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劉濤、張翰、吳磊、林心如、馬天宇等組成MC陣容的《親愛的客棧》迎來了最新一期,本期節目劇情的發展可謂是膠著至極,管家們各自迎來了開張後的首位客人,而劉濤也根據各方面的綜合表現評出第一個失去「終極合伙人」競爭資格的管家,局面進入白熱化階段。
一方面眾人相互之間的競爭雖然十分激烈,但為了完成當初定下的創收指標,嘉賓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互相幫助,在訂餐、照顧客人等環節照顧彼此,共同面對困難,向觀眾們展示出了競爭中求合作的時代精神。
各位管家為了能夠更多的創收可以說是絞盡了腦汁,闞清子甚至連陪同客人介紹周邊遊玩項目這樣的分內職責都採取收費制,確實有點「走火入魔」了,幸好被劉濤撞見及時制止,方才沒有釀成大錯。
其他管家們的創收項目就顯比較中規中矩一些,可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大的一點便是收費太過昂貴。
比如在黃河岸邊的燭光晚餐,單單一位就收費600元,這還是在不算酒水的情況下。設想一下,晚間的黃河岸邊,冷風蕭瑟,蟲兒翩翩,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吃一頓晚餐,收費600元/人,如果不是明星效應,在節目結束後,這樣的創收項目真的能夠繼續維持下去嗎?答案顯而易見。
平心而論,嘉賓們那股努力向上,全身心投入創收工作的狀態值得肯定和支持,但是脫離實際生活,設計出一個超出自身服務應有價值的項目,確實有捨本逐末的嫌疑。
就連身為的老闆劉濤聽到張翰報出這個價格時,都大吃一驚,表示相對於顧客的高額消費,客棧不僅無法提供相對等的服務價值,還將給客人留下客棧「高消費」的壞印象,得不償失。
筆者十分認同《親愛的客棧》「三朝元老」劉濤的觀點,如果只是簡單地提高各個服務項目的收費,面對嘉賓們的熱情服務,慕名而來的各位客人自然不忍心拒絕,會抱著「反正僅此一次」的心態產生消費衝動,呈現給各位觀眾的便是一副「自然和諧」的畫面。
然而,這畢竟是在做節目,當這場真人秀落下帷幕時,那留給後人一個經營完善的客棧民宿的初衷又該如何實現?後來者還會為600元/位的燭光晚餐買單嗎?恐怕真的難以為繼。
所以,劉濤對這樣一個價格的質疑是有道理的,以她所處的位置和參加節目的初衷,自然是以建立一個完善可持續的客棧體系為主要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去不斷努力,雖然這樣看上去會比前兩季要更加嚴厲。
總而言之,要論道理,想必嘉賓們都懂,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畢竟自第三季推出競爭制度以來,眾人的壓力與日俱增,疲於應對眼下的各種情況,難免會有不足之處,也屬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