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湖北要加快復工復產、復市復業,幫助解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困難,促進汽車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恢復發展,穩住經濟基本盤。
在全市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刻,人才無疑是武漢重振的關鍵。一直以來,武漢各級部門聚焦引才聚智工作,為武漢疫後重振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這個「五一」,李敦和同事們沒有安排休息。目前,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作為醫療器械研發的龍頭企業,他們正在抓緊時間研發血氧檢測戒指等智能醫療穿戴設備。
武漢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長 李敦
主要是在做這個項目,希望能早點推出市場,為疫後整個病情的控制做點事情。
李敦2月初從國外回到武漢,帶著團隊全力投入武漢戰「疫」。疫情期間,全國緊急馳援湖北的CT設備中,三分之一來自武漢聯影,一半以上的方艙醫院用上了武漢聯影研發的方艙CT。
李敦說,武漢聯影2018年正式在漢落戶,自己也作為高端人才在武漢安了家。暖心的人才政策、優質的政務服務、完善的激勵機制,都讓他把武漢當作了自己的家鄉。家鄉有難,自己自然義不容辭。
武漢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長 李敦
我覺得武漢對聯影也好,對我本人也好,就像家一樣,自己的親人生病了,「父母」生病了,你不能拋棄他。
除了這份「親情」外,李敦對武漢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他表示,武漢人才優勢明顯,政策優厚,這些都將為武漢聯影插上騰飛的翅膀。
武漢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長 李敦
在吸引人才方面,我看到武漢的力度非常大,有人才落戶、人才補貼、落戶子女入學等等政策,尤其是東湖高新區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和服務。我覺得這些政策在未來可能力度會更大,從我本人或者從我們企業來講,都是非常有信心,非常看好武漢這個地方。
武漢聯影在漢建設的逾萬平方米廠房,今年有望投入使用,屆時武漢聯影將成為工業互聯、數字驅動的高端醫療設備智能工廠,開展包括高端醫療設備整機、核心部件、智能手術機器人、全智能超聲設備、醫療級可穿戴設備、3D列印等一系列創新產品的研發及智能製造,公司員工也將從現在的近500人增加到2000人左右。
正是在李敦這樣的領軍型人才帶領下,武漢人才引領產業創新成效明顯。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在漢布局;四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入選;全球首款128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片在武漢研發成功;全球首張自動駕駛商用牌照在武漢發出。近三年校友人才回漢簽約項目總投資突破2.6萬億元,新增留漢大學生109.5萬人,落戶50.6萬人,提前兩年實現「百萬大學生留漢」目標,人才對武漢發展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人才工作有力助推了武漢高質量發展。
今年,武漢還將進一步優化「黃鶴英才」認定機制,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改進人才評價機制,健全人才流動機制;大力集聚產業人才在漢創新、海外人才來漢發展、青年人才留漢成長、校友資智回漢共建;營造良好雙創環境、文化環境、生活環境,激發城市創新創業活力。
記者手記
李敦博士告訴記者,2月初回武漢時,國外的朋友們表示很擔心。可現在,他反過來擔心國外的朋友了。歷經疫情的大考,英雄的武漢浴火重生,成為了最安全的城市。
當下,武漢在抓好常態化防控的同時面臨經濟復甦的艱巨考驗。我們相信,有武漢人民眾志成城,有「人才強市」戰略指引,武漢一定能凝聚起強大信心,一仗接著一仗贏,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武漢廣播電視台出品
責編:王鳳君
融媒體記者:陳爽 周競凱
通訊員:曹啟山 王紅偉 晏鴻鷹 鄧妍
編輯:張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