。
我初中遇到早戀的那個男孩,是我遇到最棒的那一個。
在好學校裡面談戀愛,你的眼界都會變得開闊。
還有很多網友紛紛留言,覺得這樣的做法簡直太贊:
既沒有受害孩子們的心,又尊重了他們的成長發展規律,甚至,如果成功了的話,還有可能實現共贏。
不得不說,這個做法和觀念真的很贊。
「新浪女性」做了一次小範圍的話題投票,結果,近7成的家長,都沒有反對這一做法。
這屆家長的開明,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它反映的是時代的進步,讓我們看到,孩子們的天性正被們妥善保護,大人和孩子,正在追求另一種意義上的平等和尊重。
不管怎麼樣,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早戀」這件事,被家長視為洪水猛獸,一旦發現,是要被窮追猛打的。
但,這樣的做法,也帶來了很多的弊端。
2019年,廣州14歲女孩「早戀」,在父母的打罵和羞辱之後,跳樓自殺。
吉林一個上初中的女孩,因為被父母發現早戀,在被打罵和公開嘲諷之後,有了輕生的念頭;
廣東一位父親發現女兒早戀,便拿起自家菜刀,奔赴「約會」現場,將男孩狠狠地壓在地上,一頓教訓。
在百度上搜索早戀的字眼,得到的悲劇結果真的太多太多。
極度的高壓,造成了極度的反叛,最後釀成悲劇。
每每看到這樣的報道,都不甚唏噓。
「在媽媽眼中,自己的女兒是天下最懵懂無知的少女。沒有性慾,沒有情思,不需要男朋友,不需要對異性有好感。」
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最嚴重的割裂和誤解。
如果我們以一種更包容,更科學的心態去面對,也許,很多悲劇都可能不會發生。
很多家長覺得,早戀會影響學習,這是一定要禁止,要嚴打,要他們受到懲罰和痛苦。
但是我們認真想想,我們自己在初中高中的時候,難道就沒有對異性有過好感?正所謂,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多情?
這只是一種很簡單很美好的情感,僅僅只是牽牽手,互相認可,並沒有某些人眼中那麼骯髒和污穢,父母要懂得引導,而且要給他們設置底線,不能發生性關係。
我們不鼓勵早戀,但是要做好孩子有了這種情愫之後,你怎麼去應對?
如果我們學會了接受孩子早戀這個事實,並且給他設置底線,再加上正確科學地引導,那早戀對他的影響會越來越小,甚至可能會出現正面激勵作用。
要知道堵不如疏,對於早戀,只知道拚命堵是沒有用的,積壓太多總有一天會崩潰,只有科學疏通引導,才會這條河流才會正常健康地流動。
有一個事實家長們必須知道:您家孩子如果成績不好,即使不早戀,也不會好,孩子如果成績好,科學引導之後,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好。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社會對早戀的包容度會否越來越高?
一條高贊的留言是這樣的:
所以,我對於早戀的態度就是,不鼓勵早戀,但是孩子如果遇到了,那我也會接受這個事實,不會一味地打擊,並且引導他,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戀愛。
戀愛不是隨意的,不是好奇,不是一時興起,更不是只憑感覺,而是認真負責的,必須有長遠的規劃,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一段感情,如果讓你痛苦不堪,讓你學習下降,前途盡毀,讓兩個人的精力和情緒不斷陷進去,那它就不是好的感情。
而一段感情,如果讓你和他都能變成更好的自己,那它就是值得去珍惜和把握住的好感情。
我們不鼓勵早戀,但是當孩子遇到情感問題,用正確、科學的方法去引導,會有什麼好處?
第一。引導得好,孩子的成績會有正向的激勵作用。
對於學生早戀,某地校長推出了一種叫「愛情續費卡」的制度(來源@知乎煙雨)
什麼是愛情續費卡?
