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為救被抓的朋友,變賣家產、拋下妻兒去經商,10年後終於湊夠錢

2020-03-02   河北好書

《資治通鑑》有云:「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唐開元年間就有這樣一對重然諾、輕千金的朋友,在歷盡艱辛完成對方的重託之前,他們甚至都沒見過面。

配圖,圖文無關

唐朝開元年間,宰相郭震的侄子郭仲翔文武全才,頗有大俠風範,被伯父推薦給前往南疆平亂的李蒙將軍。李蒙看郭仲翔氣度不凡,加上又是宰相親自託付,就委任郭仲翔做了行軍判官。

郭仲翔拜別伯父同李蒙一同啟程,大軍行進到劍南時,郭仲翔有個名叫吳保安的同鄉託人帶來一封信。吳保安與郭仲翔素未謀面,但知道郭仲翔義氣深重,願意扶持人,於是寫信求郭仲翔舉薦。郭仲翔接到這封信後,懇求李蒙將吳保安調到軍隊中任用,於是李蒙調吳保安到姚州做了書記員。

軍隊行進到姚州正遇上部落大軍搶奪財物,李蒙率領部下將蠻兵打得落花流水,還乘勢追擊五十里。俗話說窮寇莫追,李蒙這一追反中了蠻人計謀,全軍覆沒。郭仲翔在混戰中被俘,又被問出是當朝宰相郭震之侄,於是部落的人將他扣押起來。

配圖,圖文無關

南方部落屢屢進犯中原只是貪圖唐朝富裕,每次擄掠到漢人,不是分到各部落做奴僕,就是讓他的親眷拿錢來贖人,即使是窮苦人家出身,也要勒索好絹十匹,才能放回。蠻人聽聞郭仲翔是當朝宰相之侄,便索要好絹一千匹。郭仲翔心想:一千匹絹數目太大,只能央求伯父幫忙,但如何才能把信送出去?

他忽然想到,吳保安與我素未謀面,我看他短短一封信便舉薦他,也算是我的知己,我要是求助於他,他一定會幫我!於是他託付被放回家的人將自己的情況轉告給吳保安說:「如果你能把這事告訴我伯父,早點來贖我,沒準我還能活著出去,要不我一定會在這裡被奴役至死。」

此時,吳保安因受郭仲翔舉薦已在姚州上任,聽到郭仲翔被俘的事情之後,他一邊託人轉告郭仲翔「一定不負所托,救你出來」,一邊收拾行囊往長安出發。姚州到長安一千餘里,雖然去京城的路正好經過吳保安的家,但他過家門而不入,匆匆趕往京城。誰料當他趕到京城時,郭震已於一個月前去世,郭家全家送靈回了老家,京中沒有人能幫得上忙。

配圖,圖文無關

回家後,吳保安把郭仲翔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妻子,並說:「雖然未來得及告訴丞相這件事,但我已允諾郭仲翔一定救他出來,那麼,這件事我一定要做到底。」妻子勸阻他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今你一沒錢,二沒人,力不從心,不如算了。」

吳保安搖搖頭說:「當初我只是寄封信給郭仲翔,他便舉薦了我,如今他生死攸關,將性命託付給我,我已經答應了又怎麼能放棄,如果不能救出他,我也不會獨活於世!」

為了掙錢救出郭仲翔,吳保安變賣家產換了二百匹絹,扔下妻兒,辭官經商。他生怕郭仲翔再從南蠻之地帶信來找不到他,他只在姚州一帶賣絹。每日起早貪黑,穿的是破衣服,吃的是粗糧食,省下來的錢一分一厘都不敢亂花,全部積攢下來,夢裡都念著郭仲翔的名字。如此這樣在外苦苦煎熬了十年,剛剛湊得七百匹絹。

配圖,圖文無關

十年後,姚州新任都督楊安居偶然聽說吳保安為救郭仲翔賣絹的事,十分感動,贈與吳保安四百匹絹,又贈他全副鞍馬。吳保安萬分高興,立即騎馬前往南蠻將郭仲翔贖了回來。郭仲翔在南蠻已做了十年粗活,全身傷病,幾乎像在地獄中走了一圈。

此時,兩個從未謀面的朋友第一次見面,不由抱頭痛哭,都以為彼此只是在夢中相逢。兩人回到姚州城後,楊安居十分感動,將兩人事跡上奏朝廷,同時給予他們錢財幫助他倆度日。

又過了六年,吳保安夫婦生病去世。郭仲翔披麻戴孝,將吳保安夫婦的遺體背回老家安葬,吳保安的兒子認為這是自己父母的遺體,應該由自己來背。但郭仲翔不肯放下,哭泣著說:「當年你父親為救我受苦十年,如今我只是背他的遺體回鄉,這怎能比得上他當年救我之情,你就讓我盡這點兒心意吧!」

配圖,圖文無關

一路上,郭仲翔一直痛哭,每到旅店,都先將酒飯祭祀了朋友才肯進食。回到老家後,郭仲翔隆重地安葬了吳保安夫婦,並且與吳保安的兒子以兄弟相稱,去世前甚至把自己的一半家產留給了吳保安的兒子。

後來,吳保安的兒子將父親與郭仲翔的故事刻在石碑上,這段動人的友情世世代代在鄉間流傳下來。

文/選編自《美德照亮人生·誠信卷》(主編:韓震 出版社: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編輯/張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