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owie
前些天看到我司阿 Nam 老師寫了「無糖可樂」,我就在想「我大維他檸檬茶啥時候能站起來呢?氣抖冷!」 (開個玩笑啦,小弟我也是「肥宅快樂水」死忠粉),但是單靠無糖可樂的甜度怕是撐不過這漫漫夏日,讓維他檸檬茶減輕一下無糖可樂的擔子也是極好的。
對了,不知道各位喜歡維他的什麼飲料呢?我的票會投給錫蘭檸檬茶和港版原味維他奶。
說到維他就不得不提一下「維他奶國際集團」了,他們家的發展史有點東西的 (雖然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歡上歷史課哈哈哈)。創始人羅桂祥先生生於 1910 年,時值動盪年代,在童年時期隨母遠赴馬來西亞投靠父親,後移居香港並就讀於香港大學。
image:hkmemory.hk
畢業後沒多久就趕上了日軍全面侵華,大批難民逃往香港新界,由於氣候炎熱和營養不良,大部分難民都罹患了腳氣病而無法正常行走。當時在香港參加救濟難民工作的「熱血青年」羅桂祥想解決這一問題,但苦於乳製品匱乏且昂貴,於是另闢蹊徑教難民使用本地大豆製作豆漿以補充營養。
在 1936 年,美國駐中國商務參贊亞諾曾讚揚中國大豆「營養豐 富,能與西方的牛奶媲美」。 image:YouTube
在飲用豆漿的一個月後,許多腳氣病患者就已經能正常行走,於是羅桂祥先生萌生了製作廉價而富含營養的大豆飲品的想法,並希望為香港的普通家庭提供一種價格低廉而蛋白質豐富的飲品,以替代昂貴的牛奶 (據聞有相當一部分亞洲人是乳糖不耐的體質)。
image:hkmemory.hk
1940 年初羅桂祥先生正式成立香港豆品有限公司,但願景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豆奶的供給遠大於市場需求,有大量豆奶因為過期而報廢 (當時出品的豆奶保質期只有一天),不足一年公司瀕臨破產。
香港豆品有限公司成立紀念照。 image:industrialhistoryhk.org
而後因為香港淪陷,羅桂祥先生拖家帶口過了幾年逃亡生活,不過這幾年的空窗期讓他了冷靜下來,好好總結了豆奶的製作經驗,並潛心研究飲品經營與市場營銷。在 1945 年日本投降之後羅桂祥先生火速返回香港「產奶」,於是有了現在的「維他奶國際集團」以及暢銷 70 餘年的維他豆奶。
而我們心心念念的檸檬茶則是在 1979 年問世,廣東以外的朋友可能會疑惑:「欸!這麼早誕生的飲品為什麼在最近這幾年才火起來呢?」因為維他奶集團在 1994 年才在深圳建廠,正式進入內地市場,而且是從零開始推廣,直到最近這幾年才火遍全中國。
1993 年維他檸檬茶的電視廣告。 image:YouTube
維他檸檬茶也像可口可樂那樣推出過不同的口味以適應口味多樣化、不斷追逐新鮮感的年輕人群體。今天小弟來著重說一下原味、錫蘭紅茶味、低糖原味以及冰涼味這四種口味 (其實還有蜂蜜和青檸兩種口味,個人認為味道著實有些奇怪,此文忽略不提)。
維他檸檬茶大家族。
首先是 錫蘭(Ceylon 的音譯)紅茶味,相比於其他幾款更突出茶味的醇厚回甘,的的確確能品出斯里蘭卡的紅茶品質;也因為大部分香港茶餐廳製作奶茶都會用到錫蘭紅茶打底,以致於港人對錫蘭紅茶的接受度很高,也特別擅長將錫蘭紅茶玩出花來——於是維他檸檬茶的錫蘭紅茶口味就應運而生了。
錫蘭紅茶葉也有分產區和等級,在這裡就不細說了。 image:pngkit.com
可能是因為年歲漸長,我是越來越痴迷茶多酚帶給我的茶澀味和那份獨特的回甘,對糖分的依賴也逐漸降低;雖然糖分是肥胖的罪魁禍首之一,但是長時間的脫糖也會讓人情緒低迷。所以當我需要糖分的時候,我的心都會給錫蘭檸檬茶留個位置。
點擊圖片查看含糖量
BTW,這兩天我去逛便利店發現錫蘭檸檬茶竟然推出了內地瓶裝版,買不到港版的各位可以到家附近的便利店 Check 一下啦!
