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二十四節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是中國文明的獨特貢獻。二十四節氣,包含了中國人對四季變化轉換規律的總結,是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農民藉助於節氣,將一年定格到耕種、施肥、灌溉、收割等等農作物生長,收藏的循環體系之中,將時間和生產生活定格到人與天道相應乃至合一的狀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後面還有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過完大寒之後,今年的二十四節氣就結束了,而新年也馬上就要到了。
本周日也就是12月22日為冬至,古代人多認為這個時節是陰陽轉換的日子,從這天起,白天的時間開始慢慢變長,大地上的陽氣也開始增加,這個時節也是進補的好時候。冬至這一天,山東大部分地方都要吃水餃,這是自古以來就流傳下來的習俗。在這嚴寒的天氣中,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不僅能暖身子,還順應了這種習俗。據說吃餃子還有一種說法是怕被凍掉耳朵,「餃耳」諧音「咬耳」。
現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餃子餡也不單純只有豬肉餡兒,牛肉餡,羊肉餡,魚肉餡,三鮮餡比比皆是,大街小巷各種賣水餃的地方都開始忙活起來了,有的甚至是供不應求,直接把包好還沒下鍋的水餃賣給顧客。對於快節奏的城市上班族來說,也是一種非常方便的選擇。回家只要煮一煮就能吃到一熱乎乎的餃子。不用沾手,倒是省心不少。
外賣的餃子千好萬好還是不如在家包的好吃,有家的味道!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款好吃的素餡水餃,不放肉也同樣擁有好味道,吃起來沒有負擔,不用擔心長肉。
【韭菜雞蛋水餃】
準備食材:韭菜一把,雞蛋兩個,蝦皮一小把,鹽適量,花生油一勺,蚝油半勺,麵粉一碗,玉米粉1/5碗,清水適量
製作步驟:
1、玉米面放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開水燙一下。加入麵粉,放入清水和成一個軟硬合適的麵糰,蓋上蓋子靜置在一旁備用。市面上的玉米粉分兩種,粗玉米粉和細玉米粉,包餃子一定要選用細玉米粉。玉米粉沒有什麼黏性,用燒開的開水燙一下可以增加玉米的黏性,這樣包起來就不容易開裂。如果沒有玉米粉也可以用其他粗糧粉來代替,但粗糧粉的用量不可過多,粗糧粉是麵粉的10%-20%就可以了,太少味道出不來,比例高了就不鬆軟了。
2、兩個雞蛋磕入碗中,放入少許鹽和料酒,攪拌均勻,放入鍋中炒成顆粒狀,盛出來備用。韭菜切成小丁放入碗中,加入放涼的雞蛋塊,放入一把蝦皮,先放花生油攪拌均勻,再放適量鹽,半勺蚝油,順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先放油能把韭菜切面封住這樣就不容易出水,韭菜餡適合現調現包,千萬別放時間長,否則也容易出水。
3、和好的麵糰取出來再次揉均勻,多揉幾下,直到麵糰揉得非常光滑沒有氣孔。然後將麵糰滾成長條狀,再分割成一個個大小均勻的面劑子。切的時候麵糰上下滾動著切,這樣面劑子就不會粘連在一起。
4、將面劑子切口朝上,撒入適量的麵粉,將面劑子整理成圓形,再用手掌輕輕地按扁,用擀麵杖擀成中間厚四周薄的圓面片。加入粗糧的麵皮特容易干,擀好的麵皮記得蓋上保鮮膜,防止表皮風乾。
5、取一張面片中間放入適量的餡料,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收口。包的時候可以看出韭菜沒有出水,很清爽。韭菜餡比較鬆散,對於新手來說包的時候有點難度,可以少放一點餡。
6、兩手疊放在一起,握成半圓的形狀,將餃子放入食指上,兩手的拇指配合起來,往下一按再往中間一擠。飯店一般也是採用這種包法,這種包餃子的方法又快又好。
7、鍋中放入適量的清水,大火將水燒開,然後下入餃子,煮到餃子肚皮朝上翻滾,再煮半分鐘即可出鍋。
8、超級鮮美的韭菜雞蛋水餃就完成了,咬上一小口鮮香無比,比放肉還好吃,你也可以試試看。蝦皮是一種物美價廉的高鈣食品,平常炒菜,做湯,包餃子都可以放一把,補鈣又提鮮,一舉兩得。
【小貼士】
1、調韭菜餡想要不出水,放調料的順序有講究,先放油拌勻,在放其他調味品;
2、用玉米粉做餃子皮,因為玉米粉沒有筋道,最好將玉米粉用開水燙一下;
3、玉米粉又粗細之分,包餃子用的玉米粉選擇細玉米粉。
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各種家常美食,如果喜歡我的作品,請關注我,給我點個贊吧,或者分享給您的朋友。您的支持是我進步的最大動力!如果在製作美食的過程中您有更好的方法和小竅門,也歡迎大家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