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小巧而精緻,可以用時不多,看盡小橋流水與摩登現代碰撞下的城市風貌。
除了園林,能代表蘇州的,還有很多。
平江路與蘇州美學
宋時蘇州稱「平江」,平江路由此得名。
一條水繫緊挨著平江路,北接拙政園,南眺雙塔。
平江路全長近2000米,是蘇州一條歷史攸久的經典水巷。
一個城市,有水,就有靈魂。
溪水潺潺,路邊的建築也多了一番風韻。
為了避開熱鬧的遊客,早上八點我就到了平江路的南入口。
由南及北慢慢遊覽。
這時候的大批的遊客也沒有抵達,店鋪還沒有開門。
水西岸,老奶奶曬著太陽,水裡的遊船,還不見蹤跡。
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紀的老房子,白牆青瓦,木柵花窗,木料多用棕紅或棕黑色,被水映襯著清淡分明。
白色外牆多已斑駁,卻如丹青淡泊。
牆面剝落處又攀生出許多的藤蘿蔓草,隨風搖曳,神采靈動。 薔薇季節,繁盛的花朵開的肆意。
不少店鋪的入口,特意栽種了很多植物,攀生出來,將入口埋在綠葉紅花之中,多了一番世外桃源的即視感。
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瓏,把園林美學發揮到了極致。
運用到平江路街區上,創造了又一種美感。
但這種美感一定要在清晨和傍晚才能體會到,這時候,可以看到本地人居住的樣子,而不是遊客攘攘的狀態。
平江路街區,除了南北向的主路外,垂直相接的是諸多狹小的街巷。
看看名字,也讓人浮想聯翩。
懸橋巷﹑傳芳巷、東花橋巷、丁香巷、大儒巷、蕭家巷、鈕家巷等等,每一個名字背後都可能有著長長的故事。
可能隨處推開一扇木門,那後面就是一座私人園林呢。
同德里的上海風情
同德里位於蘇州古城的中心, 在南北貫通的五卅路北口,毗鄰同益里,是民國時期遺存的古建築群,巷子入口標牌上顯示由上海聞人杜月笙出資興建。
什麼叫聞人?特指近代上海社會中,像杜月笙這樣背景的人物。
同德里巷長150米,同益里巷長120米,兩巷平行。
來到這裡之前,真是不知道蘇州的古建築除了粉牆黛瓦飛檐翹角,其實還有民國建築。
走到巷子裡,好像穿越到了民國上海,滿目是雕花、清水外牆、石庫門,一派西式建築風格。
出門過馬路往南走,過了蘇州公園,就是信孚里。
這裡也有很多民國建築,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同樣的海派建築,石庫門小洋樓,在蘇州城區里還有其他幾處,但是因為《都挺好》的火爆,同德里成為了網紅。
金雞湖與蘇州中心
蘇大強後來買了一處高端住宅,並不是在蘇州古城,而是在蘇州城東部金雞湖畔。
金雞湖景區,位於蘇州工業園區。
與古樸的老城區相比,這裡一派現代化高樓大廈,也是蘇州年輕人吃飯購物休閒的好地方。
湖邊最有名的建築是東方之門和蘇州中心。
東方之門擁有諸多榮譽,「中國結構最複雜的超高層建築」、「中國最高無邊際泳池」 、「中國最高的過街天河」、「中國最高的空中蘇式園林」等等。
東方之門下方是蘇州中心,一個超大規模的購物中心,樓上還有觀景台,觀景台的視角是從東方之門下方看到金雞湖東岸的國金中心。
每周五晚上還有音樂噴泉表演。
體驗過蘇州的古色古香,又看到了新區的現代化,雙重感受很不一樣。
國金中心與誠品書店
世界各地的誠品書店都有個奇怪的現象: 它不是什麼著名景點,卻是超受歡迎的必打卡之地。
蔦屋書店和誠品書店被譽為亞洲最美的兩個書店。
蔦屋來自日本,誠品來自台灣,這兩個書店體系,都是基於閱讀建立的生活綜合體,書店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
蘇州誠品位於金雞湖東岸的圓融時代廣場。
從車站出來,周圍所有人幾乎都是往誠品走去的。
買書還不是主要目的,很多人就是來逛一逛。
周末的書店,有手作市集,從地下到地上,幾層空間裡有無數的文創店。
包含從家居、服飾、日化、餐飲諸多門類。
例如台灣的美學日化阿原,在這裡也有自己的門店。
大家在進入圖書區域前,已經被琳琅滿目的商品吸引了諸多精力,最後來到書店,剛好可以安靜下來,得到精神層面的充實。
誠品書店上還有一個很大的空間,可以提供給各種展覽。
例如展示蘇繡文化的「雲帆蘇繡」刺繡藝術展,在布展、展品挑選方面都很出色,為我的誠品游又添了一份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