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給溥儀的弟弟娶了個日本女孩,女孩懷孕後,溥儀感到很緊張

2019-11-29     路生觀史

提示:溥儀為什麼想要從日本人那裡「過繼」一個女兒?一方面,是眾所周知的原因,他不能生育;另一方面,分明還有一些說複雜其實也很簡單的隱情。



歷史不可能是一個個孤立的事件,把它們放在一起,就會有一條線顯現出來。

溥儀,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1932年,26歲的他去了東北,1934年正式成為日本人的傀儡。1935年首次訪問日本,1940年第二次訪問日本。現在,就讓我們從他的「訪問」開始。

有些不懂歷史的人總喜歡莫名其妙地吹牛,說是溥儀去的時候不但有戰艦迎接,還有戰艦護航;到達後,日本舉行了70多艘軍艦參加的海上演習,頭頂上有100多架飛機呼嘯而過,更有天皇親自到車站的迎接。又說,在歡迎的宴會上,桌上擺滿了精心準備的菜肴,溥儀身邊有個人突然上前,拿著工具把所有的菜都翻了一遍,皇宮裡這種「試毒」的傳統讓日本人很是尷尬和驚訝。

第二次訪問的接待規格和第一次差不多,也是被某些人吹噓的對象。

我們不知道 這種「吹」有什麼意義,只知道訪問期間,溥儀對日方允許偽滿實行帝制「心存感激」,說出了一些連日本人都聽不下去的話:「我國建立……皆賴友邦以仗義盡力……朕與日本天皇陛下,精神如一體。爾眾庶等,更當仰體此意,與友邦一德一心,以奠定兩國永久之基礎,發揚東方道德之真義……」(《迴鑾訓民詔書》)

有個坊間故事因為這兩次訪問而流傳:溥儀受邀參觀日本皇宮,天皇的母親陪同他,他突然就提出了一個不情之請——天皇接連生了好幾個女兒,一直想有個兒子。天皇的女兒太「富裕」,溥儀希望天皇可以把大女兒過繼給他當女兒,懇請天皇的母親轉告天皇,並促成此事。

雖說,這在後來被不了了之,但溥儀仍然對日本,尤其是天皇的母親表現出了十二分的「依戀」:「我用手攙扶著皇太后,這和我在長春的宮內府中,攙扶我父親上台階有著同樣的心情。」天皇的母親說:「太陽西沉的時候,我一定會懷念皇帝的。」溥儀答:「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我也會想念皇太后陛下的。」

溥儀為什麼想要「過繼」天皇的女兒?一方面,是眾所周知的原因,他不能生育;另一方面,分明還有一些說複雜其實也很簡單的隱情——日本人對於溥儀有後的問題非常關心,但是,溥儀不可能有後已是明白的了,這讓日本人很快把目標對準確了溥儀的弟弟溥傑。

吉岡安直,二戰時期日本軍人,偽滿時,任日本關東軍高參。他還有一個身份——「帝室御用掛」,即是「皇室秘書」,替傀儡皇帝溥儀辦事之人。溥儀曾在回憶錄中這樣形容他:「關東軍好像一個強力高壓電源,我好像一個精確靈敏的電動機,吉岡安直就是傳導性能良好的電線。」

吉岡安直把關東軍的旨意準確而強有力度地輸入溥儀的頭腦中,常對溥儀講:「一切政務、國務,皇帝不得隨便干涉。」意思是,溥儀呀,你就老老實實地做一個傀儡,一切聽從關東軍的擺布。溥儀對他很頭痛,但沒有辦法。

溥傑在日本讀書多年,1935年回東北,被安排至偽滿禁衛步兵團任排長,專門「保衛」溥儀,成了溥儀的「宮內府侍從武官」或者說是「警衛隊長」。 溥儀沒有生育能力,但溥傑有,日本人開始琢磨著怎麼給溥傑找個日本媳婦了。吉岡安直把這一想法告訴溥儀,溥儀非常吃驚,搬出了「大清祖制」,稱溥傑不能娶日本女子,被吉岡安直很不客氣地回絕了。

