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開團了小達人的點讀筆和點讀書 (戳藍字查看),很多媽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年齡段應該買些什麼書,所以我突然就想跟大家聊聊關於陪孩子讀書的感想。
其實每個階段適合小朋友們的書還真的不太一樣。
0歲-1歲
給0歲+的小朋友看的書其實不是沒有發,反而很多,別看他們不認字,甚至於連圖也不太認得,但嬰兒期是視覺、聽覺和觸覺瘋狂發展的時期,多刺激總是好的。
一說給小嬰兒的,首當其中就是布書,因為撕不爛、吃不到肚子裡而且還有嘩啦嘩啦響的機關,特別適合小寶寶在手上和嘴裡擺弄。
左邊是大榮,右邊是依依。話說孩子口欲期來的時候,布書那簡直是最好吃、最磨牙的東西。因為布書就是為嬰兒量身定做的,所以選材普遍比較安全,如果孩子非得要叼個啥的話,叼布書肯定是比叼衣角要安全。
布書就說到這兒了,因為它基本就是玩具,孩子月齡大點能教給他上面的圖案叫什麼也就僅限於此了,啟蒙的功能性不強(話說這個階段也啟蒙不了啥)。
接下來我要說的就是有聲書。
科學技術的發展,孩子們的讀物不僅日趨豐富,形式也多樣。
我印象中,大榮出生那會兒點讀書還不是那麼普及,他的第一本有聲書是按鍵的,雖然內容很局限,就那麼幾首兒歌來回按著聽,但即便是如此,按按鍵然後就能聽見響聲對對寶寶來說也是一大新奇的發現。因此小小的大榮也是樂此不疲,很喜歡按。
給大家看下鐵憨憨李大榮!這本書陪伴了李大榮的0-1歲期,後來慢慢大了也還是會按。
有聲書在我看來,是個很好的發明,它雖然內核就是個兒歌機,但是卻把書這個概念代入到了小嬰兒的世界中,雖然不認字,但是依舊可以翻一翻,看一看。
後來到了妹妹,也依舊是很受歡迎,每次給她準備輔食的時候,怕她亂動掉下來,都會把這本書甩給她。在我看來,有按鍵、有聲音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孩子能消停一會兒。
但有聲書也有缺點,除了輸出內容單一,還很愛壞,能用多久,完全看人品。我家裡買過兩本有聲的兒歌書,一本知道現在還能聽,當然孩子們也長大了,不聽了。另一本買回來1個月就不響了。
上圖就是很快就不響的那本,還是本英文的兒歌,數量也比之前那本多,但是它不響,就是一本廢書了,除非我自己照著書唱給孩子聽……
話說,買這書不就想讓孩子自己玩去嗎,我給它唱,還要書幹啥?直接唱不香嗎?
因為這兩本都是正規渠道的正版書,談不上質量很差,當然也不排除小朋友碰巧就喜歡這本書,所以更是全憑運氣。
1-2歲
對於1歲+的孩子來說,我認為普通的紙質書並不合適他們,他們並不一定能聽懂你念的啥,甚至壓根就不聽,但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撕!
這是李大榮小時候撕的第一本書,至今它還在家,只不過就是這種殘破狀態了。
比起這種常規繪本,我會更推薦洞洞書。
這種書一般都是很硬很硬。很厚很厚的硬紙板做的,孩子撕不爛是其一,而且基本沒字,有字也很少,主要是花花綠綠還有洞或者機關。
對於低幼寶寶來說,字其實沒那麼重要,因為他們也不看的,色彩艷麗的圖畫,最好是能帶動他們的小手,翻來翻去就可以了,主要是讓寶寶去發現。
但洞洞書也有弊端,就是頁數少、只有洞,孩子可看的年齡範圍比較窄,1歲到2歲能玩上一年就差不多了,孩子會很快對它失去興趣。
所以這個時候就要隆重推出它的進階版——機關書。
這裡就不得不提《小熊很忙》,因為這套書陪伴了大榮跟依姐入園前的好些個歲月。
這個書是大榮2歲多的時候買的,妹妹才幾個月。當時買回來李大榮就特別喜歡,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看到有機關可以拉拽、翻開的,而內容也很討喜,都是小熊跟小夥伴們的探險。
李大榮最喜歡的是尋寶小海盜,可能每個小男孩都喜歡挖寶吧?妹妹最喜歡的是參觀恐龍園,因為妹妹是個恐龍控。
這個書對於現在的他們來說已經是有點小兒科了,所以我都不放書架的明面兒上,都是放在抽屜里,但只要是他倆沒事兒翻著了,就還是會饒有興致的玩一玩,講一講。
