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4年,我感悟最深的3條生存經驗,毫無保留分享給你

2020-01-03     秋葉書友會

文章作者:陳醋君 — 寫作愛好者,用文字去認識世界

稿件來源:秋葉寫作特訓營

助教:花花

編輯:小億


2020年已來,第一批90後邁入30歲,迎來而立之年;最後一批90後也已步入大學,對未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看見他們,就像看見了曾經的自己。

回首4年多的職業生涯,雖然短暫,卻也充滿了喜悅與坎坷。

曾經依靠個人努力迅速成為部門骨幹;也曾因為一時憤怒而遠走異地。曾經被領導慧眼相識,準備成為團隊接班人;也曾因為缺少目標而蹉跎過無數歲月。

曾經力挽狂瀾,帶領團隊拿下榮譽;也曾自甘墮落,白白辜負了伯樂的期待。

成長的路上,充滿了笑與淚,最終沉澱下這3句話,想分享給90後們。既是對自己即將而立之年的總結,也是對馬上步入職場的新人的一點忠告,希望成長路上的你,少走彎路。

第1句: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人,職場走得才遠

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人上學讀的是名牌大學,念的是王牌專業,畢業後的表現卻遠遠低於人們的預期,反而是不如同期的那些非名牌、非專業人士。

是他們不如別人聰明嗎?不是。能夠考上名牌大學,本身就說明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是要高於普通人的。

是他們的專業知識不如別人嗎?專業對口的工作,在工作起點上天然就帶有優勢。

其實歸根結底,是學習心態的差異。

當我們還在校園的時候,往往是學習勁頭最足的時候。既有老師的督促,又有考試和就業的壓力在,我們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和學習大量的知識。而一旦畢業後,沒有了這種壓力和監督,人們難免就放鬆下來。時間久了,人和人的差距就漸漸體現出來了。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要想走得長久,是需要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比爾·蓋茨60多歲還在堅持每日讀書,王石年近70,仍會去世界各大學遊學深造。

在當下,知識更新飛快,一個職場人如果不能及時更新他的知識體系,很容易就會被同行超越,從而喪失自己的競爭力。

在職業邊界越來越模糊的今天,職場人往往還面臨著跨界者的競爭。職業的邊界在模糊,職業的要求卻越來越全面,這都要求職場人要主動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

研究表明,一個人一生平均要服務於三家公司。如果一個人沒有在早期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學會及時更新知識,若干年後,他的能力體系是很難適應新的職場需求的。

而對於90後而言,剛畢業的頭幾年,是學習的黃金時期,非常適合養成一個終身受用的學習習慣。處於這個階段的人,生活壓力相對沒那麼大,有時間,有精力,還有一定的資金儲備。如今的教育行業這麼發達,人們可以輕易地獲取大量優質教育資源,實現職場競爭力的提升。

堅持學習,才是這個世界的常態。

第2句:懂得尊敬他人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懂得尊敬他人,讓我認識了自己的師傅,也成就了我的幸運。

在一次公司組織調整的時候,師傅調到了我們部門。本來我和他只會是普通的同事關係。機緣巧合,我問了他一個專業問題,師傅因為理論與經驗豐富,給我講了很多系統性的知識。看我態度不錯,能虛心地聽進去,他越講越有興致,草稿紙用了好幾張,還意猶未盡。

其實他哪裡知道,我當時就是個新手,出於對老師傅能力的敬畏,這才一直虛心地接受。

打那之後,師傅對我明顯地有別於其他人。每逢重大工作,都點名要我給他做助手。平時經常考我問題,對我提出更嚴格的要求。拜他所賜,我的工作強度暴漲,不過結果也很明顯,我的能力也突飛猛進,很快就把同批入職的人遠遠甩在身後了。

等到年末的時候,不出意外地,我拿到部門前三的績效,如願獲得了部門最大增幅的薪酬,高出同事一大截。

回顧這段關係,我當時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對前輩抱有足夠的尊敬。

這事說起來簡單,想做到卻不容易。我就經常聽到部門的老師傅們抱怨,說現在的新人難帶。所謂新人難帶,就是現在的新人不懂得尊敬別人。

這也是現在的90後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對前輩缺少必要的尊重」。現在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同樣的崗位,往往會提出比過去更高的學歷要求。工作壓力沒有讓90後學會珍惜與謙虛,反而變得眼高手低,對於前輩的所謂「經驗之談」心存不屑,充耳不聞。殊不知行業內每一條經驗的背後,都可能是無數次血和淚的教訓。

如果你是個懂得尊敬別人的人,一開始就能重視這些經驗,那麼這些挫折和彎路都是可以避免的。而我們平時能遇到的前輩,大部分都是願意提攜新人的,樂於分享經驗的,只要你心存敬畏。

當我有機會做師傅的時候,我很鄭重地把這個道理教給了徒弟。因為我堅信,如果你是個懂得尊敬別人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第3句:有規劃有定性的人才能少走彎路

清華大學的寧向東老師曾經在專欄里寫過一篇關於職業規劃的文章,叫做《職業規劃:個人變革的坐標》。職業規劃,歸納起來就是三個要點:基於興趣、瞄準方向、用盡全力。

我的朋友L君就完美地踐行了這三點。

L君是我最佩服的朋友。在我的印象里,L君從來沒有走過職場的彎路。在大學的時候,L君就選擇了感興趣的專業,畢業後如願從事了專業相關的工作。

由於他工作表現突出,好多部門的老大都想挖他過去,許諾了各種豐厚的條件,他都不為所動,一直默默地在自己的專業里深耕。

在這期間,本部門的老大曾暗示可以給他更高的崗位和薪酬,他也拒絕了。

直到最後,他終於抓到了一個合適的機會,一舉跳到公司最核心的部門,如願以償,成為了部門那個專業最年輕的工程師。

有明確職業規劃的人,就如同一名狙擊手一樣,能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點,只開一槍,就精準地擊中目標。但是對於當下的90後來講,真正有完整職業規劃的人卻是少數。

現在企業能很明顯感受到這一點,每年入職的新員工都很多,可2年後能留下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某單位2019年對90後的調查顯示,90後平均1年半就換一份工作,95後更是減少到半年。

頻繁的離職,使得90後往往很難有長期、完整的職業規劃。可能因為一時的薪酬不滿意,或是人際關係的衝突,很衝動地就決定離職。

而在離職的人群中,跳槽是一部分,轉行的人也不在少數。90後的離職往往充滿著感情色彩。

那些頻繁離職的人,經常是在換了好幾份工作後,才確定一個職業方向。往往比其他人多走了很多彎路,白白地浪費了時間。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想要擁有長久的生命力,離不開職業規劃,更需要時間在專業領域裡深耕。相比於盲目地去頻繁試錯,我們更應該做好職業規劃,拒絕追求短期利益,避免亂動作。

職業生涯是一件終身的事,有了規劃才能找對方向,少走彎路,走得更遠。

結語

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年輕的時候。

90後的成長路上,總是充滿了變革與爭議。他們常常是變革的先行者,承受著世人的質疑與期待。在90後們也邁入30歲之際,我願你也能從我的三條感悟中獲得啟迪,讓你的職場走得更順利一些。

主動學習,讓你走得持久

懂得尊敬,讓你走上捷徑;

學會規劃,讓你少走彎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E5wbW8BMH2_cNUggIr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