這之前,溥傑是有過婚姻的。與溥傑結婚的人叫唐怡瑩,系珍妃和瑾妃的兄弟志錡之女,大傅傑3歲,兩人是1924年結的婚。溥傑後來回憶說:「我那時不但在母親的吩咐下,莫名其妙地向著『指婚』的發令人叩頭謝恩,還得像傀儡一樣,選吉日,帶聘禮,身穿前清的冠袍帶履,在王府護衛、官吏、首領、小太監的簇擁下,到岳父岳母家去納聘。」婚後,唐怡瑩婚後很「花」,愛找公子哥,兩人生活得很不幸福。唐怡瑩非常支持和贊成溥傑去日本,目的就是為自己更加「方便」一些,他們的婚姻很快便成了聾子的耳朵、瞎子的眼睛。

唐怡瑩(中)


吉岡安直前來「通知」了,聲稱要為溥傑物色一位日本妻子,希望他能滿意。溥傑拿出了唐怡瑩這張擋箭牌,吉岡安直狡黠一笑,要他做「日滿親善」的表率。隨後,吉岡安直在北平找到了唐怡瑩的家人,逼迫他們替代唐怡瑩寫一封與溥傑解除夫妻關係的保證書,並找來警察署長強迫他們簽字。其時,唐怡瑩已「好」上了一個軍閥的公子哥,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北平醇親王府的大批財物用卡車運走占為己有,離婚對她來說是正逢其時的。

日本皇室的法典中,公主是不可能嫁給溥傑,因此,吉岡安直只能在與皇室有著近親的族群里為溥傑「選妃」,拍了很多的照片,拿給溥傑。溥傑知道日本人的「命令」不能違抗,只好答應,並從照片中選中了嵯峨浩。嵯峨浩在當時的日本屬於「貴族」, 吉岡安直當然不能亂來,將溥傑的照片也給了她,沒想到,她浩看過照片上的溥傑,竟然產生了一種「直覺上的好感」。

嵯峨浩



1937年1月,溥傑和嵯峨浩在濱口的家裡相親;2月,偽滿駐日本大使館發表溥傑和嵯峨浩訂婚的消息;3月,溥傑和嵯峨浩在濱口舉行訂婚儀式;4月,溥傑和嵯峨浩在東京舉行婚禮,當時溥傑30歲,嵯峨浩23歲;10月,溥傑和嵯峨浩來到長春,這是嵯峨浩第一次來中國……一切都進行得閃電飛速且有板有眼,只是緊下來的事情讓溥儀感到非常緊張,甚至是恐慌。

1938年3月,關東軍強迫溥儀簽字通過了《帝位繼承法》,其中有這樣一條:「皇帝死後由子繼之,如無子則由孫繼之,如無子無孫則由弟繼之,如無弟,則由弟之子繼之。」日本人的意圖很明顯,如果溥傑的日本妻子嵯峨浩生了兒子,偽滿的下一任皇帝將會由一個有一半日本血統的「弟之子」繼之。讓溥儀更加不安的是,那時候,嵯峨浩已經懷孕了——他擔心嵯峨浩生下兒子,那樣的話,日本人很有可能直接除掉他,不僅要丟「帝位」,甚至丟命。但很幸運,嵯峨浩生了管委會女兒,溥儀才鬆了一口氣。

1939年,嵯峨浩再次懷孕,溥儀又緊張了起來。1940年3月,嵯峨浩下了第二個孩子,讓溥儀更「欣慰」的是,又是一個女兒。如此,溥儀的擔心一直持續到了偽滿的倒台——1945年日本戰敗,同年8月偽滿滅亡……這時候,溥儀的心「安」了,他的「帝位」和日本人的《帝位繼承法》,對他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和用處了。

在溥儀的擔心甚至恐慌里,不難看到人性的自私甚至是醜惡——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所謂的地位與權力,不惜丟掉良心、氣節、靈魂,甚至祖國。溥儀要日本天皇「過繼」女兒和害怕嵯峨浩生兒子等,因此被串成一條「線」,在絕非偶然里讓人們看到了事物的本質。這中間,值得點贊的人倒成了嵯峨浩——據說,當她了解到《帝位繼承法》,得知自己被利用後,曾想一死了之。在這一「覺悟」里,她最終與溥傑生活得很幸福、很圓滿,白頭到老了。(文|路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SH_uW4BMH2_cNUgk8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