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奶水不足可能只是「假象」,做好「六個堅持」自給自足不是事

2020-01-14     貝貝豆育兒課堂

​課堂「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十月懷胎,每一天都滿懷期待。漫長的分娩,終於迎來健康可愛的寶寶。寶媽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給寶寶最好的養育。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喜悅過後的新手媽媽,被「母乳喂養」這件事打擊了,連國際巨星章子怡都說「漲奶是她人生中最大的痛」。

下奶難,漲奶疼,新手媽媽在月子裡喝了一碗又一碗鯽魚湯,依然沒有奶時,心情不可能不沮喪。

當媽後被「奶水不足」四個字坑慘了

身邊很多媽媽提起「母乳喂養」總會面露遺憾,閨蜜彤彤就是如此,用她的話來講,自己就是被「奶水不足」四個字給坑了。

彤彤大寶剛出生,準備初乳喂養時,因為奶管堵塞,寶寶吃得很費力,半天都沒吸通,找了催乳師咬著牙接受了通乳按摩也沒啥成效。

婆婆見狀就說可能是體質原因「奶水不足」,不顧阻攔就給寶寶喂了奶粉,之後的幾天時間,彤彤一直咬牙吸乳排乳,寄希望於奶水快點充足分泌,好替換掉寶寶的「奶粉」,可事與願違,幾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就這樣,寶寶的母乳被徹底喊停了,可彤彤心底一直「窩火」,見不得別人說自己「不產奶」,懷二胎時,她做了大量母乳喂養的準備,二寶出生後彤彤再也不顧家人的阻攔,說什麼也要嘗試下母乳喂養,結果堅持了幾天下來,原來的「沒奶媽」變成了「大奶牛」。

大寶一口都沒吃過的母乳,到了二寶這裡竟然「吃不完」,滿滿的囤了一冰櫃奶袋。至此全家才恍悟,原來並非是體質沒奶,而是放棄太早了。

如今大寶5歲,二寶3歲,可體質差異很大,母乳喂養的二寶幾乎很少生病,反光大寶的發育歷程,幾乎每逢變季變天,都會大病一場。

為此但凡說起「母乳不足」,彤彤就會鄙夷道:「所謂的奶水不足,純屬坑人,不然我家老大體質哪能這麼差。」

產後奶水不足可能只是「假象」,做好「六個堅持」自給自足不是事

1)堅持好營養

所謂的母乳營養要分情況看待,在乳腺管通暢,產奶正常後才可以進行營養補充,若是原本奶量就不多,這時候所謂的「營養湯」補得太猛,反而會造成堵塞。所以,建議合理營養補充,保證媽媽體內營養均衡。

2)堅持好情緒

心情和奶量是有很大關聯的。有的寶媽因為奶水少,心中很是焦慮,覺得對不起寶寶。再加上產後激素分泌異常,長期的負面情緒,惡性循環,奶水會越來越少。寶媽們不妨放鬆心情,佛系一些,讓身體接受正向的暗示,經絡不淤堵,血液好流通,奶水不用愁。

3)堅持規律作息

有孩子之後,想要作息規律真的很難,寶媽們永遠不知道寶寶會在哪一刻突然大哭。每一個在凌晨三點喂過奶的寶媽都值得被尊重,夜晚是我們身體各個器官排毒的時間,熬夜傷身,熬夜會影響奶量。請儘可能地堅持規律作息,儘量不熬夜,喂完夜奶直接睡覺,別貪念手機的精彩。

4)堅持鍛鍊身體

哺乳期媽媽免疫力低下,很容易生病,一旦生病,會影響身體機能,直接造成奶量減產。所以產後適當運動很有必要,坐月子也要動起來,讓全身活動起來,才能增強抵抗力,增加產奶量。

5)堅持「按揉吸」

頭三個月,寶媽一定要堅持每晚按摩乳腺,並用吸奶器將雙乳余奶吸空。小月齡的寶寶食量較小,吃不完的奶長期積攢在乳房裡,會造成堵奶,引髮乳腺炎。得過乳腺炎的都知道,疼疼疼,疼到生無可戀,只有吸光余奶,乳腺通暢了,體內的奶才有路可走,越來越多。

6)堅持母乳親喂

最好的刺激分娩方式就是吸吮,孩子吸吮會促進媽媽體內泌乳素的分泌,進而分泌母乳。缺乏了吸吮的刺激,泌乳素分泌減少,就會導致回奶堵奶奶量分泌降低,所以儘可能母乳親喂,別太早就當「背奶媽媽」。

新手媽媽們剛開始母乳時都會有焦慮,也都經歷過長輩質疑奶水不足時的彷徨,但是,堅持總有效果。母乳由少到多是身體慢慢變化的過程,堅持住的,都能讓奶水一天天變多,自給自足不成問題。

寶媽們,你們的追奶路順利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吧,喜歡文章請點贊或風險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HQMGu28BUQOea5Ow_7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