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除了清蒸,還有什麼好吃的吃法?

每年秋天,又是念叨著「九雌十雄」的口訣,心心念念等待吃蟹的時節。但吃了這麼多螃蟹,你對它們真的了解嗎?

在歐美一些國家,大閘蟹曾被當作過外來物種入侵。但在中國,大閘蟹就是「美食」的代名詞。

我們吃蟹的歷史可以回溯到大禹的年代。傳說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大禹時期的一個河工,巴解。這個勇敢的人不知道為啥將開水倒進了河溝,燙死了一批「夾人蟲」;又不知道為啥好奇的吃了一口,發現味道還挺鮮美。自此吃貨們每年的執念又多了一種。

但在物流不發達的古代,如果不是本地產蟹,想吃一頓螃蟹可是大工程,這也就導致吃蟹成為了身份的象徵。

《紅樓夢》里的螃蟹宴,賈府上下在大觀園吃蟹,賞桂,光螃蟹「三大簍七八十斤」。加上其他酒肉,「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圖/視覺中國

而那套看起來無比精緻講究的吃蟹工具——蟹八件,是晚清年間蘇州人所開創,曾是蘇州富家女兒出嫁的嫁妝,鼎盛時期一套工具多達 64 件。那時的「蟹八件」,絕對是社會上流身份的標誌。

為什麼提起吃蟹,大家都說大閘蟹?因為上海。開埠以後的上海成了全國的經濟中心,由於上海人愛吃蟹,陽澄湖的大閘蟹蓋過了江浙其他螃蟹的鋒芒。

建國以後,這股風潮還從上海帶到了香港。每到秋天吃蟹的季節,上海菜館就會在店門口貼上「大閘蟹「的紅紙。在香港,這種蟹就被稱作」上海蟹「。

對於如此愛吃的中國人來說,螃蟹也吃出了花樣。

最原色的一種吃法是清蒸,明代的張岱評價起大閘蟹來,就稱其「不加醋鹽而五味俱全」。祛寒去腥的薑絲、醋與黃酒,是這種吃法的最佳搭配。

江南地區的人們還有醉蟹、面蟹的吃法。前者將螃蟹用酒、香料泡製而成,吃的時候,酒味已散,但蟹香仍在。而後者則是以大閘蟹為主料,並將其切成兩半,沾上麵粉放在油鍋里炸,炸熟後出鍋就可以吃了。

如果嫌吃蟹麻煩,又想一飽口福,無需上手剝蟹的吃法也有,比如蟹黃湯包。

吹彈可破的靖江湯包。 攝影/余榮培

蟹肉蟹黃從蟹殼裡剔出來,放進鍋里跟皮凍一起熬製成湯汁,包進勁道的麵皮中,吃起來鮮味十足,湯汁滿溢。

又是螃蟹的另一種委婉吃法。小時候,菜場裡的本地河蟹個頭都小,剔出蟹黃、蟹肉,放入燒熟的豬油里,加上蔥姜,熬成金黃色的蟹油。它可以用來熬湯,煮麵,鮮味不亞於一隻清蒸螃蟹。

提問:螃蟹到底幾條腿兒?愛吃螃蟹的你能一口答出嗎?

螃蟹有 10 條腿,而不是 8 條。


文丨逸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