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3歲男童失蹤5天還沒找到,一場有計劃的「網暴」卻開始了……

2022-05-17     桌子的生活觀

原標題:西安3歲男童失蹤5天還沒找到,一場有計劃的「網暴」卻開始了……

西安3歲男童掉入下水道,引發巨大關注。

5月16日最新消息,目前搜救範圍,已擴大至渭河,仍未見到孩子蹤影。

此時,距男童墜落,已經過去5天了。

事發當天,是5月12日晚。

西安楊先生一家四口,在親戚家聚完餐後,準備返回。

天很黑,他們走向車時,意外發生了。

走在右邊的兒子,一腳踩到沒有井蓋的下水道,楊先生沒拉住,孩子就掉了下去。

下水道是個漏斗形狀,上大下小。

他們嘗試了幾次,根本下不去。

孩子在下面驚恐大哭,父母在上面急得團團轉。

就這樣,孩子在他們眼前,消失不見。

事發後,官方迅速組織搜救人員,投入超過300人。

主管道、管道拐角處、支管道,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這場對生命的營救,仍在繼續。

孩子在哪裡?是不是很害怕?知不知道所有人都在等他回家?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孩子的安危,牽動無數人的心。

最煎熬的,莫過於孩子的家人。

孩子的媽媽一度悲傷到昏厥。

她無助地跪倒在孩子消失的地方,一句「我兒子掉下去了」,令人無比心碎。

那是她千辛萬苦生下的、呵護備至的寶貝,叫她如何不心痛!

孩子的爺爺奶奶,食不下咽,每天都去事發地看。

悲痛欲絕的媽媽,失魂落魄的爺爺奶奶,引發了無數同情。

可孩子的爸爸楊先生,卻遭遇了網暴。

在一段採訪中,楊先生理智冷靜地講述了事發經過。

就因為母親哭得撕心裂肺,父親卻如此鎮定,有些人看不下去了:

「好像在說別人的事一樣,唉,媽媽都傷心成什麼樣了。」

「孩子都這樣了還不哭,要等到什麼時候?」

「我覺得很多父親最愛自己,根本沒有把孩子的命看得很重要。」

「這個父親真淡定。」

甚至,因為說話的聲音太過難聽和刺耳,一些好心的網友求他們不要再網暴這位父親。

只因為孩子父親沒當眾哭,就差把「冷漠」刻在他身上。

孩子生死未卜的關頭,看到這些刻薄又臆測的評論,何嘗不是再次傷害?

每個人表現悲傷的方式不一樣,光看錶相,就要給一個父親定罪嗎?

孩子下落不明,誰最著急?

是家人,還是你們這些毫不相關的人?

孩子身處險境,誰最自責?

是沒拉住孩子的父親,還是事不關己的網友?

沒有讓你們看到哭天搶地,沒有表現得讓你們滿意,就是冷血,不愛孩子?

救援時間,一分一秒都極為寶貴,妻子幾近崩潰,如果他不強撐著,誰來當家裡的主心骨?

到那時,會不會有人說,一個大男人只會哭哭啼啼,一點用也沒有?

果然,後來孩子的父親在鏡頭前落淚時,又有人說:他前後說辭不一致,是在推卸責任。

這麼閒,不如找個廠上班吧!

否則下一次,他們連陰謀論都說得出來!

去苛責一個悲傷的父親,不是有病嗎?

親生父親,還沒你們這些路人關心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事發當時,楊先生立即讓妻子抓住自己的腳,倒吊著把身子探向洞裡,想救孩子。

也跟隨救援人員排查搜救,連續幾天,到凌晨4、5點。

他只是在強撐,只是在當家人的靠山。

難道表達痛苦,只有大放悲聲一種方式?

悲傷沒有表現給你們看,就毫無根據地揣測,這就是你們關心孩子的方式?

你怎麼沒想過,他在無人看見的角落,也許痛哭過無數次?

他在凌晨跟隨搜救隊搜救時,焦急地查看一個個井蓋?

也許他堅信孩子在等他,所以不能脆弱,不能倒下!

正如一位網友說的:

「如果不幸遇到這種事情,爸爸就應該是這種狀態,他是家裡的靠山。」

冷冰冰地指責那些痛苦的家屬,毫無幫助。

那些不負責任的點評,那些血淋淋的傷口,當事人要用很久很久,才能跨過。

還記得東航空難嗎?