第二位是 低糖口味,個人感覺像是港版 原味「澀得起」檸檬茶的低配版,其甜度和澀度都得到了同等級的弱化,適合「口味較輕」的朋友。像無糖可樂一樣,低糖檸檬茶也是大勢所趨,也證明了維他一直都非常關注年輕人群體。雖然同為「大麻」,但「低糖大麻」總歸要健康一些。
點擊圖片查看含糖量
其實我個人不太想聊 原味檸檬茶,因為它真的太甜了 (有同感的朋友請舉手)!但其畢竟是所有口味的爸爸,也是將我框進「大麻陷阱」的罪魁禍首,幾分薄面還是要給的。對於它的甜度經過不少媒體的「測量」均發現含糖量要比可口可樂高出 3% 左右,所以堅信檸檬茶比快樂水健康的朋友要跌眼鏡了。
點擊圖片查看含糖量
因為其過高的甜度,原本屬於紅茶的澀味就不值一提了 (那種齁甜真的有點上頭)。這裡我推薦各位嘗一下港版的「澀得起」原味,雖然二者甜度相仿,但是後者的茶味和檸檬味會更突出,我覺得這才是檸檬茶該有的「亞子」哈哈哈。雖然我現在對原味檸檬茶無感,但不妨礙它排進我國本地特色飲料銷量前五 (特別是在廣東地區),足見它的影響力。
數據來源:天貓
最後是 冰涼口味,這是夏日飲料必選,也是我第二喜歡的口味。入口是迎面而來的冰涼感,雖然是調味劑達到的效果,缺少了屬於薄荷的草本味道,但依舊不影響這股清涼讓人上癮。當寫稿的我走到思維死胡同的時候來上一口,不敢說能瞬間盤活,但起碼有了繼續思考的餘力,再配合上稍高於低糖口味的甜度與澀度,低迷的心湖也會泛起愉悅的波瀾。
點擊圖片查看含糖量
如果要體驗最純粹的酸澀記得要買盒裝的,塑料瓶裝的個人認為始終差點兒意思。
沒想到關於維他檸檬茶一不小心又寫了這麼多,不過熟悉維他產品的老司機都清楚這只是冰山一角,就單是維他家族最經典的豆奶類產品也會因為銷售地區不同而推出口味不同的產品。
左為內地版原味,右為港版原味。
就以中國香港地區和內地為例,除了香草、巧克力、椰子口味,香港還推出過紫薯、哈密瓜、薄荷巧克力口味等奇葩口味,小弟我也很想嘗試這些口味,只可惜這些口味就連在香港都不容易買到。
因為口味太多了,小弟跑了幾家店都沒買全,哭了。
我也嘗試過香草、巧克力、椰子這幾種口味,一開始會覺得蠻新鮮,但過後還是會回歸原味的懷抱,用比較肉麻的說辭就是「還是喜歡初戀的味道」哈哈哈。
有不少朋友可能不知道,港版和內地版的原味豆奶在口感和味道上也會有些許差異。個人覺得港版的大豆味更足,甜度略低,內地版口感略澀,甜度稍高;雖然如此,我喝得更多的還是內地版的「藍盒子」,其冰鎮過後的口味也是一絕。
如果想品嘗最正宗的維他奶我還是推薦喝玻璃瓶裝的,這也是維他奶集團成立伊始就使用的傳統包裝,雖然是從可口可樂那裡學來的哈哈哈。在廣州佛山宵夜桌上的常客除了碳酸飲料就是玻璃瓶裝維他奶,那屬於豆奶的香甜和順滑是碳酸飲料不能比擬的。
玻璃瓶裝的還有巧克力味,也推薦一試,還有喝之前記得搖勻哦。
到這裡還沒完,維他除了上述兩大品類以外還把手伸到了菊花茶、果汁、港式奶茶、牛奶等等品類上(就連菊花茶也有不同口味)。這些品類中除了菊花茶和港式奶茶在我們這邊容易入手以外,其他都難得一見。
<<<左滑查看更多
各位朋友有幸看到便利店貨架上看到下面這幾款,我也推薦大家一試 (不好喝的話就是個人口味差異,與我無關哈哈哈)——「竹蔗茅根」,竹蔗負責清甜,茅根負責下火,實屬夏日利器;「冰震紅西柚」,冰涼加西柚保證讓你耳目一新;「蘋果綠茶」,將蘋果和綠茶的香味進行了有機融合,相信你會好奇它的味道。
以上幾款甜度和茶味都非常收斂,突出一個小清新。
一篇寫下來,我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也清楚關於維他系列還有很多東西值得去說道,但實在是篇幅有限,我只能把我認為的最好「維他」展示給各位。那麼各位老司機最喜歡的「維他飲品」是什麼呢?咱們評論區見!俺先去補充錫蘭檸檬茶了,拜!
最後放兩張大合照。
Author:Powie
Photo:Young
Design:Min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SRzjHMBnkjnB-0zcA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