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頂嘴竟然是好事?原來聰明的父母都用這6招

2019-08-05   源媽親子營

作者:末末老師,兒童時間管理訓練師、兒童閱讀推廣達人。輕鬆教會兒童時間管理,養育高效能孩子。

最近有個媽媽來向末末老師諮詢,說是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父母說東,他偏要往西,父母說一句,他能說十句。對此,這位媽媽感到很苦惱,感到孩子越來越不好教育了。不知道怎麼辦?

其實啊,一向順從的孩子忽然會頂嘴了,家長要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孩子背後心理發展的深層原因,才能夠不焦慮,而好好與孩子溝通。

第一點。孩子學會了頂嘴,家長們要意識到,是孩子自我認知能力發展的表現。

孩子長到一兩歲時,會開始無理由地胡鬧,這個階段被稱為第一叛逆期,是自我意識覺醒的開始。

這時,孩子還分不清自己需要什麼,只會一味地說「不」。這種表達看似頂嘴,但不一定就意味著拒絕或否定,他們只是在學著區分自己和他人。

孩子長到7歲,開始進入人生第二叛逆期——俗語說「七八歲狗都嫌」的階段。此時,孩子的語言能力基本發育成熟,有了基礎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他們渴望被認同。

「別說了,我都知道了」

「我不喜歡穿這條裙子」……

如果孩子經常就個人事務跟父母頂嘴,這多半是想告訴你:「我長大了。「這背後深層的心理原因,是孩子想要慢慢的嘗試著獨立地去處理自己想做的事情。

父母不妨換種方法對待他,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非原則性問題讓他自己做主。另外,有事多與孩子商量,給他適當的發言權,把他當作小大人看待。

第二,家長要做好榜樣。

晚上10點,爸爸催明明去睡覺,明明不情願地嘟囔著:「我還不想睡,爸爸媽媽都還在看電視同,我也不去睡。「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做不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去做好、做到,孩子有時就會用頂嘴來表達抗議。

第三,孩子在試探父母的底線。

「媽媽,我可以玩電腦嗎?」 明明問媽媽 。媽媽正在廚房裡炒菜,也沒有聽清楚孩子問什麼,就答應了。

結果,煮完飯出來,一看到孩子在玩電腦,氣不打一處來。「怎麼又玩上電腦啦,你寫作業寫完了沒有啊。」

孩子委屈的回答:「我剛寫完作業,想休息一會兒。我剛才玩電腦時,問過你來著。「

媽媽想起,哦原來是這麼回事。但是,還是要強調 :「我們原來不是說過,周一至周五不能玩電腦的麼?你怎麼又忘記啦。」

實際上,就算是我們制定好了規則,孩子們也還是會不時的刺探父母的底線,看看自己有沒有機會突破。

所以,父母要做的事情,就要和孩子一起來遵守既定的規則。

第四,有些孩子就是故意搗亂。

有些孩子頂嘴純粹是故意搗亂,這個時候,就是他們想要爭取事情的主動權。

這時候,父母一方面要嚴肅地告訴孩子故意搗亂是不對的,只能夠使問題惡化。另一方面要用溫和的語氣明確告訴他,爸爸媽媽不喜歡他這樣,有問題可以慢慢溝通。如果你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家長自然就會滿足。

第五,孩子尋求關注。

家裡來客人了,明明在客廳里一會兒叫媽媽拿水裡吃,一會兒叫媽媽和自己恐龍。弄得媽媽都沒有辦法和客人好好的聊天。

這裡,媽媽讓明明回自己的書房裡玩,明明不開心地說:「為什麼你們大人在客廳里聊天,我就要回自己的小房子。我也要在客廳玩。「

這種情況下,孩子是怕被父母忽略了,所以頂嘴是尋求父母的關注。

這個時候,如果媽媽這麼和明明說:「明明,你可以在客廳安靜地玩嗎?媽媽一直在旁邊看著你玩呢。有什麼事情,你就過來和媽媽好好地說,媽媽相信你做得到。」

孩子怕被父母忽視,所以有時孩子的頂嘴其實是在尋求關注。

父母要讀懂孩子頂嘴背後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安撫,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批評、指責。

第六,家長包辦太多。

晚上,明明的媽媽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都放在床邊準備好了。第二天早上,明明還是為了穿哪套衣服去上學,和媽媽鬧彆扭。

這個時候,父母們要明白,穿什麼衣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這些比如吃什麼、穿什麼、到哪裡去玩兒、和誰玩等「小事兒」,切忌大權獨攬,包辦太多。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把自主權交給孩子,多讓孩子鍛鍊,可以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社交能力,鍛鍊孩子承擔後果的心理素質,而父母只保留建議權就好。

所以啊,當孩子會和我們頂嘴的時候,父母不一定要時刻保持自己的權威,一定要孩子服從我們,也不可一味的責怪孩子不聽話,我們要了解孩子頂嘴背後的原因,積極引導孩子,並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平等的溝通、交流,贏得孩子的合作。這才是最聰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