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拼娃」的代價:看看這些成年沒成人的孩子,如今過得怎麼樣

2019-10-04   口袋優鴻

杭州的一家私立小學,從教室到食堂走路只要5分鐘,卻貼心地配備了帶雨蓬的高爾夫車接送孩子吃飯,這樣那些小「貴族」就不會淋到雨曬到太陽

北京一個小學,孩子剛剛能背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家長群里馬上有人相約去報一個國學大師課

一節2000元,有幾個嫌貴嫌麻煩猶豫的家長,等他們想報名時卻發現名額都滿了

深圳一個著名機構舉辦的國外大學留學講座里,坐滿了表情凝重的父母,其中一半的家長,孩子還在上幼兒園

從「直升機父母」到「鏟雪機父母」

「直升機式父母」,是那些有著過度養育傾向的別名——成天在孩子上空盤旋,一方面保護,一方面監督,執著於孩子的成功,把育兒變成了產品開發

而近幾年直升機式的環繞監管還不夠,更粗暴有力的「鏟雪機」父母出現了

焦慮地守在孩子身邊、監視孩子一舉一動的直升機父母已經是上個世紀的東西了。

如今一些富有的家長更像是鏟雪機,為孩子提前掃除前往成功路上的所有障礙,讓孩子不必遭遇失敗、挫折或喪失機會。

——《紐約時報》

如今中國的家長也已不再滿足僅僅做一個產品開發經理,而是正成為孩子的CEO兼投資人一邊只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一邊苦笑著稱自己孩子為「碎鈔機」和「吞金獸」

一個朋友對我說:養孩子就像開公司,前期就是要不斷投入,比起創業,投資孩子的成功率更低,肯定收不回本

隔了一分鐘,她又加了一句:

但我也認了

那些被過度開發的「產品」,上線後怎麼樣了?

家長關注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他們的每個細節,目的就是他們將來能實現我們為他們精心打造的計劃:進入名牌大學,找到好工作

那麼進了大學,找到工作,「產品」推向市場了,家長是不是就可以輕鬆了,可以放手或享受回報了?

那你就太天真了

下面這些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大學裡,家長朋友們猜猜是哪個大學?

每次考試時,父母是遠程人肉鬧鐘,以免鬧鈴鬧不起孩子,耽誤考試;

畢業時孩子要考研,家長聘請昂貴的輔導老師,幫助孩子寫論文;

開學前,父母先跑到宿舍幫孩子鋪床疊被、再跑到食堂查看飯菜是否合適;

答案是:史丹福大學

父母給了孩子最好的安排,卻唯獨沒有給他們自我生存的能力

當父母學會放手了,孩子才能飛得更高

臨床心理學博士瑪德琳·萊文,結合自己3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調查發現:

高分、獎盃,甚至是優渥的家境,並不能給孩子帶來真正的成功

她在《給孩子軟實力》一書里寫道:

孩子生活中潛伏的最大危害,並不是街上有陌生人從天而降之類的偶然事件,而是父母為孩子做的太多,結果導致他們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過度養育的父母,其實心中有個假設:孩子自己不可能成功,除非我們可以隨時保護和糾正

在現實中,這個假設並不正確

父母對孩子所有的養育,都是為分離做準備的,而孩子獨立所需要的所有心理素質和品格技能,都不可能隨著孩子長大突然降臨,而是從小到大在一件件小事裡培養和鍛鍊出來的

你真的希望孩子成功嗎?那就要學會何時放手

其實很多時候拖孩子後腿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做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