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勞動精神 決勝全面小康——「五一」國際勞動節堅守一線勞動者素描

2020-05-02     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020年5月1日, 「五一」國際勞動節。今年的這個「勞動節」與以往的「勞動節」相比,註定是個不平凡的節日。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青海各族幹部群眾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春暖花開,疫情陰霾逐漸散去,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在這個特殊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讓我們在春天裡,踏著日漸溫暖的腳步,走近那些奮進者的身影。

青海興明電力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排理線纜。蘇烽/攝

玉樹州雜多縣群眾在河道邊清理垃圾。陸廣濤/攝

節日期間,格爾木機務段工人熱情工作。劉偉/攝

假期剛上班,黃南州醫院急診科醫生便忙了起來。公保安加/攝

西寧火車站客運員在解答旅客詢問。鄭思哲/攝

堅守崗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

「您好,請把身份證放在核驗處,摘下口罩進行面部識別。 」 5月1日8時30分,西寧火車站客運員劉春傑迎來了自己調崗後的首個勞動節。一樓的旅客逐漸多了起來,有不少人因為不習慣使用自動檢票機,需要劉春傑協助。檢票口「瑣事」多, 「問在哪個站台上車的,問幾點開車的,還有走錯地方的,都要立即解答。 」劉春傑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總能輕鬆應對。遇到特殊乘客,還要主動服務。 「五一上班,就是過勞動節嘛。 」在他們看來,節假日從不特殊,只是工作中平常的一天。

黃南藏族自治州醫院年輕的急診科醫生卡本加, 「五一」假期比平時更忙, 「今天科室里就4個人,要值24小時班,明天早上9時下班。 」上班前半小時,卡本加就換上了白大褂,他說, 「人放假,疾病可不會放假。 」即便在假期,他們也已經習慣了隨時奔向醫院。

放假前夕,卡本加接診了重度燒傷的甘肅籍一家三口,他說: 「作為一名醫生,心裡救死扶傷的弦從來不會放鬆,假期是大家外出遊玩的高峰,我們則要在崗位上,隨時做好救治病患的準備。 」

「五一」長假首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阿言麥村的第一書記楊培宏卻特地起了個大早。

楊培宏來到貧困戶旦正卓瑪家中, 「上個星期,我收購了4戶貧困戶做的128個焜鍋饃饃拿到貴德縣水車廣場上賣,其中就有旦正卓瑪的。今天是勞動節,遊玩的人一定很多,所以我想著再收購一些幫著她賣出去。 」楊培宏說,饃饃不到3個小時就全部賣完,共賺了1024元,他趕緊給貧困戶送去。脫貧攻堅以來,阿言麥村「兩委」及駐村幹部大力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發展牛羊育肥、生豬養殖、手工焜鍋饃饃等特色扶貧產業,變「輸血」為「造血」 。

只爭朝夕,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奪回來

太陽剛爬到半山,海東市平安區古城回族鄉古城村的羊肚菌種植大棚里,青海百草旭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工人正給羊肚菌套營養袋。 「五一」期間, 2公頃菌棚都要完成套袋作業。

農業技術員者旭走到每個套過袋的地塊查看,套袋是給羊肚菌提供營養的重要環節,要按照它生長的情況實施,所以公司沒有放假。

者旭說: 「營養袋裡加入的小麥和稻殼按照比例處理後,再經過高溫消毒後埋入土壤,這個過程環環相扣,一步也耽誤不得。為降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古城鄉黨委、鄉政府給我們給予了資金及生產生活上的關懷,為企業恢復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和經費保障。 」「五一」期間為了確保進度,公司用工量不但未減少,反而從30人增加到了50人。

走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興明電力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絞線工段4台絞線機飛速轉動, 30歲的馬明智一邊盯著絞線機儀錶盤上的精度,一邊把絞好的電纜有序地排放到電纜盤中,就這樣從早上8時30分工作到晚上9時30分。 「這幾天當地的電纜訂單多,我們從4月份到現在都是加班加點趕工期,昨晚還乾了一通宵。 」絞線工段的負責人說。

