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情懷的當代表現:徐浩艇的油畫藝術

2020-04-06     西江書畫藝術

徐浩艇,男,1962年生,甘肅慶陽人,當代油畫家,1982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中國美協會員,廣東省高校藝術與設計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高校高級職稱評委會評委,廣東省肇慶市美協副主席,肇慶學院三級教授、美術教育研究所所長、美術學院首任院長。


徐浩艇《農家》 2019年 50x60cm

陳向兵(深圳大學美術館館長,教授):

我感覺,徐浩艇的畫與其說是一種西北風景的再現,毋寧說,是一種純樸目光對故土的一次次回望、抑或一次存在的體驗。在此,藝術家以繪畫懷舊的方式,似乎逃避著現實的壓力,遁匿於往日時光、尋求著撫慰的溫柔之鄉。

可以說,這種體驗是平面化和個人化的,藝術家也無意涉及過多的社會背景——因為,這樣的過往體驗可以發生在任何人任何一個地方,然而在他的繪畫中,還是明顯地看出關於青春記憶的講述,關於鄉愁關於身份及自我認同的痕跡。

徐浩艇在作品中體現出來的對西北故土的依戀、熟悉和了解,也通過對故土地域景觀的描寫,表現出人對大地應該充滿感激和敬重之情。他試圖通過記憶的媒介連接過去和現在,對風景進行再造與複製、書寫與再現,將西北家鄉的風景移植到一個遙遠的南國之地,從而構成他表達個人身份認同感的獨特方式。

徐浩艇《巴掌壕溝口的風景 》

2019年 50x60cm

易英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研究》雜誌社社長、《世界美術》主編):

2006年由於工作關係,徐浩艇來到廣東肇慶美術學院任職,嶺南的地域環境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外部視角。雖然,西北風情仍是他油畫風景的創作主題,但畫面面貌有了一點改變。之前的油畫場面宏大、視角開闊,追求北方的那種大氣和宏偉,來到肇慶之後,他慢慢地、無意識地接受了南方的文化和風土人情,表現在畫面上就是對局部和細節的處理,大的塊面中含有小的塊面,塊面中的對比又是柔和的,宏觀的東西和切實的東西被和諧地銜接在一起。

因為在廣東,徐浩艇還吸收了嶺南畫派的一些優秀傳統,從國畫山水中借鑑一些有用因素。例如,南方山水畫不同於北方的淋漓盡致,點是點,皴是皴,筆觸分明,南方的山水畫朦朧而含蓄,用筆比較潤。他將這些從傳統國畫中吸收的元素應用到油畫創作中,使用松節油讓畫面變薄、變透,讓顏色像墨色一樣滲化、攙融,這是一種新趣味的嘗試,使畫面呈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面貌。

徐浩艇《天街小雨潤如酥》

2016年 55x73cm

徐浩艇(當代油畫家):

寫生能給人一種最鮮活的東西,最真實的東西,而且是最能激發人情感的一種東西。

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是美學高境界的思想,我也始終將自己溶在黃土高原、嶺南風情的天、地、人之中,投入故鄉和大自然的懷抱,這種想法促使我不斷地去大自然中寫生、感受、體驗、撲捉。

正午的羊圈 2019年 50x60cm

夏日窯洞 2019年 40x80cm

紅葉滿湖面 2018年 50x60cm

通向遠方的小路 2019年 50x60cm

高塬人家 2019年 50x60cm

蔡家廟老窯洞 2017年 60x50cm

黃姚古村 60x80cm

蒙蒙小雨 2018年 50x60cm

牧歸 2011年 73x60cm

南村小路 2018年 60x80cm

瑞雪 2010 年 146x113cm

山下村莊 2018年 50x60cm

山中人家 2018年 50x60cm

收割時節 2019年 50x60cm

太行人家 50x60cm

屯子的老窯洞 2017年 60x80cm

婺源古屋 2017年 50x60cm

夏日 2019年 50x60cm

鄉間小路 2017年 60c80cm

窯洞人家 2019年 50x60cm

春融 120x60cm

小橋 2018年 50x60cm

編輯:小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hW8UXEBfwtFQPkdfJr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