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4月27日訊(記者揭明玥 通訊員陳凌 章芬)因出色的科技服務,近日,作為湖北一所生物公司的科技特派員,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副教授薛棟升被該公司聘為技術副總,而公司還設立了以湖工大為科研主體的生物健康產業研究院,3000多平米的產業研究院建設目前已封頂。
4月8日武漢「解封」第一天,薛棟升立即與社區聯繫。次日一早,他便到所服務的企業帶領科研班子加緊「益生菌固態高效發酵技術」和「無抗養殖高品質添加劑」科研項目的攻關。去年7月,薛棟升入駐服務企業後,除每星期返回學校完成教學任務外,其它時間幾乎都吃住在公司。在項目中試研究階段,他經常深夜一、兩點鐘還在進行樣品的檢測分析或異常狀況的應急處理。
目前,益生菌酵母固態發酵產品已經實現工業化規模生產,並準備投放到市場。科研團隊還成功研製出紅酵母無抗養殖添加劑、中草渣深度發酵無抗飼料添加劑、中藥綠色精提劑、無抗養殖預混料等具有市場前景的樣品。「今年將把提升企業產品品質作為科技服務的核心內容,把成立和高效運行產業研究院作為工作的主要目標,努力為企業減少疫情帶來的損失,實現校地企的共同發展。」薛棟升說。
「這是疫情期間湖北工業大學科技服務企業的一個縮影。」湖北工業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5月,該校提出「百名博士進百鄉入百企」(以下簡稱「三百」工程),253名教師擔任科技特派員,深入省內230家企業開展科技服務。今年,面對疫情防控和企業停工停產的雙重考驗,這些 「三百」工程科技特派員一直堅持通過電話、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提供技術服務,助力對口聯繫企業復工復產。
據統計,截止昨日,該校有242位科技特派員與服務企業聯繫確認,有216家企業已復工復產,其中有155家企業有科技服務需求,156位科技特派員根據需求開展了技術諮詢、數據測試、方案設計等服務工作,20餘位科技特派員已到或者準備到企業開展工作。
湖北工業大學校黨委書記李克勤表示,該校對做實做優「三百」工程,一直高度重視,為科技特派員入駐企業制定了系列支持政策,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年度考核、幹部選派任用等均給予了相應傾斜。該校姓「湖」名「工」,就是要「紮根湖北、服務湖北、立足工業、融入產業」,就是要「為湖北的發展培養人才,為湖北的發展進行科研」,要將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為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生產力,助力湖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