絞線工段一般由10個人上工,假期公司安排輪班,符亮和4名員工是第一組上班。在疫情期間政府牽線下從德令哈本地招聘的員工,在人手減少一半的現狀下,他和現有的工人密切協作, 2個來小時的功夫,就能生產出一盤絕緣電纜線盤,產能與前期相比也不落後。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格庫鐵路項目建設現場,鋼筋與水泥交相揮舞的聲音打破了沉寂。鐵軌旁邊,工人們在為倒岔作業做準備,隨著一輛列車呼嘯而過,對講機里傳來了施工人員進場的命令。工人們清理石塊、鋪設水平儀、指揮鋪軌車輛以及各種機器的轟鳴聲,在荒漠戈壁灘匯聚成一曲勞動者的樂章。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格庫鐵路指揮長耿愛民介紹,在格庫鐵路全線架梁工期縮短一年的前提下,各標段職工超常發揮,提前2個月完成工程計劃任務,並創造了日架設橋樑5孔、 10片的紀錄。受線下工程影響,架梁通道超出預定工期半年多,導致鋪軌的工期壓縮又壓縮,直至「逼到絕路」 , 項目部想方設法,硬是創造了在半年內鋪軌310公里,保證全線順利通車。

夢想做伴,為新青海建設攻堅克難奮進不止

早上9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的758單車俱樂部迎來了長假的第一批客人,來自廣東的大學生鍾皓及其同學將從這裡開始他們的環青海湖騎行。

開業8年,俱樂部在青海湖沿線設有7個驛站,為騎友提供住宿、吃飯、異地換車等服務。前幾天他們就開始清洗、檢查自行車,為迎接騎友做好準備。「隨著騎友陸續到來,我們青海湖的旅遊熱度也會跟著高起來了。 」老闆張世龍擦著汗笑著說。

「今天是勞動節,我們就來做些撿拾垃圾、清理河邊廢物的勞動。 」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結多鄉的牧民才仁曲傑,帶領著他組織的保護環境協會開展了一場河道清理活動。

2014年7月,才仁曲傑組織的保護環境協會一成立,就有各年齡的群眾積極參與。在達阿村所屬的以長江源頭、吉曲源頭為主的山山水水,他們開展了多次垃圾清理活動,參與者也逐漸增多,會員們都穿著印有協會名字的服裝,在人群中很醒目。

才仁曲傑說,他靠著對家鄉的一腔熱忱,帶著更多的人投入到環保事業中,就一定要不負所望。

「西寧滿地的鮮花,我們這裡滿地的雪花,自己放了假氂牛『不答應』 ! 」五一長假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崗龍鄉崗龍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養殖戶闊傑,正忙著給養殖的氂牛添加飼草料。

曾經,崗龍村面臨草畜不平衡,如今調整畜牧養殖結構,從隨意養改為了計劃性養殖,從漫山的放養轉為了季節性的圈養,統一管理統一放牧讓草畜矛盾得以均衡。

「我現在照看的是全村的牛,不能想休息就休息。 」給氂牛添加完飼草,闊傑又仔細觀察著今年剛出生的小牛,然後轉向飼草場。

幾乎全村氂牛6月之前的口糧都在這裡,容不得半點閃失。確定了合作社氂牛、飼草、供水一切正常後,闊傑才安心的回到辦公室。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牧民變股東,也讓村民成為合作社成員。 」集體利益要求每個人有更強的責任感,這體現在「五一」長假仍有人堅守崗位,也彰顯著高原牧民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點點星光,匯聚璀璨星河。

不論何時何地,社會的每一點進步、生產力的每一次跨越,都凝聚著無數勞動者的付出和奉獻。

攻堅克難、奮進不止,青海的發展之路上,處處閃耀著勞動者奮進的光芒。

(趙睿執筆;記者鄭思哲、陳俊、蘇烽、劉偉、欒雨嘉、尹耀增、公保安加、陸廣濤、李興發參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HYf1HEBfwtFQPkdKsli.html









好兄弟,謝謝

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