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宇:有差異,是旅遊最精彩的地方 | 企業家夜讀

2019-07-28   企業家夜讀

導讀

今天的《企業家夜讀》,邁點網副總裁丁曉宇將為我們朗讀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小說《堂吉訶德》片段。

丁曉宇,邁點網副總裁、眾數信息總裁、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旅遊及大住宿專家課題組組長,浙江大學管理學碩士。深耕於旅遊大住宿業及租賃地產行業,對空間、品牌、和消費者三者的場景精準營銷服務深有研究。多次榮獲國際酒店及旅遊投資峰會AHF亞洲大獎、「中國酒店業新領軍人物」 等榮譽。

他沉浸在這些書里,每夜從黃昏讀到黎明,每天從黎明讀到黃昏。這般廢寢苦讀終於耗盡了他的腦汁,使他失去了理智。他的腦袋裡裝滿了書上讀到的什麼魔術、打架、挑戰、憂喜以及其它種種荒誕無稽的事。而且內心深處,還深信他所讀的那些異想天開的故事都千真萬確,是世界上最真實的信史。

在完全失去了理智之後,他產生了世界上任何一個瘋子都未曾有過的奇特念頭,那就是:一為揚名,二為報國,他應該而且必須去做遊俠騎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騎馬漫遊世界,到各處去獵奇冒險,把書里那些遊俠騎士的行事一一照辦:他要消滅一切暴行,承受種種艱險,將來功成業就,就可以名傳千古。

於是,他一邊做著這樣的美夢,一邊就在從中得到的奇妙樂趣的驅使下,立即著手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頭一件事,就是去找來那祖輩留下來,被遺忘在角落裡不知道過了多少世紀、布滿銹跡霉斑的盔甲,將之擦拭乾凈並儘量加以修復。

他接著想到自己那匹瘦骨嶙峋的馬,費了四天功夫它了個顯赫又響亮的名字——「駑騂難得」。我們這位紳士因為要充當地道的騎士,又想了八天,把家鄉的地名附加在姓上決定自稱堂吉訶德。他覺得這可以標明自已的籍貫,而且以地名為姓,可以替本鄉增光。

做好種種準備,堂吉訶德就不想再拖延時日,打算立即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那麼多冤屈需要伸雪、那麼多不義需要匡正、那麼多強暴需要剷除,他覺得遲遲不行對不起世人。

炎炎七月的一天早上,天還沒亮,他披掛整齊,騎上駑騂難得,戴上拼湊的頭盔,挎上盾牌,拿起長槍,沒對任何人泄露自己的意圖,也沒被任何人發現,從後門溜出去來到了荒郊野外。他心裡喜不自勝,暗暗慶幸自己的理想這麼容易就開始變成了現實。

塞萬提斯(西班牙)《堂吉訶德》

執著於內心信念的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是一個信仰非常強的人,他一旦相信事情,會立馬去做,不會回頭,不管做的方式好不好,或者適不適合周邊,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改變問題。這個故事對我影響很深。從以前成長到現在,我們中國人其實接觸騎士精神不多,但是他身上有的這種探索、突破、挑戰、責任感,不管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對於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都有很多相像的東西。

我記得最早接觸《堂吉訶德》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跑到圖書館裡蹲一天,經常會借一大堆書回來,《呼嘯山莊》《苔絲》等等,所有名著都拿過來讀了,《唐吉訶德》就是當中的一本。那時候對它的印象,就是一本很宏大的世界名著,感觸其實不深。

它真正對我產生巨大的影響,是在後面的工作實踐當中,從我正式開始接觸邁點、開始見證一個個產業在不斷往前拓展的時候。因為我們每天都會遇到一個新的挑戰環境,然後在見到周圍的企業家的時候,這種感觸尤其深。那個時候才知道堅持的重要性,才知道漠視其他人眼光的重要性,才知道一些事情需要自己去爭取、而且沒有捷徑。

2016年,我在杭州看了國內排的舞台劇叫《我,堂吉訶德》,那時候剛好是塞萬提斯逝世400周年。它呈現了堂吉訶德經歷過的種種困苦、所有的困難,去做一些看似瘋狂的事情。這個舞台劇,在最後的時候還會有一些升華。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他清醒之後說——你們覺得我是瘋子,但到底誰是瘋子?最起碼我做了我自己想要去做的一些事情,但你們有可能想做都不敢做。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身在泥濘中無法自拔,而是你明知道身在泥濘中卻不去掙扎。

