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罷這款遊戲,朋友恐怕是做不成了

2020-08-26     地核桌遊工作室

原標題:玩罷這款遊戲,朋友恐怕是做不成了

你們的默契能經得起考驗嗎?

本文所屬欄目=桌遊陳列室

這是桌遊陳列室的第27篇文章

看到題目

不知道你的腦海里蹦出了哪些遊戲?

老規矩,我先給大家幾個提示

去年出版,今年流行

配件特殊

設計師也設計了《心靈同步》

.

.

.

你心裡是否有了答案呢?

是的,它就是前段時間

捧得各類聚會遊戲獎項的

波長》(Wavelength

大家好,我是末末。前不久,朋友神神秘秘從褲襠里掏出一盒英文遊戲,和我說,今天咱們來玩這個吧!我定睛一看,這不是前段時間大名鼎鼎的《波長》(Wavelength嗎?據說還是個考驗默契的遊戲。

說到默契遊戲,我可沒有在怕的,畢竟咱也是玩這類遊戲的一把好手,像是《行動代號》《諜報風雲》,還有《雙胞胎》,都是我的拿手好菜,區區一個《波長》豈能難倒我?玩!馬上玩!讓你瞧瞧咱倆的友誼和默契可不是白培養的。

於是,在研讀完規則後,我們開了一局《波長》。結果嘛?想知道結果,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幸運大轉盤」既視感的配件和操作

作為今年的遊戲新秀,《波長》可謂算是小有名氣。雖然稱不上拿獎無數,也依然生猛的拿下了金極客獎最佳聚會遊戲、Dice Tower年度聚會遊戲兩個有分量的獎項。

似乎從《行動代號》開始,考驗默契類、提示猜測類遊戲逐漸成為了廣受玩家喜愛的類別,每一年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爆款的默契猜測遊戲讓玩家在聚會時愛不釋手,比如前幾年的《諜報風雲》《獨家暗語》等。而今年這個類別的最佳,或許要被《波長》所占領。

在去年,《獨家暗語》這款猜詞遊戲也是特別火,獲得了當年的紅標獎 (圖源:BGG)

當你第一次見到《波長》這款遊戲,一定會被它獨特的配件所吸引,除了少量卡牌幾個指示物外,就剩下一個奇怪的轉盤和一個奇怪的收納,而這兩個配件正是這個遊戲的玄妙之處。

遊戲的轉盤可以被插在收納上,轉盤有一個擋蓋,當擋蓋合上的時候,玩家們將看不到轉盤裡具體的內容。而當擋蓋被掀開時,在白色的盤面上會有一個帶有顏色和數字的扇形區域,這個區域約占可顯露半圓區域的六分之一(僅為目測)左右,而且被分成了五個部分,從中間到兩邊分別為「4/3/2」分數區域,而轉盤的紅色指針設置在擋蓋外面,可以在半圓區域內隨意轉動。

左邊為合上擋蓋的轉盤,右邊為打開擋蓋的轉盤

其實看配件,規則似乎就能猜出個一二。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轉盤,還以為自己走錯了片場,跑到了隔壁幸運大轉盤抽獎。不過話說回來,這個真的似乎能拿它來抽獎,4/3/2區域分別是一二三等獎(請原諒我的腦洞)。

遊戲的名字叫做《波長 Wavelength》,正如它的名字,這是一個十分考驗「腦電波」的頻率是不是在同一個範圍內的遊戲。和很多提示猜詞類遊戲相似,遊戲將玩家分為兩隊,每隊將選出一名玩家作為提示者,而剩下的玩家作為猜測者。

在遊戲中,會出現一組完全相反的詞語,它們被寫在一張卡牌上,並用顏色區分。在遊戲的每一輪,提示者要選擇卡牌的一面,並插在轉盤下面的卡槽內,隨後合上轉盤擋蓋,在看不見的狀態下隨機轉動後面的白色輪盤。轉動完畢後,在其他人看不到的情況下,提示者打開擋蓋並查看得分扇形區域所在半圓區域的位置,然後合上擋蓋準備提示。

提示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隊友順利把紅色指針轉動到得分的扇形區域,而提示的依據,則是下面插著的正反義詞的波長卡牌。卡牌的兩端,分別代指半圓扇形區域的兩端,整個半圓形盤面就好似一個波長的譜。

當然,本隊猜詞成員的目的,是根據提示者的提示,轉動外面的紅色指針到某個位置,最後打開擋蓋後,指針停在哪個分數區域,就獲得多少分,停在白色區域不得分。

而你們的對手也沒有閒著,他們則將判斷對方提示者所轉的轉盤得4分的區域,是停在左半邊,還是右半邊,也就是判斷更接近與兩個詞語中的哪一個。如果猜對則可以的1分。

兩個隊伍交替進行遊戲,直到其中一方獲得10分則結束遊戲獲得勝利。值得一說的事,這個遊戲的計分方式,也是通過棒狀的token插在收納槽里來表示的哦~

遊戲中的計分棒

滋滋滋……傳輸失敗了?!

