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因為你的孩子很聰明

2019-06-10     阿媽聊育兒

孩子發脾氣,不聽話,是很多家長特別頭疼的問題。其實孩子願意在你面前哭鬧、發脾氣說明他願意跟你做正面的感情交流。 孩子的"發脾氣"和"哈哈大笑"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孩子情緒低落、心情差的時候,就會用發脾氣來表達他的心情。

孩子發脾氣,家長正確處理,其實在培養孩子的情商。

發脾氣≠無理取鬧

壞心情和好心情是一樣的,都是生活中必然要經歷的,就像生活也有兩面,無法割捨和分裂。有時候小孩子發脾氣爆發出來比憋著好,能讓家長知道孩子的情感是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的。

家長心情不好遇到小孩子鬧脾氣,就會覺得他無理取鬧。小孩子生氣說明他有心事,或者有受委屈的地方,大人們都會在被領導、被同事不被理解的時候委屈選擇偷偷的難受,何況一個小孩子呢?試著為孩子想想,誰會好端端莫名開始發脾氣呢?

無非是受了委屈,心裡不痛快、想宣洩負面情緒。

當孩子遇到情緒不佳的時候,父母不要急著訓斥孩子"不要哭",而是接納孩子的低落情緒,正確引導疏通。

孩子發脾氣,處理不好,傷害大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家長是如何回應孩子的,關係到孩子未來如何處理情緒問題。

  • 哭鬧,父母馬上妥協

每當孩子發脾氣,一哭鬧,父母就馬上滿足要求,這種做法就強化了這種行為,在小孩子生命早期就給他灌輸這種行為——"你這種哭鬧的方式是對的,並且只有這樣,爸爸媽媽才會答應你的需求"

如果不加以調整,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被以暴制暴的孩子

"你再打弟弟,我就打你"

"你再不乖乖吃飯,我就不給你吃了"

面對孩子發脾氣,我們以更多的控制和威脅來回應孩子,這只會讓情況更加糟糕。

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場合,孩子發脾氣家長很難保持冷靜對待,更容易打罵孩子,這種方式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助長孩子的脾氣。

而且,阿媽還發現,身邊脾氣暴躁的家長跟容易養出脾氣暴躁的孩子。所謂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一般來說,父母是怎麼樣的,看孩子就知道了。

  • 被冷漠處理的孩子

很多父母認為在孩子哭鬧的時候選擇漠視,認為他哭累了、鬧夠了,就不會再哭再鬧了,事情也就解決了。

長期被冷漠對待的孩子有可能養成兩種極端,一種是過早懂事,形成討好型人格,失去自我;一種是很暴躁,不會控制情緒,容易歇斯底里。

無論哪一種,都讓人心疼。

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經提出:

決定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面對忽然而來的小脾氣,做家長的如何正確引導和對待,尤為重要。

孩子發脾氣,如何正確處理

  • 鼓勵孩子發脾氣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脾氣"絕不是偶然發生的,一定是有原因的。

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大人發出"我無能為力,我很沮喪"等求救信號。因為他是孩子,所以還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那麼阿媽覺得首先要引導孩子告訴他"憤怒是可以有聲的",而不是試著"無聲解決掉這種難受"

對孩子說"感到生氣沒關係""你可以選擇哭一會兒",而不是說"你不應該生氣""憋回去,自己處理"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位爸爸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

視頻內容是小女孩因為生氣,憋得滿臉通紅,身體也緊繃著。她的對面,年輕的爸爸半蹲著,正耐心地用溫柔的話語不停地安撫著小女孩。

整個過程,爸爸沒有因為孩子生氣而批評她,也沒有一味哄著孩子,而是以和朋友交談的方式,溫和而耐心地和孩子溝通。

  • 引導孩子說出感受,並解決

克爾·湯普森、丹·金德倫、威廉·波洛克以及其他一些研究人員已經發現:

儘管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有一個"情感詞彙表",但父母們能對他們的孩子運用描述情感的詞彙可能是極其重要的。

等到孩子憤怒的情緒淡了一些,可以嘗試問一些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的問題:

"爸爸不讓你買冰淇淋,會讓你感到很難過嗎?"

"小朋友沒經過你的同意就把玩具拿走了,你感到很生氣是不是?"

然後再陪孩子一起尋找解決辦法:

"既然不能吃冰淇淋的話,我們去吃點別的吧~吃一個蘋果還是一個香蕉呢?"

"你可以去跟小朋友說,你還沒有玩夠這個玩具,可以等一下再借給他玩好嗎?"

面對一個隨時可能炸毛的孩子,再有耐心的父母可能都會抓狂。我們能做的,只有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孩子需要愛,尤其是他們最不值得愛的那些時候。

最後,請一定記得告訴他:我們愛你,無論你是什麼樣子。那個小小人兒,如果你不說,他還真就不知道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AaAmwBmyVoG_1Zrm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