其實很多時候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不準確的,也不一定有那麼多的知識氛圍,能對所有的事情都有所掌控,包括企業也是一樣。但是你在堅持,有可能堅持了就對了;有可能會碰到挫折,但是你在不斷調整。我們常說,不要在乎你的初始速度,要在乎你的加速度。加速度是看你自己個人的,如果你能一直維持它,說實話時間越長,你的速度會越恐怖。我覺得唐吉訶德身上就有這一點,每個人心裡都應該有一個自己想要去實現的夢想。

丁曉宇(左一)和長租公寓行業的朋友們一起發起的「騎士堂」

認知思維與行動能力的界限

到了大學之後,我讀的是輕化工程和物流管理雙學位,因為兩個學科有時間的岔開,一直上了接近四年時間的課。工科和理科有個好處就是你只要把握了底層邏輯和規律,只要學會規律的推導,其實「過」這件事是沒問題的。

大學的時候,讀書幫我打開了另外一扇門。我認為初中之前所有的讀書分為一類,叫「為了讀書而讀書」, 有什麼書就看什麼書,並不知道讀的是什麼東西,也非常難以理解,那個時候的知識是像一塊海綿開放式吸水的過程。現在到第二階段,叫「有選擇性的讀書」,哪一類是屬於技能類的,哪一類是屬於思考哲學類的,哪一類是屬於文學類的,哪一類是屬於完全架空的故事型的,這四種類型的書分得比較清楚。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關於人生應該做怎樣的規劃、什麼才是正確的路,其實想了不少。那個時候有一本在讀的書是王陽明的《心學》,裡面有些話對我影響也挺大。大家知道的最多的叫「知行合一」——知道這個事情跟自己做得到之間有多大的差異,然後思維的界限在哪個地方,你的行動能力的界限又在哪個地方,兩者之間是不是能匹配?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所以我後來組了一個自己個人朋友之間的組織叫「有期徒行」,行走的行,它有個slogan叫「生命有界,思行無疆」。那個時候我們開始給自己設目標,比如每年要怎麼擴展自己的一些邊界。經常會有些困惑,我們就在一起走路,邊走邊聊,也就逐漸形成了後面的徒步。因為徒步的時候人是在規律性運動的,那個時候思想最集中,是我們一個思辨的過程,會就一個問題快速討論,不斷地分享,解決問題的效率就會很高。

後來的「騎士堂」其實跟這個事情有點像。它其實來源於租賃地產行業,也就是我們現在做的長租公寓,當時的這些創始人們在給城市人群提供一個有溫度的美好住宿空間,2014年,我們在一起組個組織就叫「騎士堂」。希望大家就跟騎士一樣,不僅在於踏出那一步,還要盡當下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事情,你有了開始,你才知道下一步怎麼選擇。每一段時間我們會聚在一起,把行業里最重要、最關鍵、最急切的事情都列出來,然後進行深度探討,大家互相借鑑,進行全體性的賦能。

在中國酒店投資高峰論壇上,丁曉宇分享邁點研究院的研究數據和投資報告

發掘商業空間管理運營的價值

邁點網的slogan——商業空間產經研究資訊媒體,其實邁點整體的思路是從早前的酒店,調整到旅遊及大住宿業,再調整到整個商業空間的一個媒體,再加上我們的研究院,這是根據業態轉移和產業不斷的變化所做的決定。

因為我們早前在定義的時候,酒店是旅遊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以前都叫旅遊酒店行業,以它為主體。我一直在關注這個事情,一個是現在的酒店經營公司,就像單獨的酒店物業,往上叫資產的所有者;再往下叫消費者,它是OTA在做的事情。往上這個就是我們在做的事情,幫他做區域的投資決策,應該做什麼樣的酒店,應該做什麼樣的規劃,去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從商業角度來說,管理一個酒店,它對周邊的升值和溢價是最高的,其他空間資產的管理具有相通的屬性。所以大住宿業其實是有兩個:一個是旅遊住宿業的酒店;第二個是長租住宿業的公寓。它們都是需要人管理和打理的一個專業性平台。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從一個銷售式的增量經濟,改變成現在向美好生活和存量經濟、運營的轉變。以前大家都是做完銷售不去管後面的服務,下面一個階段會非常不一樣,就在於樓很多,但樓的價值會因為管理運營的公司的不一樣,產生極大的差異和不同。

我們邁點研究院經常會發一些品牌指數榜單,它的作用就是用消費者動向和消費者的感知來評判這個品牌將來的影響力和它未來對於消費者的可能性。第一階段的運用是對於我們的地產方和品牌方之間,它應該選擇哪個品牌做一個評定;第二個就對於我們在同產業當中的品牌公司,它應該知道怎麼樣精準地或者更加有效地去學習競爭對手身上的優點。