三四年過去了,這書還是很堅挺,雖然磨損的還挺厲害的,可見孩子們沒少摩挲這書,但封面和裡面的機關大都沒有壞掉(只有一本聖誕節的封面的機關掉了),這也是我單另拉它出來講的原因。
機關書不同於其他書,它好玩的特性決定了它的各個零件會被孩子不停地拉拽,其實是很容易壞的。能堅持這麼多年屹立不倒這一點就很寶貴,這樣我就可以一直保存著它們,等孩子們長大了之後再去回顧小時候的書,會想起很多以前美好的親子共讀的回憶。
因為我買的早,所以這個書當時沒有點讀版,但因為它原本就沒多少內容,所以並不影響孩子自己玩的很嗨。現在出了點讀筆,就更好了,因為它原本就是國外引進的書,中英雙語,有了點讀筆點讀,瞬時解放了家長。
在這裡我想提醒一句,機關書跟立體書還不太一樣,機關書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是非常好的,可以鍛鍊手眼協調性,但並不是什麼會動的都是機關書。
有一種像賀卡一樣的立體書,這個不推薦,因為立體書實在是太脆弱了,小寶寶手沒有分寸,分分鐘就撕壞了。而且立體書的價格比較昂貴,所以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
2-3歲
我是比較推薦2歲以上再開始集中講繪本的, 當然,你也可以適當下放到1歲半左右,但再小就沒有必要了,因為小寶寶get不了太複雜的句子,我就干過給一歲左右的李大榮讀格林童話,不是一臉懵逼,是完全沒有在聽。
李大榮是在1歲9個月左右開始,願意踏實聽我把繪本講完的,在此之前,我說講書他就會跑掉,或者聽上一頁就跑走了……從來沒聽完過。
而帶領李大榮進入繪本世界的書,不是別的,就是「大衛」。
要說大衛這套書,在我看來應該是家家必入款,我周圍幾乎沒有哪個小朋友不喜歡大衛的!因為那調皮搗蛋的事情,太有趣了,而且畫風也很幼童化,小孩子看完就覺得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大衛的生活,沒有那麼多上綱上線的規矩,都是一個一個啼笑皆非最後有很溫暖的小故事,像極了我們日常的生活。
很長一段時間,李大榮只接受大衛這一套繪本,其他的故事都一概不聽。但1歲多的小孩子可不會老老實實的聽故事。
這也是為啥我說2歲可能是讀繪本的主力軍,但你也可以適當下放到1歲半開始,後半句我得補全,那就是別心疼你的書,基本上他願意聽的書,都會七零八落的。
這本大衛我是真的沒少拿膠帶粘,當然,側面也說明它受歡迎的程度。
除了大衛,還有好些,有名的如《我爸爸》、《我媽媽》、《跟屁蟲》、《小威向前沖》、《白兔與灰兔》、《爺爺一定有辦法》等等。
2歲是個繪本入門的好時間,但並不是硬性規定的,早點晚點開始都可以,我只是給大家一個年齡界限的參考,這個年齡段寶寶的智力發育和理解能力包括注意力都比較成熟,可以開始講繪本了。
當然,一開始還是要先買一些字少的、內容簡單有趣的、最好一兩分鐘就能講完的,因為理解才能聽懂,聽懂才能持續專注地聽,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孩子心智達不到這個階段的話,就得等一等。
這個時候就能看得出來男女生口味的差異了,大榮小時候講最多的是大衛,而依姐最喜歡講的是《我爸爸》和《我媽媽》,當然,還有小熊很忙。
每個小朋友的口味不一樣,不要想著買一本孩子就愛一本,那不可能,都得老母親真金白銀地試。
圖為《我媽媽》內頁實拍,它的每一個句子都很簡單,而且圖畫具象不會讓孩子分心,非常適合剛開始引入繪本的階段。雖然頁都掉了,也殘破了,但側面也說明它利用率有多高。小孩子很專情的,你會發現,他愛上一本,好幾個月就只要講這一本,想要換個別的都不成。
除此之外,如果小朋友不喜歡枯燥的講故事,我們就可以引入點讀書了。
點讀筆呢我認為是1歲+小朋友就可以入手的東西,它天然有聲音,這就比枯燥的繪本要吸引人很多,是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好幫手,同時你偶爾走開一下下,它也是看娃的好幫手。
但是呢通常點讀筆廠家都不會這麼寫,因為還是怕萬一有什麼安全隱患啥的,自己擔責任,這就跟好些玩具都寫3歲+,但其實一兩歲也可以玩一個道理。
