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尤其是對於原生家庭相差甚遠的男女來說,婚後面臨的生活方方面面的摩擦矛盾,時刻在考驗著兩人之間的愛情。我們看到的中國電視劇中基本上都是婆媳大戰、撫養糾紛、父母插手兒女婚姻事務等情節。這類衝突屬於特有的中國式婚姻問題,在家庭系統排列裡面表現特別明顯。
兩性相遇後想在一起幸福快樂,還要懂得處理好與原生家庭之間的次序問題――必須以伴侶為先。兩人戀愛的時候,沒有家庭的干預,男女都自然的以伴侶優先,然而當兩個家庭相遇了,情況就複雜得多。
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同,兩人都對各自的家庭和父母有著深深的依戀,都認為愛我就請接受我的家庭。
下面的示範,模擬反映的是中國式兩性關係的常見狀態:
1.兩方對峙,僵持不下。
一男一女相遇了,
女方對男方說:我很愛你,但我的父母比你更重要。
男方:很難受。
男方對女方說:我很愛你,想和你在一起,不過,我父母最優先。
女方聽後:想後退。
男人女人都一樣,內心裡都希望對方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那如果換一種說法,又有什麼效果?
男方:現在我長大了。有時候我需要去照顧我的父母,同時,跟你在一起了,你是最重要的!
女方:我同樣需要照顧自己的父母,同時,跟你在一起時,你就是最重要的!
聽到上述話,男方女方都向對方走過去,他們很親近地站在一起。
2.女生託付全家,不可承受之重。
走進婚姻本來是精神上、物質上都已獨立,不再依賴父母的重要起點和標誌,但是中國式婚姻,通常都是女兒離開原生家庭,嫁入男方家庭,結果是,許多女性結婚,是把整個家族嫁了過去。
女方對男方說:我嫁給你了,我整個家族都靠你了!
男方:壓力好大,喘不上氣來。
家庭是兩個人相互扶持,女生不應當把自己,甚至自己整個家庭的生活壓力都加諸於男生身上。
3.男生滯留家中,拒絕長大。
女方嫁入男家的中國式婚姻形成的另一種情形是,丈夫永遠不用離開家,不用長大,這個家不是多了一個老婆,而是多一個女兒。
女方走入男方的家庭圈,站在男方的左邊,男方父親、男方母親站在男方身後。
如果詢問這樣的站法,所有人各自的感覺:
男方:很好!
女方:想往邊上走……
男方母親(婆婆):一切都在掌控中,很好!
男方父親(公公):很好!
女方母親:很空。
女方父親:感覺我們的女兒被搶走了……
一旦出現問題產生摩擦,比如在婆媳搶奪兒子/丈夫的大戰中,丈夫選擇站到了媽媽身邊,家庭的格局會發生很大變動。
這時候每個人的感覺:
婆婆:很開心。
男方:很好,安全了。
女方:很空虛,想回家,向父母走。
想要婚姻生活幸福美滿,我們就需要共建新系統,小家為優先一個新家庭的誕生,是男女共同創造了一個新的系統,一起走向新的未來,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有更好的結構模式:
男女雙方都離開各自的原生家庭,成立一個新系統;
女方與原生家庭系統之間保持距離,以丈夫為重;
男方與原生家庭系統也保持距離,以媳婦為重。
這樣所有人都表示很舒服。
中國人的家族觀念很濃,至今還是以父系的原生家庭為主導的模式,中國人的家庭概念也因此是以父係為核心的概念,孝道為先,凡事父母都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自己的伴侶和孩子。所以,我們看到的中國電視劇中基本上都是婆媳大戰、撫養糾紛、父母插手兒女婚姻事務等情節。這類衝突屬於特有的中國式婚姻問題,在家庭系統排列裡面表現特別明顯。
西方近代社會開始走進核心家庭模式,即由丈夫、老婆和孩子組成的家庭。孩子長大之後,脫離這個家庭而獨立,去成立自己的核心家庭,這個新的核心家庭獲得尊重,表現在事事以這個新家庭優先。這個價值觀在現代西方各國已普遍得到認可,也值得我們中國家庭借鑑。
其實,從排列的角度看,以新的系統,俗稱小家為優先,的確有利於小家的幸福,而且可能是家庭幸福的必要條件之一,這一點不受東西方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影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