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改變自己!| 不,你不想

2019-07-25     聆雲心理

01

「請問該如何改變自己?」

在各個問答網站上,經常會有人這麼提問。有些人會說自己希望在哪些方面發生改變;有些提問者則不說,只是要改變。但無一例外的是,提問者都希望得到的答案:「他人的」、「親身的」「具體的」改變經驗與方法,甚至實現步驟。

首先,我能夠理解提問者的想法。改變自己,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想法。尤其當我們遭受挫折,意識到自己存在不足的時候,這種尋求改變的想法就愈加強烈。這也是值得佩服的!因為改變,意味著我們需要直面並坦承自己的挫折和不足,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

但是,我也覺得提出這樣問題的人,背後所隱藏的意思其實是:

「我並不是真的想改變」

02

變從哪裡開始?

改變應該從行動開始,講再多的道理,列再多的計劃,不付諸行動,都是紙上談兵。

從哪開始行動呢?我想是先從了解自己開始。

那麼誰最了解自己呢?——我們自己!

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為什麼改變,想改變什麼,希望改變成什麼樣。 如果一個人真的想改變,Ta一定有過嘗試和行動。在此之後的提問,會是一種探討,目標指向也會更加的明確和具體。

而總是在提問,一直未行動,這樣的人,多少都有點用提問來逃避責任的意味。Ta可能會把自己遭受的挫折歸咎於自身的不足;Ta可能會認為,自身的不足是源於早年的成長經歷;Ta可能也會認為自己不能改變,是缺少方法和經驗。

說到底,就是Ta覺得必須有其他的「人」,為自己負責,而不是自己為自己負責。

網上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萬事開頭難,然後中間難,接著後面難,最後一直難……改變自己就是這樣的!開始時我們思考改變很辛苦,然後嘗試改變很辛苦,接著堅持改變會更辛苦,保持改變就一直辛苦。

所以我會告訴你:「該如何改變自己?」先從自己為自己負責、自己願意承受(改變的)辛苦開始。

03

不想改變是正常的

其實仔細想想「不想改變」也是一種正常情況。

「改變自己」可能會帶來很多好處,這些好處都是需要用意識去思考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屬於「理智」的部分。

同時,「改變自己」也會帶來不確定感和不安全感。改變意味著未知,可能會導致我們自己不認識自己了;也不知道在改變的過程中將遭遇什麼。這些擔心都是隱藏於潛意識裡的,是屬於「感受」的部分。

意識與潛意識、理智與感受,它們之間是有聯繫的,又是彼此獨立的,並且不能相互取代。

如果單方面強調意識,就有可能忽略潛意識;單方面強調理智,就有可能壓抑感受。自己被忽略、壓抑的部分就會變成改變的阻力。這不是要我們去捨棄某一部分,而是一個需要我們去平衡的部分。而且這個「平衡」還是因人而異的,你的平衡不代表別人的平衡。

所以,我們想「改變」很正常,不想改就更正常了!!

04

不變中的改變?

就像上面說的,「改變」之於我們是需要去平衡「感受和理性」的,那該怎麼做呢?

其實,我們是可以做到既堅持自己,又改變自己的。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們可以堅持的是自己的「本性」。一個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都是自然的、本能的感受與反應。對於本能,人們需要的是「接納」。

「窮則變,變則通」,人們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做法和行為。在知道自己是喜是怒,是愛是恨之後,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可以自己選擇和決定的。古人說的:「發乎情,止乎禮」,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改變自己不是要全盤否定自己、打碎自己、重塑自己,這樣聽起來太可怕,也太難。

有著明確目標的改變,加上細微的改變行動,我們的改變是比較容易達成的。

並且,改變自己會是一件終身都要做的事,並不能「一勞永逸」。

改變自己是理解自己、接納自己和相信自己。對於自己的任何一個想法,對於自己的任何一個際遇,無論是怎樣的,最後都可以讓它朝著自己真正想要的、好的方向去發展。

我覺得「改變自己」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自我成長。


-end-

這裡是聆雲心理

我們不僅分享貼近生活與工作的心理學知識

還提供專業的在線心理諮詢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dMSMWwB8g2yegND1T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