不過即使可以玩,也需要在大人的陪同下使用哈 ,起碼要在眼皮子底下玩,不能放任不管,所以保險起見,我把它歸到2歲以上的小朋友推薦使用的商品里。
因為大榮時代點讀筆還沒有那麼普及,所以依姐是真正趕上了點讀筆的紅利期。
一歲多吧,剛會走的時候我就買了愛看屋的點讀系列給她,這樣我就可以干點別的,她自己戳戳點點的能玩好一會兒。
話說,放孩子一個人玩一會兒,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專注力的手段,我極其懷疑依姐現在能做得住畫畫和練琴,跟小時候經常一個人自己在那擺弄東西有關。(因為是老二了嘛,我的事情就比較多了,所以我們家老二經常自己玩。)
而且點讀筆的發音可比我們這些普通人標準多了,不管是唐詩、兒歌、英語還是故事,發音都很標準,更適合孩子的語言啟蒙,如果家裡是老人帶孩子有口音的,我覺得點讀筆是很重要的,起碼你得讓孩子有機會經常聽到普通話,他將來才有可能會說普通話。
但點讀筆也是種類繁多,愛看屋是價格比較划算的經濟型,全套買下來加筆也不過三四百的樣子。但是它有不足,就是比較低幼一點,要說海量資源和英語啟蒙的配套書,肯定是不及小達人和毛毛蟲,所以今年依姐到了要學習的年紀了,我就入了小達人,用來給孩子們讀牛津樹糾正發音用。
3-4歲
隨著寶寶年齡越來越大,聽繪本的專注度越來越強,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後,我們就可以適當的找些情節複雜一點的,有故事性或者科普意味的書給孩子。
我挑了幾本從依姐去年到今年講的頻率最高的繪本,因為哥哥年紀大了,他三四歲那會兒的口味我都記不住了,所以只能以妹妹的為例。
這四本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當然不是全部,他們幾乎都是成套系列的其中一本。
其實繪本也分好多種的。比如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這個我家恐龍妹超愛的,但缺點就是有點長,得講10-20分鐘,這屬於網紅繪本,跟大衛啦、我媽媽之類的一樣,名聲在外,國外引進,但都是媽媽口口相傳的好繪本。
還有一種是沒有那麼出名,但也是獲獎繪本,比如右下角小恐龍的那個情緒管理類的繪本,畫風一看就是外國人的,偶爾會感覺這個畫風有點水土不服的感覺,但成年人的審美大多比較固化,不像小孩子,什麼都能接受,他們喜歡就成。
第三種就是連獲獎IP都算不上,但是內頁很精美,內容也很好,比如艾薇公主和她的某某媽系列,這套書直到現在也是妹妹的心頭好,沒事兒就來講,李大榮也很喜歡聽。雖然是女孩子的冒險,但男孩子也很喜歡,裡面的每匹馬他們都已經能叫出名字了。
最後說左上角的《 凱蒂與食夢獸》,這個是單本的,一本書就一個故事,但也是套裝,只不過一冊一個主人公是,像合輯一樣的,是各種不搭噶的故事,但畫風很統一,也是國外的作者,咱們引進的, 但沒什麼名氣,噹噹上一搜一大堆,完全是我盲買回來的。
這三本是一套的,可以看出畫風偏油畫,挺先鋒的,當時我也是被這個封面打動了,為了讓孩子們對於色彩和圖畫有不同的涉獵吧,反正就鬼使神差的買了,沒想到他們還挺愛看。
所以我說買繪本是個玄學,你按照他們的喜好買回來的,可能就是蚊子血,你隨便買回來碰碰運氣的,卻變成了硃砂痣。
如果你持續從2歲就開始講繪本的話, 到了三四歲這個階段,基本上市面上的繪本就可以隨便買了,都能聽得懂,當然愛不愛聽是另外一回事兒。
當然,友情提示,不要買太厚的,不然講死你。現在基本上我每晚講故事的時間要在=半個小時起跳,因為兩個娃,倆人都有不同的喜好,所以必須分開講。時不時地還會因為先講後講而大打出手。
除了繪本,還有一種東西叫做貼紙書,這個也是很好的。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和手部精細動作,依姐超級無敵喜歡貼貼紙,家裡的貼紙書也是一大堆。
今天夏天,依姐迷上了貼貼紙,以至於我就各種貼紙書都買回家給她貼,在我看來,她喜歡,又可以消停的做在一邊干點啥,就是幫我大忙了,這樣我就可以抽身去管哥哥的學習了。