也就是說,早戀的學生,是有很多很多的限時學習任務去完成的,就像遊戲一樣,有日任務,周任務,月任務,反正就是一些要按時完成的學習任務,比如說英語默寫幾次一百啊,周測進前幾名,找老師問幾次題之類的。
情侶按時完成裡面的學習任務,即可續費他們的愛情,如果要是沒有按時完成,很不幸,老師們會採用強制手段拆人,這是給了你機會,但是你沒有珍惜。
不得不說,這些做法,比起圍追堵截,動輒打罰,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學生時代成長的愛情,也是人生寶貴的經歷和財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的周圍,一直充斥著一種很奇怪的現象。
我們不允許孩子過早地接觸異性,跟異性產生感情,
但到了適婚年齡,卻恨不得孩子立馬就結婚生子。
大多數人,懵懵懂懂地相親,匆匆忙忙地走進一段婚姻關係,結果發現,自己被困囿在並不喜歡的婚姻中,漸漸失去了愛的能力。
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沒有保持一致的三觀,對彼此的性格,喜好沒有足夠的了解,就進入婚姻,註定會走向破滅。
而從青年的時候就積累戀愛經驗,可以避免走很多的彎路,過上大機率幸福的一生。
在「科學早戀」這個話題的下面,有很多網友說起自己當年的愛情,都感激當年遇上了他。
有說飲食口味都完全一致的:
有說自己的成功經驗,可以讓孩子去學習的:
還有說從小就知根知底,沒有婆媳問題,沒有彩禮嫁妝問題,幸福快樂。
從小一起長大的愛情,門當戶對,價值觀相似,地理位置也很近,這樣的婚姻,不說大富大貴,但起碼,能平淡幸福地走完一生;
你看,一些你視如猛獸的事件,換一個角度去看,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心得和體會。
作為成年人,我們常常會站在高處俯視孩子的內心,對他們的小情小愛嗤之以鼻,對他們懵懂的感情不以為意。
甚至,粗暴地斬斷,嚴厲地打擊。
但實際上,孩子有時候,會比大人更懂得愛的意義。
把那份懵懂的感情,變成動力,朝著光的方向努力奔跑,最後站在人群中發光,過上幸福充實的一生。
有人在老師一句「有本事考上同一所大學」的激勵下,奮力追趕,最後跟愛的人終於並肩;
有人在父母的允許下,學會了如何跟異性相處,最終成了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成年人。
這樣美好的經歷,也許一想起來,都會在胸口保有餘溫。
作為家長和老師,對待這些事,不僅要有師者的理性,更要有作為人的感性。
理解孩子的行為,尊重他們的決定,守護好那道底線。
這才是「科學早戀」最大的基調。
知乎作者「弦歌緩緩」說過一個感人的故事。
她剛任教的時候,班上出現了一對「小情侶」。
然而,教導主任發現後,對他們進行嚴厲地訓斥,並把雙方家長都叫過來「談話」。
「談話」過後,他們兩個人再無交集,甚至男孩主動提出要換班。
班主任說,只要關係斷乾淨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換班,但男孩還是堅持。
就在所有人都覺得他們這段感情只是鬧著,像過家家一樣說斷就斷,根本不是認真的時候,他們卻在高考過後,手挽手,親密地走到了一起,並且為彼此的未來又做了更多的計劃。
原來,他們並沒有分開,男孩說,他不想女孩因為他們的關係承受任何的壓力,不想被人指責,於是就約定在高考前不再說任何話。
雖然他們不說話,但是他們會用寫信的方式來表達愛,男孩給女孩寫信,女孩也給男孩寫信,高考過後再彼此交換,彼此打開看。
那個老師,翻開這個兩個厚重的本子,感動得眼淚都落下來了。
那些平常的字字句句,都是青春的痕跡。
「下雨了,我很開心。雖然我並不喜歡雨天,但你說過,你喜歡雨後的空氣,喜歡灰塵被潔凈之後的清新……」
「今天成績出來,我考砸了,很沮喪。考得好一點,我就覺得離你近一點,考砸了,我就覺得離你遠了。不知道你考得怎麼樣……」
「剛看到你去水房接水了,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我只看到了你一個。本來想去跟你打招呼,但想到我們的約定,還是忍住了。高考還有兩個月,堅持啊。」
這些細細碎碎的記錄,初看並不驚艷,但讀完之後,卻如鯁在喉,心生感動。
高考過後,他們一直在一起,並且直到現在,還依然幸福甜蜜著。
對於他們,那個老師寫得一段評價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總覺得,孩子們之間的愛情不是真正的愛情,他們不懂什麼是愛。有些孩子確實是這樣的,只是覺得好奇,玩玩而已,但並不代表所有。我們真的沒有任何權利和資格去否定這個年紀里所有的感情,即使我們是自以為經驗豐富的成年人,但誰能說他們的感情不是真感情呢?
自以為是的大人們,永遠在急著否定孩子,卻忘了自己曾經也是孩子,也有過和孩子一樣的情感與珍視。
誰都從那段青春年華走過。
那種不含雜質的純粹美好,朦朦朧朧,乾乾淨淨,溫暖了青春,也溫柔了之後的歲月。
誰都只「青春」一回,很多獨屬於那個年齡段的美好,在我看來,非常珍貴。因為那段純白的歲月非常短暫,過去了,就永遠也沒有機會去感受了。
我曾經作為一個孩子的時候拚命珍惜過的,現在也願意幫他們去珍惜、去恰當地保護。
年少時那些青澀的情感,看上去稚嫩,但卻是這一生不可多得的珍貴,多年之後回憶起來,依然會心生萌動。
我永遠記得電影《完美陌生人》中那個父親,在他知道女兒早戀,要去男方家過夜的時候,他沒有橫加指責,更沒有破口大罵,而是在女兒的包里偷偷放了一個保險套,並且異常冷靜地給女兒說出這樣一段話:
「不要因為他不高興而去他家,這不該是唯一的理由。
這是你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刻,是你會銘記一生的事情,不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談資。
如果你以後想起,無論何時回想起來,都會讓你嘴角帶笑的話,那你就去做吧!
但如果你並不這麼認為,或者不太確定,那就忘掉它吧!因為你還有大把的時間。」
父母教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他們的「高參」,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去對待自己的感情,以及如何接納別人的感情。
這才是我們走在前面的人,送給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禮物。
最後,用黃磊老師的一段話結尾吧:
素材來源:
知乎:《14歲女孩早戀被父母打罵後跳樓:父母是為你好,怎麼就成了「兇手」呢?》
微博話題「科學早戀」
知乎:如何看待早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