打一個比方說兩家酒店——錦江都城和鉑濤,比如說錦江都城的消費者數據這段時間很火,看到這個數據上升的時候,鉑濤怎麼辦呢?只要看它上升之後,我把它這段時間做的一些市場動作拿出來看,就知道怎麼樣精準學習。邁點在整個排名的過程當中,我們每天用大數據算法做這個事情,就是想讓他們對消費者有個洞察,知道做什麼樣的行為不是自己自娛自樂的,而是真正的消費者喜好的。

2017年中國飯店協會中國飯店文化節

丁曉宇在做主題演講

建立文化品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酒店業現在確確實實國內和國際當中都在快速地成長。

第一個就是現在中產階級比較多了,人民生活開始富足了,所以會釋放出極大的旅遊量。從供給量來說的話,我們會覺得它會越來越好,甚至還可以再增長,對於原先的那些舊有的賓館會存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改造的機會。

第二個就是這種快速成長導致管理的下行,不管是毛巾門,還是酒店當中出現的一些社會公共事故。到現在為止,在很多年輕人心裡還覺得服務業是個比較低端的行業,這種社會認知對於酒店業從業者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和不大公平的事,收入水平也會下降,這不是個好事情,所以會導致整個服務鏈條的下行。我希望能更加積極地去看待這個問題,有錯要改,但是要去看一下在過去一段時間中,這個行業里真正在把事情做好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酒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當地城市文化交流的窗口和載體,我覺得現在在升級的時候,它還會有很多的機會,因為它存在不同年齡和不同時間段的消費者的變化。酒店本身也是個運營的商品,需要不斷地變化它承載的內容,要學會基於空間商業場景、品牌公司和消費者這三者之間的場景精準營銷。

空間商業跟品牌之間的契合,在於怎麼樣去構建更美好更高效的場景服務於消費者。其實就是,在什麼時間點你需要給消費者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內容,去形成感動服務。我們希望能把這個事情數據化。打個比方來說,去酒店之後,你剛進門的時候是不是要熱毛巾,快到餐點的時候你喜歡吃什麼東西,你如果經常住這個酒店,數據是可以記錄的。我們希望你到每個點的時候,都有人遞上恰如其分的服務。還比如說,我們出去度假的時候會更加依賴於朋友的推薦,而非是平台上面的一些標準化的東西,你相信周邊朋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習慣方式跟你相似。我們將來能不能去產生和提供更加快速的、準確的、適合的旅遊體驗?

其實未來的酒店會怎麼樣,我覺得不會產生顛覆性的變化。它一定是不斷進步的過程,酒店主體的幾個功能還在,這功能當中80%是一致的,有可能20%會變化。這個變化的環境,是基於我們每個階段的消費客群的習慣不一樣,而產生的包括在審美上或者互動上的變化。

我們的文旅產業和商業經營地產作為投資載體,國內越來越多的資本對其感興趣,投資越來越多。但是建立一個文化品牌,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絕對非一夕之功。旅遊是一種體驗型行為,它永遠有機會可以讓你去不斷地呈現,雖然它可能不是一個非常標準化的事件,但是就因為有差異,這是旅遊最精彩的地方。

企業家夜讀

夜讀歌曲

節目最後的歌曲是今天的夜讀嘉賓丁曉宇推薦的由逃跑計劃演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

《企業家夜讀》

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的一檔

注於企業家群體的閱讀朗讀節目

每周日晚九點準時播出

在微信、微博、搜狐、騰訊

新浪財經、愛奇藝、百度百家、

優酷、咪咕閱讀、喜馬拉雅FM、

阿基米德FM、蜻蜓FM等同時呈現

往期精彩

朱葉青《瓦爾登湖》

錢倩《麗娃河》

王建宙《第四次工業革命》

何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王奇《體育頌》

毛大慶《鞋狗》

王樹彤《未選擇的路》

任匯川《青春》

管清友《早晨從中午開始》

勵行根《科學的價值》

徐和誼《相信未來》

陳忠偉《熱愛生命》

謝偉山《孫子兵法》

劉自鴻《必然》

胡葆森《循道追光 感恩時代》

程虹《我感到了陽光》

夏華《生如夏花》

張躍《九三年》

劉棠枝《平凡的世界》

譚文清《財富的福音》

曾強《雨巷》

艾路明《阿拉善之歌》

劉昕《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梁建章《給我未來的孩子》

苗鴻冰《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余鋼《門前》

俞敏洪《給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信》

尹燁《大醫精誠》

陳榮華《只有一個人生》

劉積仁《遠方》

宋志平《再別康橋》

閱讀的價值

讀書,獲得更多的生命經驗

慢下腳步,感受寧靜和自由

詩歌就像給靈魂洗澡

心靈深處有風景

采寫 | 焦 浩

編輯 | 王 瑩

合成 | 秦梓元

視覺 | 劉思琪

旁述 | 楊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