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你選對了嗎?

2020-05-07   中國食品報

  燕麥現在已經是風靡全球的健康穀物代表。在西方國家,燕麥幾乎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而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燕麥也漸漸走上國人的餐桌。其中,早餐領域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各種網紅早餐中總少不了燕麥片的身影。

燕麥作為健康穀物逐漸被人重視


  實際上二戰期間的物資短缺只是將燕麥作為可食用穀物帶入了人們的視野,新鮮的燕麥有著堅硬的外殼,最初粗糙的加工技術也只是將燕麥去了殼就搬上了人類的食譜。很多人對於這種需要煮很久才能入口、咀嚼難度較大的食物喜歡不起來。

  1963年的一項研究卻讓燕麥一夜翻身從此大紅大火。研究者通過白麵包和燕麥麵包的對照實驗發現,加入燕麥使總體膽固醇水平下降了11%。這項發現激起了學術界對於燕麥的關注。在往後的一些研究中,燕麥更是被證明與低密度膽固醇的下降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護有較強的相關性。

  早在1997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就已經允許燕麥製品貼上「有助於降低心臟病風險」標籤,此舉奠定了燕麥作為健康穀物的地位。不斷發展的食品加工技術則是讓人們從費時費力的烹飪方式中解脫出來,鋼切燕麥、石磨燕麥、燕麥片的出現更是讓燕麥自此走上「麥生」巔峰。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傳統的燕麥片在便捷度和風味上漸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於是,快熟燕麥片和即食燕麥片應運而生。烹飪時間從1小時縮短到20分鐘,再到5分鐘,甚至開袋即食。伴隨著的卻是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流失,更高的加工程度和一些產品為了提升風味而額外添加的糖分及其他食品添加劑。

  並不是所有燕麥製品都擁有一樣的營養價值。雖然燕麥的加工工藝不會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造成太多破壞,但隨著加工程度的加深,更多的可溶性膳食纖維(燕麥中的β-葡聚糖)卻會流失。

  根據2014年一篇燕麥降低膽固醇的薈萃分析,在飲食中添加燕麥β-葡聚糖的含量大於等於3克/天時,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膽固醇。並且糖尿病患者顯示出更大的受益效果。所以β-葡聚糖的流失會大大折損燕麥的營養價值。

  2018年一項研究還表明,即使在加工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得到了較好的保留,高度加工的β-葡聚糖來源(燕麥組織被高度破壞的地方)在降低血清膽固醇方面效果也會被削弱。

  當然,現在很多人食用燕麥並不是為了降低膽固醇,而是為了減肥。食用燕麥控制體重增長的原理是通過燕麥飽腹感強且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消化吸收慢的特性達到控制食量的目的。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流失則會造成燕麥在體內消化的速度變快,帶來的飽腹感變差,血糖生成指數也會變高。值得注意的是,單論熱量的話,每100克燕麥的熱量達到367千卡,同質量的白米飯是116千卡。雖說這偏高的熱量有燕麥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的原因,但為了體重選擇食用燕麥的人們聽了後估計還是會哭的。

挑選適合自己的燕麥產品


  去殼燕麥 完整的燕麥粒,如果您能買到並願意花上1小時慢慢煮制的話,可以嘗試一下。

  鋼切燕麥 燕麥粒被切成小塊,大大節省了煮制的時間。營養價值卻和完整燕麥粒相差無幾。想要避免燕麥煮制過頭或者控制血糖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這款。

  石磨燕麥 和鋼切燕麥一樣簡單地改變了燕麥的形態,營養價值上沒有改變,是最傳統的蘇格蘭燕麥制 品,也屬於比較難買到的。

  傳統燕麥片 燕麥粒蒸熟後再壓製成片的產品。只需浸泡或短時間的煮制就可食用,口感也較為柔軟。無論從口感、便捷、營養,還是從經濟的方面看,傳統燕麥片都是比較平穩的選擇。

  快熟燕麥片 比傳統燕麥片煮得更熟,壓得更薄的產品。顧名思義,更加快速便捷。但是煮制的快熟燕麥片也更容易糊化,不建議有控制血糖需求的朋友食用。購買時需注意產品名稱與傳統燕麥片區別。

  即食燕麥片 懶人最愛,兩分鐘即食,品種繁多。雖說即食麥片的營養價值較低,但其完全符合了人們對早餐快速美味的期待。如何讓即食麥片吃得健康?首先,其口感從柔軟到香脆,加工程度越來越深。避免選擇膨化即食燕麥片是健康選擇的第一步。而後,即食燕麥片的調味方法也各式各樣。糖和食品添加劑都是需要儘量避免的。而通過堅果及凍干水果調味的燕麥片可以優先考慮。通過閱讀產品的配方表以及營養標籤做出選擇。不僅是燕麥片,選購其他麥片時也應注意。 (萬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