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所學校公開砸手機:培養孩子好習慣才是治根之策

2019-11-08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家學寶主筆團 | 戀小暖

1

手機,可上網,可購物,可支付,可聽歌,可看書......

按理說,這樣一個功能如此齊全的工具,大眾肯定是愛不釋手。

可放到青少年的手上,他們手機成癮的問題儼然引發了一場場學生、家長、學校三方的激烈攻防大戰。

就在前些日子,安徽一中學公開砸手機,上了熱搜。

校長回應,事先已經跟家長簽了禁止帶手機入校的協議,違者就會被摧毀手機。

所以,此次砸手機事件的發生全然是因為學生不遵守規定:帶手機回校,在校玩手機,校方為了警示才這樣做。

雖說學校禁帶手機的初衷是為了學生好,但「砸」的行為未免太過火了。

而這也不是第一次,此前,山西也有一所中學將學生帶入校園的手機摔壞或是拋入水桶。

可是如此以暴制暴並不是辦法,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畢竟教育講究的是「宜疏不宜堵」。

要知道你砸掉了學生手機,不讓他在學校玩,那麼他出了學校照樣可以為所欲為,想玩就玩。

治標不治本,往往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養成正確使用手機的好習慣。

2

據韓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韓國超98%的青少年都使用手機,其中10-19歲的青少年裡約有30%被認為對手機過度依賴。

對此為了幫助這些青少年,韓國開辦了16個「戒癮營「,通過各種集體活動擺脫他們對手機的依賴。

同樣的,青少年手機成癮也是法國社會關注的熱點。

據法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200萬法國中小學生中,擁有手機的學生比例高達86%,手機成了他們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所以,法國現如今已經頒布了校園手機禁令,強制禁止中小學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若帶了手機則直接違法受罰。

而英國教育標準局更是早在2012年宣布,禁止中小學學生攜帶手機進入課堂,並規定了學校和老師的問責事項。

目前德國也就禁止中小學學生帶手機回校的問題展開了公開討論,相信不久後也會實施一定的措施。

從英國,到韓國,再到法國、德國,看似小小的一部手機,竟然使這些個國家相繼做出一系列的舉措來禁止青少年在校對它的使用,它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3

有人說,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事實也確實如此。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做了這樣一個為期十年的實驗:

十年前,他抽取了100名來自全國各地中下層家庭的孩子,將他們以50名為一組分成了兩組,一組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一組則是對手機成癮的孩子,並進行了跟蹤調查。

十年後他得出的研究結果顯示,50名對手機成癮的孩子中僅有2名考上了大學;另外50名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中,除了3名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外,剩下的47名都考上了大學,而且其中還有16名獲得了學校的獎學金。

想不到一部手機的影響對孩子而言,竟然如此巨大!

可是濫用手機遠不止是毀掉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考不上大學那麼簡單。

長時間盯著手機,無疑會很傷孩子的視力,看看以下這組數據便知:

  • 孩子連續看20分鐘投影,視力平均下降到10.4度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6.3秒;(淚膜破裂時間正常值為15-45秒,少於10秒為病態)
  • 孩子連續看20分鐘液晶電視,視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6.7秒;
  • 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ad,視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秒;
  • 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hone,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3秒。

此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最新報告還顯示,孩子長時間盯著手機螢幕,大腦皮層會變薄,語言和推理考試會變差,甚至還可能患上肝癌等12種常見癌症。

而除了生理上的危害外,孩子手機成癮,在嚴重情況下會導致他們心理扭曲,行為異常,做出傷害自己或是傷害別人的行為。

2015年,成都一初中孩子因為父母不讓玩手機,他一怒之下就放火燒了自家臥室;

2017年,撫州某中學的高三學生雷某,因為課間玩手機被班主任收走,不滿的他竟殘忍拿刀殺害了老師;

2018年,上海一14歲女孩因為長時間玩手機被父親罵,心裡憋屈,離家出走後便跳河輕生了......一起起觸目驚心的慘案背後都是手機惹的禍。

因此,培養孩子養成正確使用手機的好習慣,更加成為了家長們保護孩子不受手機影響的不二選擇。

4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養成正確使用手機的好習慣呢?

因為對於孩子而言,他存在著一定的反叛心理,你越是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就會越要去做,所以完全拒絕孩子玩手機那是一個不太明智的做法,

美國矽谷的很多高管,其中也包括喬布斯,他們會限制自己孩子玩手機的時長,規定孩子在某個時間段才能玩手機。

對此,「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首先要跟孩子定好規則,限定他們使用手機的時間,建立獎懲制度。

比如每周可以玩三次手機,每次不能超過半個小時,並且必須是完成作業後才可以玩,而吃飯時和睡覺前原則上不允許玩手機;若能遵守規則按時歸還,下次還可以玩;違反則減少玩的次數。

如此一來,有著規則的約束,孩子才不會玩手機玩上癮,不能停。

其次,家長可以多抽點時間陪孩子,培養孩子其他興趣愛好,轉移他對手機的注意力。

比如,跟孩子一起出去打球,一起坐下來聊聊天,一起結伴去郊遊。

比如,讓孩子參加一些興趣班,學畫畫,學武術,學跳舞等,進行著這些有趣事情時,他們就沒有閒工夫想要玩手機了。

最後,就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畢竟他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行為往往會影響孩子的行為。

更何況律人先律己,當家長放下手機,喜歡起看書、運動、練字這些東西的時候,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跟著一併去做。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培養孩子養成正確使用手機的好習慣,還是家長的行為更加有說服力。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