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掉工作了2年多的老員工,留下入職不到半年的新人,是為啥?

2019-07-28     亞美呀

一、老闆淘汰掉老員工,留下新人是為何?

聽主管說,隔壁部門最近在進行考核,會從中淘汰掉兩個人。

我心想,隔壁部門幾個月前剛招進去三個新人,會不會就從他們中裁人啊。

但後來結果一出,大跌眼鏡。

裁掉的竟然是兩個入職已經超過兩年的員工。

經過多方打聽,我了解到,裁掉的兩個人,雖然資歷不淺,但是業務能力跟新人比起來,並不占什麼優勢。

考核也是公開透明的,大家都是公平比賽,贏的是理所當然,輸的也是心服口服。

優勝劣汰、弱肉強食,我們都很清楚叢林法則,可知道並不一定都能做到,而要做到,也就不得不了解什麼是「鲶魚效應」。

鲶魚效應是指鲶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其實質是一種負激勵,是激活員工隊伍之奧秘。

主要由來是,挪威人喜歡吃 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

所以漁民總是想方設法的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 漁港。船長嚴格保守著秘密。

直到船長去世,謎底才揭開。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里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鲶魚。鲶魚進入 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

沙丁魚見了鲶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

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

這就是著名的「鲶魚效應」。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沙丁魚尚知道為了活命,就要動起來,我們也是一樣,為了有立身之本,也要有行動,有進步。

同時,老闆也要懂得利用「鲶魚效應」給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二、善用「鲶魚效應」,員工會越來越優秀

「鲶魚效應」會出現優勝劣汰的現象,對員工來說是種負懲罰。但是善用這個效應,也會讓員工朝好的方向邁進。

1 、遏制惰性,促進自我提升

美國營銷大師愛瑪·赫伊拉曾說:「不要賣牛排,要賣煎牛排的滋滋聲。」

這裡踐行的是行為心理學的創始人約翰·沃森(John B.Watson)建立的「刺激一反應」原理,滋滋聲就是一種刺激,通過聲音的刺激,讓人產生一系列美妙的聯想,誘人的香氣,可口的味道。

「鲶魚」的介入,所達到的效果也是種刺激。

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時間久了,成員就會缺乏活力和新鮮感,容易厭倦,滋生惰性。

而通過引進強勁的對手,公司有了壓力,有了競爭氛圍,員工也就有了緊迫感,激發出進取心,從而產生沙丁魚般活蹦亂跳的動力。

尤其是老員工,會更加進取。

馬斯洛需求層次中,在滿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後,人會去追求尊重。會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個人的能力和成就能得到社會的承認。

所以當「鲶魚」進入老團隊中,原先的老員工為了保持顏面,也會更加努力地去工作,以免被新來的同事所趕超。

2 、產生危機感,激發積極性

很多人也知道草原狼的故事。

當牧民減少草原上養的數量時,沒過幾年,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羊的數量銳減且體弱多病,羊毛的質量也大不如從前。

而又將狼群引進後,羊的數量雖然開始減少,但是樣的質量也跟著提高了。

公司也一樣,如果員工水平相當,沒有人很突出,也沒有人很差,大家各司其職,氣氛一派祥和,看上去都很安逸。

但是長此以往,員工也會缺乏創新和主動性,開始人浮於事,效率低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鲶魚」的到來,也就像草原上的狼一樣,從前大家水平相當,你不跑,我也懶得動。狼來了之後,為了保命,大家必須像羊一樣不停地奔跑,掉隊的那個,也就只能被淘汰。

有了危機感,也就能迸發更多的活力。

三、要跑,別等著老闆用「鲶魚效應」「收拾」你

生活不是養老院,別一醒來,就發現世界變了天。

你要跑,要迎頭趕上。不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還會說「我要毀滅你,與你有何相干?」

1 、打破「花盆效應」,持續進步

「花盆效應」,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適的「花盆」中待久了,就會不思進取、安於現狀。

一個人開始廢掉的跡象之一,也就是不肯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有句話說:可怕的不是別人比自己努力,而是比自己優秀的人比自己還努力。

你呆在舒適區,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你不知道的是,可能你的極限也就是別人的基線。

時代發展得太快,唯有持續學習,不斷進步,也才有安全感。這安全感,也是自己給的。

有行動,也才有反饋。

「小步快跑,快速疊代」,持續進步,也是不斷自我否定的過程。

2 、用壓力倒逼自己成長

柏拉圖曾指出:「人類具有天生的智慧,人類可以掌握的知識是無限的。」人類大約有90%~95%的潛能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開發,我們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等待發掘。

「鲶魚效應」作為負懲罰,也正好是我們成長的契機。有壓力,也更有動力。

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確目標,給自己一個期限去完成一件事。

每達成一個目標,我們也就獲得了更多的成長。

3、 小心「煮蛙效應」,居安思危。

上半年,幾百名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員工被裁後,包括阿里、百度、騰訊、華為在內的網際網路巨頭,紛紛為他們投向橄欖枝。

但結果也讓人很意外,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沒有通過第一輪面試,即使通過了,也會在技術測試中被刷下來,他們和不會幹沒什麼區別。

生活會偷偷獎勵那些努力的人,也會明目張胆地懲罰那些停滯的人。

當你覺得生活很安逸的時候,可能恰恰也是在走下坡路的路上。

安逸的現狀並不會一直存在,你比別人多一種技能,也就多了一種選擇。


最後,成長,可能沒那麼舒適,也時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也要很開心,因為解決了困難,也就意味著你又成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GDQWwB8g2yegNDaQJ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