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少年獨自來江都,晚上睡公園,白天乞討,父親不願意接他回家

2019-09-26     江都新聞

有 情 感 有 情 調 有 情 況

做江都人最愛關注微信公眾平台

家庭是人生的避風港

是青少年社會化的理想場所

但是

日前卻有一名少年選擇了離家出走

這是為何

近日,江都區救助管理站從龍川派出所接來一名14歲男孩——小磊。男孩不愛交流,在救助站工作人員的多方了解下得知,小磊老家在鹽城建湖,生活在寶應縣,一年前小磊輟學後,在家幫忙做小生意,又因家庭原因,離家出走。

小磊從寶應一路騎著自行車來到江都,睏了就睡公園,餓了就乞討,有好心人看到報了警,並通知他的父親來接他,但父親卻一直沒有出現。

為了更好的幫助少年回家,救助站負責人趙文喜專門請來了心理協會的周有玉老師及江都好人聯合會的志願者。

經過周老師的溝通,小磊說出了自己的故事: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媽媽至今未聯繫過小磊,這成了小磊的一個心結。

一年前,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小磊輟學在家,繼母就讓他幫忙擺攤做生意。小磊覺得做生意太苦太累,萌發了找親生媽媽的念頭,同時也打算在外面找個工作。

因為沒有身份證,找不到工作,他只能靠流浪乞討維持生活。隻身在外的他,離家5天沒有和父親聯繫過,沒有任何親朋好友的聯繫方式,也不知道媽媽到底在哪裡。在周老師和志願者的開導下,小磊說想繼續回歸校園讀書。

趙文喜通過救助平台聯繫了鹽城建湖救助站,把小磊的情況告訴對方。但得知鹽城建湖只是小磊的老家,家中早已無人居住。他的奶奶、父親和繼母都在寶應生活,於是趙文喜又聯繫了寶應救助站,和小磊的父親取得聯繫。

趙文喜一行把小磊送到了寶應救助站,鹽城建湖救助站的相關負責人也來到了寶應救助站,隨行的還有小磊所在村的村幹部。

寶應救助站的小會議室內,江都救助站、鹽城救助站、村幹部、寶應救助站、江都好人聯合會的人員一起展開討論,大家覺得要從根本上解決小磊多次離家出走的問題。

當天晚上8點多,終於等來了小磊父親。本該是溫馨的團圓場面,卻沒料到父親拒絕小磊回家。面對這樣的局面,大家一籌莫展,三個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村幹部、志願者,都在安撫小磊父親的情緒,和他積極溝通。最終,小磊父親決定將小磊先安置在他大伯家裡,繼續回歸校園學習。

「在救助的過程中,小磊並不是個例。不少被救助的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有家卻不願意回。」趙文喜說,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家裡缺少溫情和理解,家庭教育能力的缺失是根源。

我們希望

所有的父母

都能肩負起撫養和教育子女的義務和責任

給子女多一些溝通和理解

讓家成為未成年人溫暖的避風港

來源:區救助管理站

編輯:阿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xYWb20BJleJMoPMKs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