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提籃子賣此果,6塊錢一斤,每天只賣1籃子,冬天不多見了

2019-12-01     小談食刻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從小家裡沒種什麼果樹,唯一種的還是當時鄉裡面發的梨樹,當我們把梨樹種下去的時候,到了收成的時候才知道,全是那種麻皮的梨子,果實一點都不好吃。後來不知道是哪個小夥伴,在屋前的池塘邊發現了2棵無花果樹,這才開啟了吃水果的模式,品嘗到了美味的果子。


光聽無花果的名字,還真以為它不會開花就能結果子,後來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這種果樹花開在葉子底下,因為比較的隱蔽,所以大家才叫它無花果。


這種果子原產並不在中國,而是在阿拉伯南部,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子之一。據考證,無花果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傳入到我國。其中《酉陽雜俎》中就有記載:「底稱實,波斯國呼為阿驛,拂林(今敘利亞) 呼為底稱,樹長四、五丈,枝葉繁茂,葉有五出似蓖麻,無花而實。 實赤色類蓖子,味似干柿而一年一熟」。當時的無花果還不這麼叫,而是叫做「底稱實」,經過了長時間的演變才變成現在的無花果。



講道理無花果應該是秋季的水果,但在雲南,季節不重要,因為這裡四季如春,所以上次去看到了接下來的一幕,大娘提籃子賣這果,6塊錢一斤,每天只賣1籃子,冬天不多見了。為何大娘賣無花果不多見呢?一則是她年紀比較大了,像這種年紀出來賣水果的其實並不多,二則,無花果在冬季本就不多見,而她賣的量也少。此等景象冬天不多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無花果,它是「樹上的糖包子」,6塊錢一斤,遇見就想吃,鮮甜爽口吃不膩。很多人對無花果可能不太了解,在《聖經》中,無花果被稱為「天堂之果」,中東、南亞則常稱它為「生命之果」。這種不起眼的果子為什麼就能得到西方人的親睞呢?



我個人覺得,無非三個重要的原因:


其一:無花果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它含有多種糖類物質,果實和葉子均能食用,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澱粉酶、蛋白質等。特別是硒含量,是食用菌的100倍,大蒜的400倍;所含有20%左右的果糖和葡萄糖,都能被人體吸收利用。



其二:食用的方法比較的簡單,你可以把它當成菜來烹飪,也可以直接當成水果生吃,這對於很多的水果來說,是比較特別的,既能煮食還能生吃。



其三:冬天天氣冷,很多人坐的時間比較的久,這樣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而無花果能起到潤腸通便的效果,它含的酵素與胃液混合,能夠幫助腸胃消化,促進人的食慾,冬天肉吃的比較多,來點無花果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愛美食的小談食刻,今天分享的是【無花果】,這裡每天都有新的家常菜品分享給大家,歡迎留言評論,覺得對你有用,記得關注點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y4Qw24BMH2_cNUgGM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