看上去,《波長》這個遊戲十分的簡單,也很適合聚會上手。這怎麼會難倒我和我朋友,畢竟多年感情在啊,我們之前一起玩《行動代號》《截碼戰》都戰無不勝的。朋友對我信誓旦旦的說:「咱倆一隊,殺他個片甲不留。」

遊戲的封面也很有設計感

結果,的確是片甲不留了,但是滿地都是我們自己的片甲。玩完差點和我朋友友誼的小船不復存在,我們幾乎全程就在白色區域裡走不出來了。比如「令人噁心的-美味的」這個詞里,我的得分區域在中間靠近美味的這邊,當我形容了一個「海底撈」之後,我的朋友二話不說就把指針撥到「令人噁心的」那一端,臉上充滿著自信的表情。我恨不得把火鍋湯潑在他身上(開玩笑)。

的確,《波長》的確是看上去容易,實際玩起來腦迴路完全對不上號的遊戲。你可以說它是個猜詞遊戲,因為畢竟是由一個人負責提示詞語,另外一群人猜測;但我更願意把它看成一個考驗大家頻率同一性的遊戲

你以為你在第一層,其實你的隊友已經到了第五層

你對某件事某個程度的理解,和他人的理解或許就完全不一樣。玩著玩著,當你發現你的指針總是和得分區域南轅北轍時,就會有一種這麼多年朋友白交了的衝動,所以把它歸類為「友盡遊戲」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這個遊戲的設計師Wolfgang Warsch了。什麼?說到這個名字你可能不熟悉?沒關係,我來提幾個他的作品你就知道了。比如《心靈同步》,再比如《絕頂聰明Ganz Schön Clever》,再比如《Fuji》,是不是感覺這幾個遊戲和《波長》有那麼點類似。是的,WW老師的作品,似乎都有那麼點玄學意味在裡面。

WW老師的作品 (圖源:BGG)

不過,你也能從他的遊戲中,找尋到那麼一點點設計規律。當年的《心靈同步》,攬獲多項國際大獎,其實在簡單規則背後,考驗的是玩家們對待數字大小程度判斷的一種頻率;而這次的《波長》,似乎把握的也是這個原理,而判斷的對象從數字變成了一個概念性的東西

但是有不得不說,WW老師設計的遊戲雖然「古怪」「玄妙」,但是你不知道為什麼,有時候玩起來卻感覺像著了魔。正如不知名設計師阿聯所說,他的遊戲在設計上幾乎沒有技巧, 看完之後讓你覺得這種遊戲一天就能設計出來十個,但是玩起來就是很上癮,你也完全想不到這樣竟然也能被設計為遊戲。

不過嘛,WW老師的遊戲,經常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喜歡的人會很喜歡,覺得這是神作,不喜歡的人會很不喜歡,甚至稱之為「負分遊戲」。這或許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遊戲設計師WW老師(圖源:BGG)

在我看來,對他人與自己頻率一致的渴求,或許是當代遊戲玩家希望得到的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節奏感」,而《波長》這類遊戲,正好抓住了這一本質。也讓玩家在玩的過程中更容易沉醉其中吧。

默契檢測器?聚會必備!

最後還是說回到《波長》這個遊戲本身上來。作為考驗默契的猜測遊戲,《波長》能獲得多項桌遊獎的最佳聚會獎也算是有一些道理的。簡單易上手的規則、輕鬆歡樂相互推鍋的過程、精美的遊戲配件和極簡的遊戲畫風,都能夠成功好朋友之間聚會暖場的不錯選擇。

但是我認為《波長》吸引我更多的是遊戲過程中對於每個程度的把握,每次形容的詞語,甚至會引發一些你對生活的反思。(比如上面的海底撈,我們遊戲後認真的討論了它到底好不好吃)

當然這次,初次體驗完《波長》後,我依然給新手們準備了一些小建議。也僅僅是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你遊戲愉快:

  • 遊戲中,實則考驗的是猜題者和答題者 對於某個詞程度的認知 。猜詞者要多站在出題人的角度考慮哦。
  • 遊戲因為每輪設置有對方猜測正反的環節,所以 請提示者慎重考慮提示的明顯性 。如果過於明顯,很容易「賠了夫人又折兵」哦。(就是自己隊沒猜出來得0分,對方猜出來得1分)
  • 提示者可以從卡牌的兩面選擇一面放入卡槽,儘量 選擇自己有把握的一面 。
  • 對輪次不要報很大期望,我們最後 玩了10+局才結束了遊戲 ,可能你對你們的默契很有信心,但其實會一直猜不中。
  • 遊戲建議 以歡樂為主,分數什麼的並不重要 ,更重要的在某一輪中你恰好把指針指向了4,或者是遊戲後對於某個詞語唇槍舌劍般的復盤。

遊戲的收納設計的也特別帶感

最後來聊聊有關考驗默契的猜測類的遊戲,雖然這類遊戲從《行動代號》開始湧現的越來越多,但其實在此之前也有一些這樣的遊戲比如《畫物語》等。而大多數這類遊戲在設計中,基本都會通過規則,讓提示者的提示既無法太明顯,也不能太不明顯,這一點也是遊戲最耐玩、最玄妙、最有設計感的地方

不知道,聽完我的介紹,你會想和朋友體驗一發《波長》嗎?不過你們的默契真的能經受起這樣的考驗嗎?來試試吧!我們下期見!

你喜歡《波長這樣的遊戲嗎

來根據下面的圖片,猜猜得分區域在哪個區域吧!

提示:健身環

運動Sport-遊戲Game

本文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cimKnQBURTf-Dn5k3gi.html