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創新地理標誌商標展館模式搭建商標富農平台
本報記者 蔣月陽 通訊員 竇文煜 陳剛
「手機掃一下二維碼,日照綠茶、五蓮櫻桃、日照藍莓、莒縣丹參等各色日照農產品介紹,應有盡有!」坐落於東夷小鎮的日照市地理標誌商標展館可是最近一段時間的「網紅」打卡地。
這一全省首創的創新模式,全方位、立體化、多形式地將日照獨具地方特色的優質產品一一展示,涵蓋了我市地理標誌商標的發展歷程、產品特色,成為日照地理標誌的商標資料庫。
2002年,我市註冊了第一件地理標誌商標「日照綠茶」,目前已成長為全國知名的地標品牌,成為農村的重要支柱產業,而目前全市已成功註冊莒縣丹參等34件地理標誌商標,但大部分地標還處在「閒、散、睡」狀態,而那些外地遊客來日照尋找當地特色產品時,又無處可尋。
「要讓日照特色的地理標誌產品『產得出來、銷得出去、賣得上價』!」為了讓外地遊客買到貨真價實的日照特產,市市場監管局主動創新方式方法,建設了地理標誌商標展館,集中展示日照地標文化,大力推介日照特色產品,讓地理標誌商標用起來、活起來的同時,農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
作為市市場監管局聚焦日照特色產品,服務鄉村振興打造的全省首家地理標誌商標產品宣傳平台,展館分為日照地理標誌商標產品和正在培育地理標誌商標的日照市特色產品兩個展區,共有地理標誌產品30個,特色產品200餘種,涵蓋了全市地理標誌商標的產品特色,也是全省第一家地理標誌商標展館。對於宣傳日照地理標誌商標特色產品,輻射、帶動地理標誌產品提檔升級,培育更多的地理標誌商標和農業特色產品品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日照市境內的地理標誌產品和特色農產品均可免費進館展示,遊客免費進館參觀!」市市場監管局智慧財產權科科長萬輝介紹,通過展示日照特色產品,可以輻射和帶動地標產品提檔升級,擴大銷售面,通過打造聯合宣傳推廣平台,也能帶動和培育出更多地標和特色農產品品牌,是響應市委、市政府「旅遊富市」號召,為旅遊環節豐富「購」的元素。
「作為日照當地人,還不知道日照有這麼多特產!」自2018年5月1日開館以來,展館已累計接待參觀遊客100萬人次。省市場監管局也以地理標誌商標展館為觀摩點,先後召開了全省消費維權現場會和食安山東品牌建設現場會,在全省推廣日照經驗。上海同濟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的教授和博士生來展館考察調研後,也給予了極高評價,「『小窗口,大平台!』是展示日照特色農產品的重要渠道,能了解到日照的人文地理和地方特色,非常棒!」
如今,通過地理標誌商標已經帶動起更多地理標誌產品形成產業化:東港區西湖鎮黑木耳種植協會已授權2家企業、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50戶農戶使用「日照黑木耳」地理標誌商標,涉及農戶5600戶,年產黑木耳1500餘噸,產值近億元。
「將培育品牌和產品基地建設作為系統工程來抓,將政府、部門、協會、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多個板塊連成線,形成緊密銜接的鏈條,立足職能齊發力。」市市場監管局局長侯佃曉介紹說,市市場監管局將立足實際不斷創新舉措,真正把展館做大、做強、做長遠,把地標產品培育成日照旅遊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