其實貼紙書也分好多種,可能最受媽媽歡迎的就是有教學意味的,比如這個數學的啟蒙貼紙,可以讓孩子在動手的同時,學習數學知識。但缺點也很明顯,需要家長陪同引導,沒辦法一旁刷手機。
還有一種是開放式的,給你個場景,隨便貼,發揮創意的。這個就屬於看娃必備了,甩給她一本貼紙書,就可以不作妖不叫嚷,安靜地在那消停一會兒。
還有一種是創意型的,貼完就是一個作品,比如小公主變裝,是妹妹最喜歡的,所以我都帶到搏擊場,哥哥練拳的時候,我就給她貼貼紙。某天,我發現李大榮也喜歡貼公主裙,鐵漢柔情。另外,榮爸應該也很喜歡,因為他就可以刷手機了。
但這款太小的寶寶還是要慎入的,因為貼的時候必須得很認真,不然就會貼歪或者貼出邊線,挺考驗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和專注力的,貼不好我家妹妹就會崩潰,對於有完美主義或者處在完美敏感期的小朋友來說,這個書就是災難。
5-6歲
這個階段咱們公號里的小朋友大多都還沒有達到,所以我簡單說說吧。繪本對於現階段的李大榮來說,還是可讀性很強的,但是我們要逐漸把他往自主閱讀上面引導,所以帶拼音的書可能就要準備起來了。
當然了,李大榮認的字也不少了,他也能讀一些簡單的書比如這本父與子,他就能讀,因為字不多,但是父與子是德國式的幽默,小伙子理解不了,每次都得讓我給他解釋,會影響閱讀體驗。
所以單純的字少簡單不是選書的原則,還是要看內容是否孩子能夠理解。
到了這個階段,我會給他準備一些厚一點的書,繪本那種薄本也會講,但是會有意識地去引導他讀字更加多的書。
像米朵朵上學記,這個就非常適合孩子自主閱讀,還有拼音,每個故事都有意思,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就蠻好,但前提還是有一定的識字量且會拼音。不過即使自己讀不了,當睡前故事親子共讀也是可以的,4歲多的妹妹也會聽的津津有味。
同類型其實還要很多,最有名的就是米小圈了,這個書是培養閱讀習慣用的,但內核就不那麼高級了,所以米朵朵還是米小圈都不重要,自己能讀最重要。
進階一點的就是沒有拼音的短片小故事,市面上有好些國外引進的名著故事類,比如以色列這套,它的每一個故事都很短,而且都是那種奇奇怪怪有點獵奇性質的,頗有點短片小說的意味。
每個故事都不長,可以讓孩子自己試著讀讀看,家長需要在一邊坐著,孩子不認識的字要去給他提醒。但基本上字都不是那麼難,李大榮讀成句是可以的。配圖也很復古,是孩子從繪本逐漸過渡到書籍的很好的過渡書。
當然,內容孩子喜不喜歡也很重要,這一套我很喜歡,但是李大榮暫時還欣賞不了,因為理解困難點,畢竟有文化差異在。
這套我得隆重介紹一下,因為日本的兒童文學作家,除了宮西達也,我最喜歡的就是他了,宮澤賢治的小說。一本就是一個小說,這個李大榮現在讀不了,但以後說不準能讀。
它有一定的難度,有點像寓言性質的神話故事,隱喻性很強,文學性很高,但是太小的孩子理解不了,我去年六一買回來帶給他們當禮物,今年才逐漸喜歡上這本書,所以讀書有時候真的急不來,現在不喜歡,並不代表以後不喜歡。
能夠理解逐漸變成欣賞是需要時間的,也需要閱歷和知識的積累,所以大家不用著急,到了小學階段,我認為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稍微超前一點的書,哪怕現在理解不了,書就放在那,他總會有天感興趣去看的。
如果你不買,怎麼有機會讓孩子去看到呢?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各個階段小朋友適合的書,也算是我給大家提供的書單吧,其實好書還有很多,但是需要自己家孩子和時間的慢慢檢驗,如果你們需要給我留言,我看看點贊和留言量,多的話可以給你們列一列兩小隻以往最喜歡看的書目。
最後,放一張哥哥給妹妹講故事的圖片作為結尾吧,讀書真的能讓人變得智慧而謙遜,最關鍵是還能拉深志同道合人之間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iIaLXUBd8y1i3sJN9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