小月的小姨,就在這趟航班上。

她永遠失去了自己的至親。

因為疫情原因,她沒有辦法趕到現場。

她只能緊緊守著搜救現場的直播,一遍遍翻看小姨生前發的個人作品。

為了紀念小姨,小月發了一條視頻。

可沒想到,這條視頻,讓她捲入漩渦。

有人兇狠地質問:

「你的意圖是什麼?家裡人去世,你這不叫蹭熱度叫什麼?你在網上守孝嗎?」

「你刪我評論幹什麼?心虛了嗎?不要臉。」

他們像陰溝里爬出來的臭蟲,將遇難者家屬的悲傷情緒,毀得七零八落。

直到,小月不堪忍受攻擊,被迫寫下致歉信:

「非常抱歉,再次深深的道歉讓您不舒服了……」

失去親人的是他們,被迫道歉的,也是他們。

有哪條法律規定,失去了親人就不能把她生前的視頻發到網上?

只因為沒有在那些網友面前哭天搶地,只因為沒有按照他們的方式去表達悲傷,就被網暴者一頂大帽子,這實在是太心寒了。

就像另一位遇難者家屬講述故事後,被網友抨擊「不夠悲傷」。

到底什麼程度的悲傷才是「夠悲傷」?

他們又有什麼資格去指責一個剛剛失去至親的人不夠悲傷?

難道一個人悲傷,還要先符合你的期待?

躲在虛擬的ID後,盡幹著不是人的事。

這幫人,真的壞透了!

在網際網路看久了,我越來越發現,總有這麼一批人,根本不帶腦子說話。

他們臆想自己就是導演,事件的主人公就該給出他們想要的反應:

喬任梁的父母,在抖音分享美食。

什麼?兒子離世後,老兩口一點悲傷都沒有,這就是在吃人血饅頭!

李詠去世後,女兒法圖麥在社交平台曬照。

什麼?爸爸離世後還穿露臍裝,是不是親骨肉?還是沒良心?

江歌媽媽開店賣貨。

什麼?女兒都不在了,你還想著利用流量賺錢,真黑心!

在這些人眼裡,家屬只有悲傷的權利,沒有快樂的權利。

他們圍觀者家屬的一舉一動,稍有不滿意,就大聲批判。

顯微鏡下,沒有完美的表現。

於是,無端謾罵、人肉搜索,他們將垃圾情緒傾倒。

管你怎麼想的,管他真相是什麼,罵就完事了!

於是,失去親人的家屬,在滔天的惡意面前,再一次受到傷害。

阿爾貝·加繆有這樣一句話:

「在我們的社會裡,任何在母親下葬時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險。」

因為沒有給出大家預想的表現,會被橫加指責,從而被群起而攻之。

網絡興起之後,這樣的人,幾乎出現在每一起事件背後。

這是一群惡毒的「聰明人」。

他們僅憑自己了解到的皮毛、表相,就認為自己聰明無比,掌握了事情的全貌。

用心裡的陰暗面,惡毒揣測別人,甚至得出與事實大相逕庭的結論。

可面對至親的離開,有些人的第一反應,不是痛哭,而是不敢置信。

心理學上,叫做「情感隔離」。

人在受到重大打擊或者強烈的情感衝突時,大腦會自動啟動防禦機制,把可能讓人崩潰的情緒,隔離在外。

可這種精神創傷,可以被掩蓋,卻永不會收口。在想起它時,就會痛苦,會流血。

這也是為什麼,親人離去很多年後,想起,還會痛徹心扉。

我小的時候,一位親戚過世了。

葬禮上,很多親人泣不成聲。

那位親戚,一直對我很好,得知她的離世,我也很難過。

可是,站在靈堂前,我始終哭不出來。

那張熟悉的臉,變得無比陌生,我無法相信,她是溫柔撫摸我頭的那個人。

我就這樣,木然地參加完一場葬禮,沒有掉淚。

可後來,每一次去她家,看著熟悉的擺設,卻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時,我才意識到,她是真的離開了。

那一刻,心就像被扎了一樣疼。

說這個故事,就想說明,失去親人,已經足夠悲痛,任何的指責,都是在傷口撒鹽。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有思想、有靈魂,可以壓制人性的惡,不讓自己的陰暗情緒隨意傾倒在他人身上。

網際網路時代,我深知,一句帶有惡意的評論,會對人產生什麼影響。

而當這些惡意聚集,又會有怎樣毀滅性的效果。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一個家庭的痛苦與災難,也許只是另一群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不要把舌頭當成利刃,口水當成毒液,噴射出無窮的惡意。

既然比他們更幸運,做不到同情和支持,至少,可以閉上嘴。

最後,由衷地希望,西安的救援,能傳來好消息。

孩子,爸爸媽媽,還在等著你回家!

參考來源:

新晚報《「不會停止搜救」!西安3歲男童掉進下水道被沖走,已失聯4天仍未找到》

微博@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e4b59827617fc0ceea3ab46831e18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